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宏 田满仓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剖析其清新的语言,探究其内在的趣味,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汲取古诗词内在的价值,探寻古诗词的真谛,使我们的初中学生因为阅读和欣赏古诗词变得灵秀起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将在下文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做法。
一节课中教师的开场白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果。强烈的好奇心是学生接受外界事物的诱因,学生具有了好奇心,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导语的时候要精心、用心、细心,力求最快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努力让每一节古诗词课堂导语都能做到简洁、新颖,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借此达到增强课堂效果的目的。在导入的课堂设计环节,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提问题、设置悬念、巧设谜语等方式方法导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笔者在执教李白的《赠汪伦》时,首先给学生讲述汪伦用一个巧妙的计策邀请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歌手,隐居在桃花潭,对诗人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整日里吟唱李白的诗词。有一次,汪伦听说李白来到了这里,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你喜欢游玩吗?这里有十亩桃花;你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就知晓汪伦是一位豪爽的人,于是就欣然去找汪伦,结果到了之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汪伦所说的“十里桃花”,原来就是桃花潭,所谓的“万家酒店”,原来就是一间叫“万家”的酒店而已。但是,李白却欣然拿笔,写下了“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王豪士,此亦人生快事!”就这样,汪伦和李白成为了好友。在临别的时候,李白即兴创作了七言绝句《赠汪伦》。学生在这段友谊的佳话传承和熏陶下,学习《赠汪伦》这首古诗词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
初中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能熏陶学生的思想。作为教师,就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手段把这些作品的精髓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美的艺术、事物的认知和感悟能力。初中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我们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从语言上、内涵上去感悟,激励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首先是领悟自然之美,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的古诗词是描写自然景色之美的,欣赏这些自然之美,会让学生的身心愉悦,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不但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例如《桃花源诗》描写了一个虚构的人间仙境,也是一篇极具美趣的古诗词。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带领学生借助文字之美,感悟桃花源的意境之美。让学生闭上双眼,聆听文章中的精美词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说出桃花源的美景,学生一边叙说,一边引用,感悟到了桃花源的美景,体会到了文章的语言和情境之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学生了解了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其次是形式之美。教材中有很多形式很美的文章,学生如果能够抓住这些形式上的美,自主去感悟、认真的去体会,照样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因为人们热爱生活、所以去追求乐趣、创造乐趣、感悟乐趣。在教学中挖掘文本所蕴含的生活情趣,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大对古代诗歌中生活情趣的挖掘,能让学生真正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养成和古人对话的习惯。
在解读林景熙的《溪亭》时,笔者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比如我们熟悉的苹果,在秋季正是红彤彤挂满枝头的时候。但秋天更多的是花儿早已凋零,树叶枯黄败落,这样的时刻,诗中的主人公在溪水之边的亭子里静坐着,看夕阳徐落,对家人的思念在脑中不断盘旋回荡,不曾感到月亮已挂上了枝头,照出了一片惨淡的白色,微风吹过,酒劲稍过,那份思念由从肌肤里钻了出来。一个人走过树林,落叶打着旋飘落而下,路边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正适合来坐,一只只萤火虫飞舞着,他们怕是应该家人团聚欣喜万分吧。何处传来阵阵渔歌,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那孤灯下怕应是有孩童的梦语,母亲在细细缝补吧。这样通过当下的语言还原是个中呈现的生活趣味,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和诗歌零距离接触,这样的教学少了一些条条框框,少了一些半文不白的解析,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诗言志”的内在含义,从而养成了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的良好习惯。
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的停靠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领悟力。
多媒体课件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具有独特的声光效果和动画效果,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技术支持,只是在课堂上开展朗诵和背诵,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就容易丧失。在教学中,笔者通过把古诗词转化成生动的音频和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学生自然喜闻乐见,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例如在拓展教学《使至塞上》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边疆雄奇瑰丽的塞外风光,感悟诗人哀而不伤的心情,在学生吟诵多次之后,笔者播放了名家的朗诵音频,让学生们聆听,中途,按下暂停键,笔者给学生讲解诗歌背后的故事,当学生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时,再次按下播放键。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壮丽风光中,诗人悲壮豁达的情怀自然流淌出来。这三幅唯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学生的背诵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感悟这首古诗词内涵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在教学中,适当抓住古诗文中表现强烈的词语和诗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一演,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营造出逼真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高涨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借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把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中去感悟诗人的思想。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就彼此相近的感情和思想进行交流,在个体差异中互相碰撞思维的火花,必定会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古诗词内容改编剧本,然后进行表演。在剧本编排、表演中,学生的角色感知就会越来越强烈,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和动作就会越来越合理。例如我们在排练李白的《赠汪伦》时,除了诗中原有的内容之外,我们在参考了汪伦与李白交往轶闻;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去万村,等旱路去庐山,汪伦专门设宴为诗人李白送行,并歌唱民间的《踏歌》为之送行,还特意挑选了两坛美酒赠与李白。李白为汪伦的盛情而感动,作诗一首《赠汪伦》作为回馈。学生通过这些剧情表演,深深感触到了朋友之间的离别情怀,这种牵动手足之情感人肺腑。
经典的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资源,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融入古诗词的神圣殿堂,感悟古诗词的思想韵味,更大限度地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