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华章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从各个角度对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表扬,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如何有效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此保证语文教学活动在满足课程改革实际要求的同时,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全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充分重视,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运用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利用“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作用更持久”的原则,结合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我的信念》这一课以后,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习作者玛丽·居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可以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角度,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互评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接受同学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教师可以安排两个同学一组,让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分别列出三条内容,这样就能充分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准确。然后,教师将所有同学们的评价卡片收集起来,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整理所有同学的优点,一组则负责整理不足,并将所有同学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归纳,用卡片将每个同学的优缺点记录下来。最后将整理好的卡片张贴在教室内,让每个同学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就能有意识地发挥长处,改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其一言一行都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当好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出组织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的作用,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落实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正确认知自我,同时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不断加强。
在应用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语言的合理应用,能够为激励性评价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一定的支持。通过恰当的语言,可以有效规避学生对教师评价出现的反感情绪,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这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语言的合理选择,适当地落实激励性评价,创建更加温馨、和谐的课堂,从根本上保障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
例如学习完《陋室铭》《爱莲说》之后,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且会运用各种形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经常会因为紧张等原因,不能正常背诵出课文。这时,教师就要做好激励性评价工作,使用恰当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能够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保证学生在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信心。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提问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性格相对比较内向的学生,如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顺序分别默写古诗词中的一段内容,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虽然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但是由于其认真背诵,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书写起来非常流畅。然后,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教师可以将学生默写的内容收集上来,利用课下时间对学生的书写内容进行评价。如可以书写评语:观察你在默写时非常迅速并且准确,字也写得很工整,如果能够在同学面前大声背诵出来,你一定能够能获得更大的进步。最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大声地进行背诵,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眼神的鼓励,适当的提醒,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流畅的背诵全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增强学生的信心,创建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激励性评价应该是自然、恰当、合理的,不仅要关注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还要重点解决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激励,使全体学生获得共同进步,并创建出人人积极参与的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管开展何种教育活动,最需要注重的就是与学生之间沟通是否有效、适合,通过合理的沟通技巧和方式,可以有效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在不断完善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因此,除了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性评价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好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记日记,将自己的日常经历融入到日记写作中去,充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检查学生日记的机会,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教师在批改日记中,如果发现某学生表达了自己无法提升学习成绩的困惑时,教师就要细心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可以直接在日记中给出相应的建议,或者可以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引导。如教师可以在日记中为学生提出建议:如果你在学校能减少一些与同学打闹的时间,多与各科教师进行沟通,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相信你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给出合理的建议后,还可以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看学生是否接受了教师的这些建议。如果学生接受了,教师就可以进行鼓励、表扬。如果学生没有采纳教师的建议,教师就要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明确告诉学生自己的问题所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积极地加以改善。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是唤醒学生情感、肯定学生言行、引导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能够保证教学评价工作能更好地开展,充分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保证学生能更加虚心地接受教师的引导,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群体的数字素养都会影响到数字化教育的深度和效果。教育管理者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数字技术整合能力不足,家长对数字化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线上学习中出现网络沉迷等问题仍客观存在。提升数字化教育相关群体的信息素养,提高个体数字化学习的自我规范能力,不能仅依靠教育和培训,还需要建立信息社会的综合管理体系,需要政府在全面推进数字化社会建设过程中通盘考虑。
——徐晓明,《光明日报》2022 年04 月05 日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