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3-01-11 07:53高璐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素养

高璐夷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自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以来,其建设工作就成为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的一大重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专业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一些方案,以期更好地促进英语专业建设。

一、新时代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内涵解读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1]2017年,上海市教委以此颁发了“关于推进上海高校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拉开序幕。高校的思政建设于 2020年正式启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指出了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课程思政”不是从“思政课程”简单发展而来,不是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与思政课的加法,不是专业课与综合素养课的思政理论课。“课程”是指大学的课程体系,“思政”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思政”是指在大学教育体系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找到了217003篇文章;以“课程思政+英语教学”为关键词,共找到了387篇文章。相关文章主要聚焦教材编写、教学评价、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思政策略等。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强调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德是前提,才是目的。那么,何为“德”?自古以来,古人都对“德”有着多种解释,《说文解字》言:“德,升也。从彳声。”以示遵行正道之意。新时代的德育理念有着新特色,主要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目标也应遵循这三个层面:从国家层面看,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爱国、爱党,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理念;从社会层面看,培养学生成为爱岗敬业、诚信友善、遵纪守法的劳动者;从个人层面看,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奋进、团结、友爱、互助的思想品德。爱党爱国是德育的前提,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品格是德育目标。高校英语专业也一直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和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主要包含三重:一是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文明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产生对西方价值观的认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有助于学生分清良莠、正本清源,树立正确三观。二是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习得、继承、发展、传播的过程。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一)高校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胜任力

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决定思政元素“挖什么”“怎么挖”,决定思政切入点“在哪里”“怎么切”,决定思政内容“融什么”“怎么融”。[2]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要求,具体体现为:课程育人价值的认知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分析挖掘能力,课程思政实践的教学能力。[3]过去,高校教师的育德意识不强,存在重知识和能力、轻价值引领的现象,割裂了“教书”与“育人”之间的有机联系。正因为如此,教师的育德知识也并不丰富,多是个人经验的积累,缺少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因此,提升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胜任力刻不容缓。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最重要的教育职责是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自己教学使命的正确认知是保障思政教学贯彻教学全过程的前提,是教师的重要内驱力。其次,高校英语教师应具有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思政元素分为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英语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多是隐性的,需要教师深度挖掘,隐性内容显性化,具体体现为家国情怀、道德品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等。最后,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以思政为暗线,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中合理融入思政要素。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对于课程育人理念的理解流于表面、思政内容的挖掘深度不足和思政教学方式刻板。

(二)课程思政与英语核心素养的逻辑关联

核心素养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由世界经合组织(DECD)提出,2003年《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研究报告公布。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核心素养分解为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六维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核心素养旨在培养有道德、知识、能力、能够和谐发展的“全人”,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逻辑上是统一的,都指向学生的成功生活与社会的健全发展。[4]课程思政指向课程本质的“人性”,是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现阶段,教师教育的目标往往关注知识的获取与掌握,关注学生发展水平与方向。比如,英语学科通过词汇、语法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强调文本与语篇学习,学习目标被窄化,学生不仅欠缺综合运用能力,还缺乏创造性和批判性思想。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核心素养课堂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其侧重点在于英语专业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三)顶层设计与运行制度的完善性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上而下的整体设计,从课程建设的目标、具体实施、保障到评价都应融入思政元素。目前,学校层面应加强对所有课程思政的统一布局。课程思政建设涉及教学管理、教务、学习资源、学生管理等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统一,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学校管理部门要建立课堂思政效果的制度保障。对于专业教师来讲,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教学中要添加额外工作量,应从制度上保障和激励教师,不仅培养专业教师的意识和行为自觉,还要建立保障课堂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保障课堂思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学校管理部门应建立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机制。当前,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强调方法,缺少评价体系讨论。如果课程思政建设效果难以检测,那么教师的教学动力不足,建设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协同性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多方协调共建,需要应对建设过程中协同性不足的问题。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课程思政需要加强与其他育人体系之间的协同性。正确思考课程与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其他育人体系关系的建构。课程思政还要解决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问题,尤其是要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5]高校辅导员身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专业课教师身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责,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但是,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交集较小,沟通往往不及时、不充分,高校也没能搭建有效平台积极促成两者之间的合作,加之高校评价体系没能创造他们协同育人的有利条件。因此,高校应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建方案,提供政策支持,开展思政教育模式探索,切实有效推进课程共建。

三、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进策略

(一)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胜任力

高校英语教师应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民族情怀。[6]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英语课程注重中西语言文化比较,辩证分析西方文化,建立学生国际视野,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正确文化观和价值观。英语专业中的诸多课程都富含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具有隐蔽性,如果不能深刻分析解读,学生容易被其语言蛊惑,认同其政治理念。因此,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胜任力,需要培养意识,强化能力,注重方式。首先,深刻认识英语课程育人本质,注意教材筛选,深度挖掘育人要素。在学习西方文学文化中,多方获取信息资源,注意教材筛选,有意识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加入中西比较分析,客观分析西方价值观。如《西方文明史》是英语类专业课程,教材及作者往往带有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具有西方叙事视角。作为英语教师,应客观分析,在教材选择上,尽量选择中国专家所编辑的教材;在教学中,展开批判性教学,对不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思想、语言进行分析和批评。[7]在介绍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引入中华文明发展过程,融入中西比较。其次,教师应将思政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馈中。课前组建学习共同体,布置小组任务;导入环节倡导小组合作,汇报观点;文章讲解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外研社版《高级英语》教材中的肯尼迪“就职演说”是政治演说中的名篇,其中的名句“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因其“公民义务”理念深入人心。在传统授课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分析文化背景与语言修辞;在思政视角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可以加入中西政治演讲的对比分析,深入解读肯尼迪演说中的虚伪性与欺骗性。在教学过程中,词汇层面,分析“自由”“平等”在演讲中以及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深层含义;语篇层面,分析肯尼迪演讲中的冷战思维,了解当时世界局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课后延伸阅读中,学生可以分组查找中西著名演讲,如习近平主旨讲话、奥巴马演讲等,分析美国总统演讲的一致性与阶段性,分析中西政治演说的差异。在日常授课中,也可以加入更多红色教学元素,如毛泽东诗词翻译,习近平演讲的双语翻译等。通过对他们语篇写作背景、革命气质风骨等描写,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8]课程思政元素也应计入教学评价中,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中适度加入思政考查内容。

(二)加强课程思政与英语核心素养是协同一致的

课程思政与英语核心素养都聚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国家至上、复合融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根本任务,通过语言、内容和思维的有机结合,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协同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英语人才。英语专业培养与课程思政具有同向一致性。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英语学科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英语学科应确立何种核心素养以体现学科育人理念与方法?首先,英语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英语学习输入素材为英语语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使用技能、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学生需要批判地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思维特点。语言还涉及文化与思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在词汇层面,crusade字面上的意思是“十字军东征”,这个词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是中性词,但在伊斯兰文化中却是具有伤害性的词汇。因此,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英语语言教学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理性解读以及评价。其次,注重文化意识的育人价值。既要加强对异国文化社会历史、民族特性、交流方式的了解,对其持开放、包容态度,又要培养学生能够分辨文化现象,坚守文化自信,具有正确、健康审美情趣的能力。文化意识是学科立德树人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再次,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思维品质强调学生在正确世界观指引下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品质。例如,圣诞节属宗教节日,是西方人的精神寄托和重要信仰。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有关圣诞节知识时,应具有如下能力:能够介绍圣诞节起源、日期、庆祝方式;能够分析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并正确评价内在价值观;能够介绍中国某一传统节日,并对比分析其中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三)给予课程思政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

课程思政是系统性工程,教育部、省教育厅、学界、高校、学院和系部等协同工作是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保证。教育部的政策事关全局,需要从上而下的统筹管理。首先,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调动教师从事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设立“课程思政教研项目”、选拔“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推广“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等。其次,出版社与学界助力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202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国外语》共同主办了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是学界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探索。比赛促进了外语教师从语言和思政两个角度去审视语言素材,鼓励更多英语教师进行思政教学尝试。外研社、外教社等出版机构也纷纷探索出版思政系列教材,举办“课程思政”课程教学系列讲座,邀请行业专家深入解读“课程思政”内涵,分析教学过程,助力英语专业思政教学。再次,高校搭建英语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沟通交流的桥梁,打破交流壁垒,确保对英语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及时有效沟通。作为教学基层单位,系部教研室也应营造良好氛围,成立英语课程思政团队。英语专业课程众多,专业教师交流不足,教师较少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同。系部应重新审视不同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加强专业协同,加强课程育人影响力。

(四)建立产出导向的思政评价体系

强化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评价意识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始终,评价目标、方式、内容和反馈融入思政元素。[9]评价目标中要检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中融入思政考查元素,做到双重评价,发挥形成性评价特点,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小组合作表现等进行思政评价。记录学生的思政档案袋,撰写思政教学日志,成立独立的思政考核体系。在总结性评价中,考核题目的选择、设计和回答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检验学生分析问题、解读问题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与判断。以《英语写作》课为例,在设计作文题目时,融入当今热点话题,如抗击疫情、航天航空、中美博弈;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时,同时考查他们对时事的关注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评分标准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一体化的思政反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的评价信息流程。反馈分为正反馈、负反馈。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追踪学生对于思政教学效果的反映,随时修改调整教学目标、方式和内容,最大化强化正反馈效果。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强调“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教学对“育才”理念的单方面强调。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英语课程设置理念强调育人育才协同并进,“课程承载思政”,课程思政贯穿于教育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全过程。课程思政以各类课程为依托,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习、见习、劳动教育中也应充分融入思政。总之,课程思政是上下一体,全员动员,群策群力,协同一致的多方建构的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