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明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大高校的教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传统上对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视,逐渐向要求大学生专业知识素养与思想政治意识并重的方向转变。高校应深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不断为社会输送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意识并重的优秀人才。教育是推动国家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创新,就要把教育改革放在首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传播的便利,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意识都受到了外来思想的负面影响。然而,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以生为本理念的中心思想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用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生为本理念的宗旨是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培育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课堂教育效率,促进教学模式能够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对其不断优化和完善。
(1)能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对于教师来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习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3)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特殊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看待学生的能力。
(4)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教师首先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大胆地与教师交流,教师才能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
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当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学生的培养过程是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相关人才,因此,每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的发展来提高教育水平。世界上很多好的大学都是在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服务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的教育大会中提出:“我们国家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性质就决定了需要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并且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可以为中国发展做贡献”。我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高校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学校能不能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适的大学生,培养学生全方位地进行发展,最主要的人员就是老师。如果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度来思考,就需要考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人才。在我国,以往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在课堂上为学生传道解惑。传道解惑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领导者,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名优秀的教师在选择职业时,心中要有深刻的民族观念,要树立为祖国奋斗的良好观念。
如果教师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奉献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现阶段,仍存在着部分老师信仰模糊,盲目追求自己的兴趣,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走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门主流学科,因此,课时占比较少,导致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逐渐松懈。高校部分老师过于注重利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因此在工作中并不敬业,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把人民教师这份职业当作是崇高的事业。有的不注重课堂质量,有的把精力放在社会兼职等赚钱的收益性工作上。
现在,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许多高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现代大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大学生做事的能力。当然,在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非常明显的。在一些课程中都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描述,所以就会使政治的培育和我们的生活关联性不大。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无聊,所以学习的性质也并不高,这样的情况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进展添加了阻碍。
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同班授课,这样会导致学生人数过多,也会降低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此外,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够重视,这就会使学生的兴致并不高。
在目前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丰富的课程的使用会让学生更加喜爱,在日常教学中能够与学生互动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当然,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仍然注重教材中的知识,把自己的思想固定在教材的内容中。在课堂上一味地叙述马列主义等,在叙述这些内容时没有进行新的方法创新,这就会使学生的兴致并不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不违反社会规则标准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想法、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理念、手段,遵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甚至部分教师将教学成果的不理想归结于学生的品质较低,这些观念导致无法提高教育水平。首先,教师必须正确、客观、科学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不断地克服和改正错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正确对待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对于有新思想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有独特的看法。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真实面貌,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最后,教师要避免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作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政治宣传的方式。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培养人道主义精神,让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所谓积极教育和积极引导,是指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的以学生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进,如共同学习,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供典型案例。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自由发言。在学生提问后,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阐述正确的观点,形成最终的结论。其次,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分配主题,可以展示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信息查找和探究。建议代表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由其他成员补充,与其他小组充分交流意见,教师提供有效指导,总结学生的发言。这些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接受和吸收,在思想上形成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积极地要求学生探索和说出他们的个人想法。然后,在不断的讨论和验证中,让学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认知,这种教育模式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选择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习惯倾向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无意识或间接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比如社会热点的舆论导向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风俗和理念等,一般来说,就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当部分,并不断地将这一概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爱国主义作为国家发展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渗透。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搜索可以通过中国文化的精髓来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的道德问题来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谦让、懂得诚信,让学生明白诚信在交际和沟通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主动吸收和内化思想文化,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需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去探究专业课程的社会角色、价值和道德要求,既能连接学科,又能协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优化教学设计
在日常的课程培训过程中,有必要对教学计划进行更好的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设定的教学目标。当然,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光靠思想政治课程是没有办法的,其他的通识类和专业课程在日常的安排过程中大大地超过了思政课程。因此,我们需要其他课程的共同努力,以更好的质量实现国家设定的教育目标,同时,也可以在课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在日常课程中的转变,并不是单纯地将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刻板地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当然,也不是把所有的课程都变成思想政治课,也不是以其他方式重新开设更多的课程,而是将每一门课程都加入到人才培养的道德教育目标中,在日常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正确价值观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育规划的过程中付出努力,在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思想。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要使专业课更好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当然不单单只是刻板地介入,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恰当,就会使学生讨厌相关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合理规划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的内容。比如,老师可以从我们国家的消防英雄一起抵抗火灾的斗争中,选择一些英雄在抗击火灾中所努力的案例。可以找一些消防员士兵在进行求助火灾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在各行各业中不同的方面找到更多的契合点。让学生因我们的国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的实现主要依靠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指导,对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的实施效果。因此,专业教师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思想政治改革在现代教学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巩固课程思想政治改革的教学质量。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中,专业教师需要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在德育培育的根本任务下,积极思考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并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的前提下完成思想政治指导教育。其中需重视,既不能将专业课完全思政化,思想价值引导只是专业课教学目标之一,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而是做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有机统一,让学生真正获得全面性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各种教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对学生的高质量教学指导,帮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确定课程的思想政治目标而言,立德育人是根本,其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教师要认真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坚持立德育人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此外,对于课程思想政治目标的确定,要注重专业课的教学规划,全面分析专业课的内容,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一体化的重点,并在教学目标中加以体现。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在制订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时,还应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考虑,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内涵,确定高校人才的专业教学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改革实践的推进要求对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以往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专业性强,缺乏思想政治内容,不能满足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因此,从内容上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目标。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知识的内容进行结构分析,结合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内容,探索专业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要素,突出其与专业教学的联系,并实施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同时,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也随着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化并实施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同时,由于思想意识和政治理论是不断更新和改变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的思想意识概念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有效地集成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有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此外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并根据专业课的教学深度逐步整合相应的思想政治要素,从而保证该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使其更容易实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正确的价值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生不重视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改进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渗透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思想、价值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