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梦恬
语文深度学习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教师专业储备、学生学法积累、辅助手段选择等,都对深度学习形成制约,如何在知识整合、任务设计、鉴赏组织、读写训练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应该引起教师的深入思考。
教师在教学组织时,需要对学生知识储备做出科学调查,以便为深度学习程序顺利启动提供设计参数。深度学习需要完成更多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习思维也有具体要求,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其深度学习便难以开展。知识内容众多,字词、短语、句式、修辞,以及主旨、结构、写法、表达等,都蕴含丰富语文知识,唯有展开适当的构建,形成知识系统,才能对深度学习提供有效支撑。
学生知识储备呈现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需要有统筹考量,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实际做知识传授,能够给更多学生带来学习帮助,为深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教学《乡愁》,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知比较肤浅,教师在诵读、鉴赏、读写等角度展开深入解析,为学生做对应推介,可以形成强力教学支持,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现实需要。如诵读,学生情绪蓄积往往不到位,诵读带有“机械化”意味,教师需要先做示范操作,还要进行知识传授。诗歌诵读要厘清节奏、找出韵脚、确定语调、设定停顿,还要读出变化,这些都属于知识范畴。学生聆听教师诵读后,逐渐找到了诵读要领,开始情感诵读尝试。现代诗歌中有“反复咏唱”的内容,相似句子分布不同小节中的相同位置,读起来显得有整齐感、对接性,这也是知识范畴。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些内容,体会其情感蓄积成长的过程。现代诗歌大多不押韵,而“乡愁”中有鲜明的韵脚,需要做重音处理,这是诵读必须要掌握的常识。关于诗歌蕴含的情感,教师从海峡两岸长期割裂情况做介绍,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理解的机会。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必要的调查分析,然后进行补偿性设计,为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为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创造条件。诗歌是一种文体,特别是现代诗歌,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普遍存在一些短板,教师在具体传授时,主要从诵读、咏叹、韵脚、背景等角度做关注,给学生顺利展开诗歌学习做好铺垫。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做对应展示,给学生更多立体的信息传递,势必对其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其调动作用会更为显著。
深度学习强调深层次理解,教师在教学调动时,需要借助学习任务进行具体操作。学习任务构建时,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选择。典型词语解读、精彩句子赏析、修辞方法判断、鉴赏任务投放、读写训练组织、学习活动推出、生活实践对接等,都能够为深度学习提供必要的助力支持,教师需要做出整合性设计。特别是一些演绎性、实践性学习任务,与文本教学对接紧密,其训练效果会更为突出。
教师在学习任务设计时,不仅要观照学科素养的培养,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应该成为教学重要关注点。如《岳阳楼记》,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读时,对短句子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多幅图片,要求学生做细致观察,对接文本内容进行任务设定:其一,借助工具书解决文字障碍问题,梳理文本意思。其二,熟读文本,选择喜欢的部分做背诵尝试。其三,在岳阳楼上看到洞庭湖的不同风景,根据作者描述情况,你能够给课文创造一幅插图吗?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紧张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环节,在深度研读中建立文本认知。
语用鉴赏是语文学科教学核心内容,教师在鉴赏方法传授、鉴赏程序设计、鉴赏活动组织等方向展开深入探究,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深入思考的机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认知的成长。初中学生有一定鉴赏操作基础,面对鉴赏内容时,大多能够从修辞和描写等角度展开思考,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做出教学观察和调查,拓宽鉴赏的角度,规划鉴赏的程序,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建立个性阅读认知,提升深度学习品质。
学生进入语用鉴赏环节后,需要更多方法的支持,教师及时做出方法投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选择,确保深度学习的顺利推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涉及众多人物,教师要求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做性格分析,找到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形成语用鉴赏性学习。学生对小说情节做梳理,对人物形象特点做互动交流,课堂研究气氛逐渐火爆起来。有学生从语言描写角度进行分析:“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是菲利普先生多次说过的一句话,在小说反复出现,起到强调的作用,也为后文于勒出现埋下伏笔。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对于勒手中的钱是多么的渴望,从他后面对于勒的态度就可以清晰看出,他要的不是于勒这个人,而是他的财富。也有学生从对比角度展开分析:菲利普夫妇前后态度的转变,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教师从鉴赏程序设计角度做出引导,要求学生做鉴赏时要体现层次性、逻辑性。学生对语用鉴赏有不同认知,教师设计鉴赏任务时,需要考虑学生思维个性特点,针对性做出指导,从鉴赏角度、鉴赏程序、鉴赏互动、教学评价等角度展开组织,能够获得丰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研读属于深度学习范畴,教师以活动形式做推介设计,其调动作用会更为突出。质疑阅读、合作讨论、创编演绎、学习辩论、知识竞答、课外对接、生活写生、读写交流等,都带有研读性质,教师要做对应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中成长学科认知。研读体现主体性,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对应学习,以历练深度学习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并非是不设更有难度的思考问题,也不是投放更多的学习任务,而是要在信息搜集、学法积累、活动组织等方面做出探索,以提升其学习能力。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先期设计了信息搜集任务:《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成文背景、作者情况,以及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教辅材料,或者是网络做搜集和整合,将这些信息做处理,准备在课堂上做介绍。学生大多对《水浒传》的一些英雄好汉比较熟悉,有一定的信息储备,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搜集操作,自然形成素材资源。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生都能够对相关内容做梳理介绍。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介绍情况做观察评估,鼓励学生做延伸阅读,课外搜集名著相关信息,展开个性阅读学习,实现课内课外对接,以提升学习效率和品质。
研读是研究性阅读学习,对文本相关信息做整合处理,也属于研究性学习,与深度学习高度契合,具有更为丰富的学习效果。
深度学习需要有知识支持,也需要有活动提供锻炼机会,唯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形成有效学习局面,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需要厘清教学制约关系,对深度学习机制展开科学研究,运用知识储备和教学活动做支点,推出更多研读学习任务,与学生一起深入阅读和交流,自然达成学习共识。深度学习有更多学习指标,在具体落实这些目标内容时,教师需要做好必要的教学规划,确保深度学习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