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毅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发展从来是约束与自由之间的权衡,是有约束的自由
疫情三年,让我们的发展有了太多的这样或那样的约束,发展与抗疫成为了一对似乎对立却又统一的矛盾。对于疫中发展,环顾全球,无不把疫情当做影响世界发展态势的最大变量、最大约束,疫来则悲、疫去则喜。但仔细想来,发展的约束从来就有,又何止疫情一个,它压根不是最严重的一个。因为发展从来是约束与自由之间的权衡,是有约束的自由。
从人类终极发展而言,约束有四:一是能力的约束,即使用能源的能级。一万年前,我们钻木取火;3000年前,我们借助树木、水力、风力等自然资源获得能量;200年前,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用上了化石能源,有了电、有了核能,还能转化储存能量。虽然能源获得和使用的能力倍增,但能源开发的任何一次风吹草动,都将可能引发人类社会一场危机。
二是空间的约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本不属于人类,属于自然。当下,深空、深海、低空、极地无处不是人类的足迹。人类历史是一部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冲突调和史。今天,土地沙化、海洋污染、环境恶化、物种灭绝时时发生在我们身边,洪水、干旱、极端天气接踵而来,这个星球的绿色正被蚕食,空气变得难以忍受,海岸线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排污现场。污水经过成百上千的江河汇流入海后,通过海洋生物和海盐,有毒污染物又循环到人类的餐桌。从空间上讲,地球早已变成了生命共同体,气候变化、资源、地缘关系包括此次疫情等很多问题都已经超越了局部范围变成全球问题,也逐步成为人类几千年发展以来的最大现实约束。
三是时间的约束。昨天的因,成就今天的果。今天做的事,必须对明天负责,前一代的人也要为后一代人的发展考虑。早在198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就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一种时间上跨期的代际间的选择,但是现在我们好像做不到。这样的跨期选择在今天似乎很多见,显然非常不理性。
四是秩序的约束。社会属性决定了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分工协作、互动交流。秩序的演进在不断颠覆人类发展自我认知,从自发秩序的“无为而治”思想,到有干预的市场秩序,再到权力秩序,人类对秩序的理解也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很长一段时期,大家都相信,只有精心筹划的管理才能使一个社会免于混乱与贫困。
事实上,这四重约束,从不同维度提醒着我们无止境的发展是有边界的,必须在发展观上有取舍。人是发展目的,人是发展的中心,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人谋福利。此外是作为发展工具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指人们在所处社会条件下拥有多大的“可行能力”,比如自由表达、参与决策、免于贫困、免于欺凌、享有平等教育等,这是“实质自由”。
人类发展这个宏观和“人”这个微观一结合,约束与自由就相容了。我们永远都是在约束中实现“实质自由”才是破局的关键。无论何时,约束总会存在,人未必胜天,但成事在人。发展就是要我们不断破除旧约束,又创造新约束。
我们打破能力约束,靠科技。化石能源用完了,还有新能源,核裂变、核聚变……
我们打破空间约束,靠人文。在发展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科技带来的能力带来的负面效应收归牢笼。
我们打破秩序约束,靠制度。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追求共同富裕和人的现代化,形成一个自由、民主、安全、协作的社会制度。
我们打破时间约束,靠观念。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不能忘乎所以,要学会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所掌握的工具。面对未来,面对未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谦虚、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