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瘰丸治疗小儿淋巴管囊肿1 则

2023-01-11 07:16姚华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淋巴管消肿囊肿

姚华静 李 霞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威海市中医院儿科,山东 威海 264200)

淋巴管囊肿也称为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在胚胎期,静脉丛中的中胚层裂隙融合形成大的原始淋巴囊,引流进入中心静脉系统,以后淋巴囊逐渐退化或发展成与静脉系统平行的淋巴管系统;若原始淋巴囊未与静脉系统相连通,就产生淋巴管囊肿。该病临床上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多见,可见于颈部、腋下、纵隔及膈下等[1]。现代医学对于淋巴管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外,还常结合药物、引流等方法。然很多患儿的囊肿不易消散,而在行手术或切开引流治疗后,有的患儿会出现伤口不易愈合或囊肿再次复发等情况。

1 中医病因病机

该病以面、颈部肿块为主症,应属中医外科学“瘰疬”范畴。《灵枢·寒热》认为瘰疬是因外来之毒气阻于少阳经络,肿块结于颈项而成。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侠瘿者,皆为劳得之”,《疬科全书》:“自襁褓而至成童,旋起旋消,或凝结久而不化,或时大时小,此多由先天虚损所致,或在其母腹内,因饮食不谨而来”,王焘的《外台秘要》强调瘰疬为肝肾虚热而致,朱丹溪认为伤于饮食及气郁所致。《疮疡经验全书》中说:“此症手少阳三焦主之。大抵此经多气少血,因惊忧思虑故生此疾”。说明了此病的发生与情志不畅相关;《外科正宗·瘰疬论第十九》则将外感毒邪、忧思郁怒、伤于饮食一并提出。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瘰疬形名各异,受病虽不外痰、湿、风、热、气毒结聚而成,然未有不兼恚怒、忿郁、幽滞、谋虑不遂而成者也”。上述历代文献记载瘰疬的病因可归为外感六淫、先天禀赋不足、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方面。

本病主要病机为邪热之毒阻于经络,灼津成痰,结于颈面部而成。故治疗以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为主;邪毒滞于经络日久,化热化火,热胜肉腐成脓,故配伍消肿排脓之品,有利于肿块的消散;热毒久聚经络,经络不畅,易致血瘀,故在此基础上加入活血之品以通利血脉;小儿先天脾常不足,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常配伍健脾开胃之品,脾胃之气强盛,有利于本病的恢复。

2 验案举隅

患儿,男,2 岁8 个月。初诊时间为2019 年6 月11号,门诊号:0000511936,以发现面颈部肿块1 年余就诊。患儿1 年余前双侧面颊部及颈部发现肿块,触之痛甚,于外院就诊后检查B 超及病理诊断为淋巴管囊肿,后于外院给予穿刺、抽液、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具体家长叙述不详),治疗效果不显著,症状反复发作。现症见:患儿面部及双侧颈部出现包块,皮色红,按之可触及肿块,有波动感,触之痛甚;纳食不佳,眠可,二便尚调。平素饮食不佳、口臭。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侧面部及颈部可见肿块,触之痛甚。诊断为:淋巴管囊肿。证属痰火凝结。处方如下:生牡蛎15 g,浙贝母8 g,玄参8 g,海藻8 g,昆布8 g,夏枯草6 g,金银花8 g,连翘8 g,藿香8 g,炒鸡内金8 g,焦山楂8 g。7 剂,颗粒剂,水冲服,日1 剂,早晚2 次温服之,因患儿年幼可分3~4 次口服。嘱禁食海鲜、辛辣、寒凉之品,药后复诊。

6 月26 日二诊,家长诉患儿用药后双侧颈部及面部肿块较前减小,皮色红,按之可触及肿块,质地柔软,有波动感,触之肿痛较前减轻;纳食不佳,口臭减轻,眠可,二便尚调;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在上方基础上加用白芷、黄芪、当归,继续口服前方7 剂,服法同上。

7 月5 日三诊,患儿双侧颈部及面部肿块较前明显减小,皮色红,按之可触及肿块,质地柔软,有波动感,触之肿痛较前明显减轻;纳食一般,口臭减轻,眠可,二便尚调。效不更方。继续口服前方14 剂巩固疗效,服法同上。

8 月20 日四诊,家长诉患儿症状基本消失,按之可触及微小肿块,质地柔软,无肿痛;纳一般,时有口中异味,眠可,二便尚调。守方治疗,患儿继续口服7 剂巩固疗效,服法同上。

9 月9 日五诊,复查颈部淋巴结B 超示:双侧脸颊部及左侧颈部管状无回声区,结合病史考虑淋巴管囊肿;右侧脸颊部皮下结节。继续口服前方7 剂巩固治疗。1周后随访,患儿病情痊愈,嘱不适随诊。随访至诊后2月,未复发。

按语:患儿初诊时,组方以生牡蛎、玄参、浙贝母为组成的消瘰丸进行加减,方中生牡蛎咸平,其味咸则善软坚散结,《本草经集注》 中说其 “ 主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言 “ 牡蛎味咸而涩,性微凉,能软坚化痰,善消瘰” ;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善于疗郁结利痰涎,兼主恶疮” ;海藻、昆布化痰软坚、消瘿散结,二药皆可善消瘰疬;朱丹溪曾言人身体肿块多与痰有关,故配伍上四味药已达到消痰散结、软坚消肿的目的。小儿具有 “ 阳常有余” 的特点,感邪后易于郁而化热,热为阳邪,易耗伤阴津,故配伍玄参,其苦咸性寒质润,能滋阴降火、润燥软坚[2]。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金银花有 “ 疮家圣药” 之称,具有清热解毒之效,《雷公炮制药性解》 中记载到:“ 味苦、甘,性平。主热毒血痢,消痈散毒” ;连翘有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之功,在 《神农本草经》 中说其 “ 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金银花、连翘有消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本患儿肿块位于双侧颈、面部,足厥阴肝经 “ 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故病所涉及肝经,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清泻肝火,散结消肿,主治瘰疬瘿瘤,引药直达病所。脾胃乃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弱影响全身气血生发,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3]。故小儿患病,应注意健脾培土。加入藿香、鸡内金、焦山楂开胃健脾,使脾胃强壮,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全方总起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健脾培土之功。

二诊时,患儿症状有所改善,而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患儿久病,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正气无力与邪抗衡,邪聚于颈面部日久,易致其脉络不通,血行不畅而致血瘀,欲治其病,当活其血,故加入活血化瘀药以防有瘀血的产生,使脉络通畅,利于肿块的消散,故用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因患儿颈面部肿块可触之有波动感,故用白芷消肿排脓,本药在《雷公炮制药性解》 中载有 “ 主排脓托疮,生肌长肉,通经利窍” 之功;黄芪在《长沙药解》 谓其:“ 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 … 善达皮腠,专通肌表”,有益气托毒生肌之效,可加强白芷消肿排脓之力。三药共用,祛瘀排脓消肿,有助于肿块消除。

三诊、四诊时,患儿肿痛都较前明显减轻,查体触之肿块较前缩小,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继续口服原方治疗。

五诊时,患儿复查B 超示颈面部的管状无回声区范围缩小,余症状基本痊愈,因此继服中药7 剂巩固治疗。后电话随访家长诉患儿未再复发。

3 结语

消瘰丸源自清代《医学心悟》一书,是经典名方,功效以清热化痰散结为主。本验案选方以消瘰丸作为基础方,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的基础上,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排脓之品,以增强原方中化痰散结之力,还具有祛瘀消肿之效,“四季脾旺不受邪”,同时加入健脾之品,固护小儿脾胃,使祛邪而不伤正。

西医治疗本病多以穿刺引流或手术等有创治疗,家长接受度普遍较低,本案例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运用消瘰丸加减有度,全面认识中医对此病的诊治,做到消补兼顾,标本兼治,固护正气、调理脾胃,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淋巴管消肿囊肿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肝囊肿与癌“不沾亲”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