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洋 董 雯 石志超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6000;2.大连医科大学统战部,辽宁 大连 116000;3.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再一次印证了中医药在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不可替代性。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实现中西医并举、中西医并重,是目前公共卫生应急领域亟需加强完善的现实问题,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与完善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体系建设,确保中医药完全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但目前中医药还未被完全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框架体系中,中医药在整体应急机制中的参与力、执行力较弱;中医药防控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建设不够完善;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仍存在明显缺失与不足,从而影响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应发挥的积极作用。笔者对目前我国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走访调研一线医疗机构,现报告如下。
中医药全面纳入应急管理体系,既有对现行机制的调整完善,也有建立新机制的问题。其中,建立中西医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各地方政府领导下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中医类医院与综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各类机构之间的协作、中西医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等一系列机制安排。要加强完善中西医之间的协作协同的机制,确保中医第一时间且全程参与其中。应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启动机制、终止机制及完善中医药分级应急响应等机制的建设,使中医药成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整体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疾病救治环节而言,中西医协作机制就是要实现中西医联合制定诊疗计划、诊疗方案(疾病指南)、联合查房、联合会诊、共同协作救治患者。既要做到中西医1+1=2 的增效作用,更要达到1+1>2 的叠加递增效应,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协作,二者共同参与到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防控救治中。
组织建立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应急队伍的中医药应急专业技术培训,不断优化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对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大连市中医药卫生人才在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是完善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重要一环。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安排在职人员参加在职短期培训或继续教育,增加专业培训的机会,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其次还要加强高层次中医、中西医公共卫生应急人才的培养,建立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库(重点为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通过培养高水平与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带动整个区域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的发展[1,2]。此外,应积极开展落实“西学中”相关政策,通过“西学中”让更多的西医对中医学有全面、综合、系统的认识,充分挖掘中西医结合优势,使“西学中”人员更好地融入中医药防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
主管部门制定年度中医药预防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案,将应急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措施和培训要求明细化、具体化,加强与相关交叉学科专业应急培训组织的交流、协作。按期组织中医药预防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通过演习,不断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并及时总结培训与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优化方案、预案。中医医疗机构(主要为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及中西医结合科)每年组织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模拟应急演练,原则上应在每年举行2~3 次演练,专项预案应至少每年举行1 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应实时与实际工作进行动态融合,并总结上报演练中所出现的问题,优化相关预案。中医医疗机构应联合各级政府及上级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应急演练,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跨行业、跨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协同能力,相互配合、协作和促进,实现统一指挥,确保各种环境各种条件下应急操作的可行性、连续性及高效性。
推进中医药为人民服务,既要继承传统,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3],做到创新发展,正所谓“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之意。作为中医药科研的主体,中医药院校和中医医院要坚持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坚持以传承精华为根基,以守正创新为使命,强化中医思维,深入挖掘中医药疫病防治相关理论。设立中医药预防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专项基金。在基础理论研究上,中医院校(西医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和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要深入挖掘整理古籍经典中防控、救治重大传染病的有效方剂,研究中医药抗击疫病的作用规律,系统继承中医药防控疫病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4]。在临床研究上,中医院校(西医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和中医机构(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要推进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基地的建立,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治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体系评估评价,切实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救治能力。尊重并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大力推动中医药在重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的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与中医药深度交叉融合,着力构建中医药防治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大数据资源库,研发重大突发传染病识别人工智能技术,让现代化的前沿科技在中医药参与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网络体系建设,主要是指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信息平台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统一调度平台。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目前我国传染病防控网络中已经建立疫情在线报告平台和检测网络。因此建立中医药防控传染病网络,就要明确网络的性质、规模及覆盖面等问题。与中医药专家访谈中,许多中医药专家认为建立中医药防控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经验交流、及时把成功的案例、经验进行共享;而建立与完善中医药防控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统一调度平台则有利于中医药在第一时间参与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中。因此加强中医药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与完善信息平台和统一调度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5.1 建立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信息平台 建立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传染病)信息平台,包括文献信息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2 部分。首先,文献信息平台。对我国现存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重大传染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包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进展,建立专科专病文献资料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可对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对中、西医治疗作对照性研究,使中医药能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进行更科学的防治。其次,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中医药防治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资源,包括人才、设备、诊疗信息数据、临床研究证据和疗效特点等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5]。这里所说的信息共享平台主要有2 个方面:(1)充分利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电子病历库实现病历分享,通过建立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诊疗,实现中医、中西医结合远程会诊;(2)建立远程医学继续教育网,以便进行相关培训,达到知识共享。
建立中医药参与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信息平台。积极探索为构建符合中医药实际情况的互联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信息平台的建立。使互联网+信息平台在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对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行整合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提升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效率,从而降低总体财政预算成本。试点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建立”,做好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信息平台云端推送,将中医药参与下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升级为线下+线上的工作模式,提供高效化、标准化、精准化、科学化的信息推送。利用5G 技术+物联网技术,连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通过手机APP 等,组建区域公共卫生应急体防控群,形成信息即刻互通,疫情的及时通报、发布和应急方案制定的及时共享。通过互联网+5G,形成高效、科学的疫情防控网络,打造互联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医药信息智慧建设模式,从而更好地让互联网+信息平台服务于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
5.2 建立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统一调度平台 建立网络指挥中心,梳理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防治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突发重大传性染疾病)的资源,纳入登记和管理。统一调度平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高效的启动应急机制,是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防治长效机制和应急机制建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发生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时进行统一协调组织的重要保障,是中医药在第一时间参与到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有利依托。
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中规定:各级政府应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因此新闻媒体等主流媒体应当无偿的开展中医药防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和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公益宣传。各级各类学校及单位应当对学生、职工进行中医药健康知识及中医药防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此外医学院校还应当加强对中医药预防医学领域的宣传教育,对在校学生以及其他与公共卫生应急相关人员进行中医药预防医学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为中医药参与下的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