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视角的我国钢琴作品传播现状及优化策略

2023-01-11 14:49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钢琴曲民族化民族性

洪 阳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钢琴是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并逐步开始流行普及的。1934年俄国作曲家亚历山大·车列浦宁到访我国,举办了“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后,我国早期艺术家就意识到要围绕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洋作曲技法的融合,改编或创制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乐曲,这也使得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长足的进步[1]P56-57。基于此,有必要对我国钢琴作品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加以民族性审视。而当钢琴艺术实现了本土化和民族化后,为了让更多具有我国风格的钢琴作品走进民众的视野,进而迈向世界舞台。这就需要剖析民族钢琴作品的传播过程,持续性地推动我国民族钢琴作品的有效传播。

1 我国钢琴作品发展历程及民族性审视

1.1 我国钢琴作品发展历程

钢琴中国化的艺术史就是民族音乐文化同欧洲钢琴艺术融合的历史,而融合的基础最初来自于对民族传统乐曲的钢琴化改编[2]P96-99。

在五四时期,著名音乐家赵元任最先对我国传统民族乐曲进行键盘化改编。1915年他正式发布了我国首部具有民族风味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是国内首部公开发表的钢琴作品。随后他又发表了《偶成》和《小朋友进行曲》等,作为创作我国钢琴曲的先驱,赵元任基本运用西洋和声创作手法,但钢琴曲风中还是缺少更多民族音乐元素[3]P120-124。

到了20世纪30年代,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散发着浓郁的民族调式,很好地将西方多声部作曲理论及弹奏技法同民族音乐融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化钢琴作品。同时代也有很多作曲家进行钢琴创作民族化的尝试,这些作品都比较成功,如《夜晚的琵琶》《花鼓》等[4]P136。

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钢琴作品的中国化创编变得更为多样。首先,是作曲家开始扎根民间,反映百姓生活,其中《解放区的天》《谷粒飞舞》等很好地反映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共产党的赞美。其次,相比早期的钢琴民族化编创,此阶段作曲家更为注重依据民族器乐作品改编钢琴曲,如王建中改编自唢呐曲的《百鸟朝凤》,黎英海改编自琵琶古曲的《夕阳萧鼓》等。再次,很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声乐作品被改编为钢琴曲,如王建中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浏阳河》,崔世光的《松花江上》等。最后,很多民族歌剧音乐也被改编为钢琴曲,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琴民族化重现生机,民族音乐取材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开始走向低谷,结合西方钢琴作曲技法、利用民族音乐元素进行钢琴曲原创的趋势更为明显。如《东风破》《青花瓷》《太极》《五魁》等等。新时期,国内更多的钢琴作曲家开始重视民族性音乐在创作中的灌注,以期更好地利用钢琴音色来表现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意境,创作出很多富有民族音韵特色的钢琴曲目,如谭盾的钢琴组曲《忆》、陈怡的《多耶》等等。

1.2 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

钢琴具有音域广、音色清、转调便利、适用多声部和多样音调变化的音乐特性,此种通用性和兼容性使得世界各民族都能将自身音乐文化同这种神奇的演奏器乐结合起来[5]113-116。我国当代钢琴作品民族化编创实际是音乐艺术家将国人熟知的民族曲调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创制出适合在钢琴上弹奏的乐曲,或是利用民间音乐元素直接创作作品。而钢琴音乐民族风格呈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民族性线性旋律的展示[6]34-35。其中属于我国传统民乐特有的“五声调式”、线性旋律风格,以及和声的大量改写编创性融入最令人称道。如黄虎威的《巴蜀之画》,在现代钢琴曲的编创过程中充分融入民间旋律,借助于音域、和声的巧妙变化进行音响色彩的转换,从而让单声旋律变得更为立体。而王建中编创的《梅花三弄》,通过织体变奏手法的大量运用,以及五声调转换的巧妙实现,营造了低音区音质的强烈反差,有效强化了艺术效果。

第二,民族性曲式结构的应用。民族音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造就了多元化的曲式结构,现代钢琴音乐编创一般会选择联曲体、回旋体、多段体、板腔体等结构,这对于凸显音乐神韵具有重要意义。如江文的《晚秋夜曲》巧妙借助于橄榄式结构,通过民族器乐的有效改编,使得乐曲风格得以彰显[7]34-40。

第三,民族性和声元素的呈现。和声的选择及运用对于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起着决定性影响,成功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必然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例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充分利用琵琶和弦的四度和五度结构,模仿复调和附加音等,营造出空灵明净、淳朴和谐的氛围和意境。

第四,民族性散板节奏的引入。形散神聚是民族传统音乐结构特征的重要体现[8]P140。中国传统音乐赋予了演奏者十分广阔和自由的艺术创造空间,这与美学“形附于神”的创作思想不谋而合。例如作曲家陈怡作品《多郎》,就是借助于钢琴来呈现打击器乐锣鼓的节奏,通过有效的节奏安排和布局设计,让民族音乐场景被更多的受众所青睐。

第五,民族性音色模仿的运用。音色是民族钢琴乐曲意境构成的核心单元。中国风的钢琴作品都离不开对于音色的模仿,加上我国民族器乐品类丰富,这无疑为我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多维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131-135。如瞿维编创的《花鼓》巧妙地节选了《凤阳花鼓》和《茉莉花》的曲段,将这两者加以融合,并在伴奏音上模仿了锣鼓的声音和节奏[10]84-94。

2 基于民族视角的我国钢琴作品传播现状分析

通过上文对我国现当代钢琴发展现状的梳理以及对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可知我国钢琴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音乐魅力,逐渐被国际音乐界所认可。然而囿于多种因素,我国民族钢琴乐曲的传播稍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影响力弱、受众对象的有限性、传播介质稳定性差这三个方面。

2.1 传播主体影响力弱

民族化的钢琴音乐只有通过有效地传播方能真正体现其审美创新的社会价值。如今,钢琴音乐文化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已经通过在市民社会的音乐厅、剧院现场演艺,电视网络直播等方式得以深入传播。但是,相比民族流行音乐的兴盛来说,民族化钢琴乐曲的传播主体影响力显得较为孱弱。主要的原因在于:首先,我国缺少一批能够推动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原创作曲大师,目前,从我国钢琴作曲方式看,更多的是对传统民族音乐和声乐曲目的改编,真正大批量具有民族原创色彩的钢琴力作并不多见,这就制约了我国钢琴在国内及世界的传播影响力。其次,我国缺少一批推动钢琴民族化的专业音乐教师,我国的钢琴教学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作为钢琴民族化教育和传播主体的专业钢琴音乐师资队伍需要持续性扩大和优化。最后,民族化钢琴的传播需要优秀的弹奏者来实现推广和传播,而中国缺少一批像孔祥东、郎朗一样的钢琴音乐演奏大师。

2.2 受众对象的有限性

从受众对象看,首先,我国的钢琴演奏艺术的创作、演出、教学更多地集聚于高等院校或音乐学院,并未深度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进入乡村、社区,无法成为民众体验高雅艺术的主流选择。其次,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均有自身独特的音乐审美文化价值观念,普通民众对民族性钢琴作品的认定及审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民族性钢琴作品受众范围受限,缺乏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最后,受制于普通大众对钢琴弹奏与鉴赏知识的匮乏,整体欣赏水平不高也是制约我国民族钢琴乐曲传播的主要原因。

2.3 传播介质稳定性差

从钢琴民族化表演曲目来看,较多集中于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曲目的改编,真正具有中国风格、民族风情的钢琴原创曲目较少且稳定性差,这就使得我国钢琴缺少属于民族独有的经典作品,从而造成钢琴民族化的传播不能形成持续稳定的中国风。此外,和国外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勃拉姆斯国际钢琴大赛、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等相比,国内有影响力的钢琴演奏比赛与音乐会乏善可陈,这也造成了我国钢琴表演艺术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传播钢琴表演艺术的优势载体,未能充分发挥钢琴演奏赛事与钢琴音乐会的传播介质效用。

3 基于民族视角的我国钢琴作品传播策略思考

积极实现民族视角下的钢琴作品传播研究,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音乐文化传播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积极推动钢琴民族化进程、形成有机有序的传播链条、搭建钢琴作品实践平台、拓展民族钢琴的传播途径这四个方面对我国钢琴作品传播策略进行思考。

3.1 积极推动钢琴民族化进程

钢琴从西方传入我国已有百多年时间,中国音乐人除了对钢琴曲风和弹奏技法的融会学习外,还应积极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深度融合,实现钢琴作品的创新再传播。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认识钢琴作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明确我国民族钢琴发展的方向,批判性反思世界钢琴发展历程和现状,充分吸取世界性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奏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民族性钢琴作品发展具有补充与促进功能。从目前我国钢琴作品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域性民族音乐文化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提炼,更难以融入钢琴音乐创作演奏中。例如,依据少数民族乐曲创编的民族钢琴曲实际涉及到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乐器表达方式的融合和再度创新,这就要求作曲家要有娴熟的作曲技能,还要熟悉民族器乐知识,只有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提炼和吸纳,才能使得钢琴音乐呈现较为明显的中国风格。第二,推动钢琴音乐中国化必须要构建起民族性的钢琴音乐创作体系,使得民族性钢琴作品呈现系统化的发展格局。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演奏技巧等多方面形成联动机制,通过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素材,创设民族化的标题,以我国传统五声曲调为基础进行钢琴音乐创编,依托民族传统音乐调式进行民族和声的多样化改进与弹奏技法的持续性完善,让钢琴弹奏更好地体现对民族乐器音色神韵的模仿,这些均使得我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变得更为多元化、创新化、体系化。可以说,民族化的钢琴作品可以增强我国音乐听众对钢琴乐器的熟悉和喜爱程度,减少中西文化差异,消除音乐思维和审美风格上的障碍,更好地体验钢琴乐曲的魅力,这对钢琴音乐的普及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在钢琴民族化的进程中,也应创新出一些不同于西方钢琴的弹奏技法,如弹奏我国风格的钢琴乐曲时,往往会让演奏者养成用弹奏小三度五声级的指法习惯,这是西方钢琴弹奏技法中没有的,这对中国钢琴登上世界音乐舞台,促进民族化音乐艺术的世界性交流与传播是大有裨益的。

3.2 形成有机有序的传播链条

在我国钢琴民族化的进程中,要持续性推动传播主体、受众对象和传播介质形成有机有序的传播链条。首先,在钢琴作品教育上,要提高广大师生对钢琴民族化创新的认识,在钢琴教与学中既要注重对西方弹奏技巧的引入吸收,也要更多关注民族情感和审美体验的植入。艺术院校需要壮大、优化钢琴音乐的师资力量,推动富有民族性的钢琴音乐教学体系创建,鼓励广大师生编创演奏具有我国民族风情的钢琴曲目,进而实现教、学、演相长的发展过程。其次,要发挥政府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大众化与世界传播的主体功能。一方面政府要将民族化钢琴的推广和传播作为一项提高公民音乐素养的公益文化事业来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社会组织将民族钢琴进行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包装,让高雅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扩大我国钢琴作品在民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最后,政府要持续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对外传播,培养一批能够从事民族化钢琴对外传播的经营管理者和演艺人才,促进我国音乐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3.3 搭建钢琴作品实践平台

搭建钢琴作品实践平台是促进民族化钢琴传播的重要方式,从目前来看,钢琴是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钢琴音乐的专业化教育汇集了大量音乐人才,是促进大学生学习器乐弹奏、推动钢琴民族化发展和实现大众化传播的主要平台。而从教育现实来看,钢琴教育中的民族性教材与民族性经典原创曲目非常匮乏。为此,第一,高校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民族性作品的使用和开发,利用好钢琴教育这个专业化平台,让更多的音乐人才形成民族文化意识,促进民族性钢琴作品的普及和传播。第二,政府和音乐协会要联合高等院校组织高规格、上档次的钢琴大赛和音乐会,为广大专业音乐人及钢琴演艺人士提供从事舞台艺术实践的平台,寻找传播民族钢琴音乐的最佳载体,由此拓展钢琴音乐的演艺市场,传播民族钢琴文化知识,提升社会民众对钢琴作品发展和鉴赏的认知水平。第三,我国的音乐文化公司和城市演艺剧场要积极将民族化钢琴作品加以商业包装推向市场,使更多的钢琴曲目和钢琴演奏人才有从事艺术表演的机会,共建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化休闲娱乐氛围。总之,搭建钢琴作品实践平台,对放宽民族性钢琴作品的应用视野,拓宽钢琴曲目的传播路径,增强钢琴作品民族化的社会认同度都存在积极作用,也可以更好地让民族化钢琴作品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品牌。

3.4 拓展民族钢琴的传播途径

拓展民族钢琴传播途径,第一,需要国内钢琴演艺人才积极参与国际钢琴大赛或大型国际性钢琴文化交流活动,精选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与世界性钢琴作品同台竞技,以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第二,要鼓励钢琴表演艺术家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意识,在大型国际性的演出活动中优先选用民族化的钢琴曲目,充分展示钢琴民族化艺术的成果,拓宽民族钢琴作品的受众范围,为我国钢琴民族化理念与成果的世界性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国内高校钢琴艺术研究者要利用参与国际音乐文化合作交流的机会,加强民族钢琴作品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充分借鉴当代国外优秀钢琴曲目的创作经验,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实现民族钢琴创作的优势互补,为拓展民族钢琴的发展空间和扩大传播效应注入力量。第四,国内高校要鼓励钢琴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民族钢琴作品的教育意义和审美功能,合理设置民族钢琴教育课程,加强引导大学生对民族钢琴作品进行研究和弹奏练习,并通过互派留学生以及增派访问学者等人才互动模式来增进民族钢琴作品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第五,相比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具有时效性强、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自主选择性好的特点,很多人也愿意通过网络媒体、手机下载等方式来体验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让高雅艺术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此种全球化资源共享、互惠的优势为民族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提供了一条高效便捷的路径。因此,传播中华音乐文化的人士要将更多优质的民族钢琴作品以音频、视频的方式上传于网络,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介实现推进民族钢琴作品的世界性传播。此外,高校音乐工作者要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钢琴音乐宣传新平台的建设,通过手机移动平台来尝试民族钢琴的体验式传播,如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分享和传播民族钢琴音乐文化。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推动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神韵的钢琴作品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着自己宝贵的音乐文化资源,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挖掘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在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出中推陈出新,让更多优秀的民族钢琴曲目彰显出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从音乐文化传播的视角看,将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更多的途径向大众传播,走向世界的舞台,是我国音乐人和钢琴家梦寐以求的愿望,而推动钢琴作品民族化、实现民族艺术的深度传播,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钢琴曲民族化民族性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夜的钢琴曲(六)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