温治鹏
(怀来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就业处,河北 怀来 075400)
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育人质量及发展高度等。但是,由于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或个体情况不同,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中职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内涵建设及进一步向上发展的瓶颈。选择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校企共建特色鲜明的中职校园文化,是新时期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实现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所有中职学校必须肩负的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方向的集中体现,必须有明确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和中长期的发展建设规划,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予以架构。由于顶层设计缺失和规划引领不够,实际工作中,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往往难以体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更难有“一席之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具体推进过程中,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虽然以文娱活动、文化社团、标语口号、展板橱窗、雕塑建筑等外部形式出现,但往往与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充实等重点工作严重脱节,与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呈现了“两张皮”的局面,更难以形成自己独有的整体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文化积累的过程,是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不同阶段优良传统不断沉淀的结果。近年在国家大力扶持发展中职教育的大环境下,多数中职学校在基础设施、实习实训、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且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制机制,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上,依然存在自觉意识缺失,内涵建设不足的问题。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中职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往往处于摸索阶段,加之重视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完备的体制机制;从实践层面上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多数中职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简单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碎片式文化标识,呈现了碎片化、表象化、形式化的特征,与文化内涵育人的要求相去甚远,内涵建设严重不足。
职业精神是一个人对职业的价值取向、行为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体现着一个人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并屹立于世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职学校是国家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科学的路径。但实践表明,很多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市场化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唯技能化”的倾向更是日益明显,忽略了中职学生作为一个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重科学技术轻人文情怀,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但是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兼具过硬专业技能和高尚职业精神的学生数量不多,能成为大国工匠的更可谓凤毛麟角,原因就在于此[1]。
行业文化是指行业内部各企业和所有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优秀的行业、企业不光注重员工的职业技能,更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中职学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通过组建和实施企业订单班使订单班学生同时拥有两个身份——既是学校在校生,又是企业准员工。所以,成功的订单班在培养学生对应企业岗位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行业企业文化的引入,以此来培养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校企合作路径下,校企双方以企业订单班为平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同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往往更看重企业在实习实训设备和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对行业企业的优秀文化引入不够,而企业更看重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校企双方往往会忽略校园文化的建设,尚未意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这也是很多企业订单班学生上岗后依然不稳定,甚至在很短时间内就选择离职的主要原因。
校企共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从碰撞交融到融合新生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从本质上看,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很多共同性,但是中职学校,尤其是公立中职学校毕竟不是企业,与企业文化势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绝对不能照抄照搬企业文化,要立足学校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当前校企合作办学实际,将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纳入德育教育的总框架下,校企双方共同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校企双方选准共同“发力点”。
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在顶层设计中予以体现。校企双方要在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将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写入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学校还要立足校企合作实际,将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具体项目写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校园文化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围绕学校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实施。此外,学校还应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内设科室,领导小组成员中必须有负责订单班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企业人员,内设科室负责校企共建校园文化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必须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各成员也必须有具体的岗位职责。鉴于很多中职学校的企业订单班不止一个,领导小组须下设不同的工作组,领导小组组长要发挥好总协调和总调度的职能,督促各工作组结合实际各自开展工作,避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出现违规建设、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作为学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工作必须有计划、有制度、有实施、有考核,考核主体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考核结果必须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系统里得到有效运用,避免工作流于形式。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造就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直观的载体。在理论教学场所、实践教学场所及公共生活区域,中职学校要把企业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海报、宣传栏、主体雕塑、电子屏幕、主题文娱活动等线下物质载体,以及校园网站、企业网站、校企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及QQ群等线上物质载体展现出来,使行业的用人标准和最新动态、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发展前景、职位上升空间等行业企业信息时刻伴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营造出校企“零距离”育人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对照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同感和亲历感,实现环境的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更是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学校必须主动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中职学校要把企业倡导的诚信品质、使命观念、效率意识、服务理念等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中,与现有校园文化进行碰撞交融,对于校企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元素合并放大,对于校企双方不一致的文化元素进行合理取舍,经过消化融合最终积淀形成校企合作大背景下的校风、教风、学风,进而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不仅能彰显不同行业企业的特征,更能体现学校独有的文化内涵[2]。
中职学校实施校企合作路径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出企业满意的员工,并以此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果。如何使在校学生上岗前就具备优秀的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的基本原则。鉴于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相对偏低这一现实,相对于学理论练技能,培养职业精神和提升职业素养显得更为迫切。所以,中职学校在实施企业订单班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考勤、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考核、学校和企业奖学金评选等各个环节体现企业的精细化、制度化管理,规范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注重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精神的养成,为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做好岗前准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