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萍 李春艳※ 王莺燕 孟 华 段志军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教研室,辽宁 大连 116011;2.大连医科大学诊断学实验中心,辽宁 大连 116044)
临床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院校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是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的基础课程。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纷纷涌现。探索适合于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直是临床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研究多元化教学方法及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培养医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桥梁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临床诊断学知识繁杂,许多名词、术语比较生疏,初学者难以掌握要领。尤为重要的是,诊断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需要学生反复动手实践才能获得。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上课时间、场地、教学条件等的限制,及当前医疗环境下,医疗纠纷增多和医学伦理学要求等原因,造成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减少,临床技能培训受限[1]。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知识传授,缺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的临床诊断学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的临床诊断学教学模式,综合传统课堂教学与问题讨论式教学、模拟教学,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探索实施能够强化理论和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我们实施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多元化教学在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2.1 PBL 教学 PBL 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来分析、解决问题。PBL 教学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在促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2]。一项针对国内外关于PBL 教学法对临床医学生诊断学教学效果的荟萃分析表明,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操作成绩,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帮助和提高[3]。与传统教学比较,PBL 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优势正被国内外广大临床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是,由于PBL 教学法存在需要占用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不太容易适应等方面的缺点及不足,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2 模拟化教学 电子模拟人教学系统是多媒体技术与电子模拟人相结合的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模拟技术因其安全、高效、节约教学资源等优势,在国内医学院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4]。通过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临床上真实情况,使学生很好地完成从理论课堂到临床实践的过渡。心肺听诊教学系统及腹部触诊模拟人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正常或异常的体征,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在模拟人身上,实验课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挑选出重点、典型体征,让学生利用模拟人反复进行检体训练及异常体征练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5]。
在当前床边教学受限的情况下,模拟化教学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模拟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部分体征失真,缺乏实际病例的整体性,缺乏沟通交流等。因此,模拟教学不能完全取代床旁教学。
2.3 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是美国率先推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其基本点就是颠倒了传统的以授课为中心的学习顺序,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讨论学习。教学组在临床诊断学实习课教学中成功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心肺腹查体及异常体征训练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下及理论课上完成知识点学习,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模拟系统进行动手实践,巩固对查体、技能操作等技能的掌握[6]。国内学者[7,8]也有同样的尝试,以翻转课堂模式为基础,将模拟教学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需要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受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传统的教学习惯等因素的制约,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实施面临着挑战。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即学生知识、综合技能、态度等形成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反馈,监控学生知识与综合技能的提升[9]。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实时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2 个方面内容的反馈,包括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在医学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在临床诊断学的教学改革中,初步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应用于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考核。包括平时成绩、阶段性测试、理论测试、操作测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并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医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带教教师能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反思,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10]。
4.1 课前教学设计 组建诊断学理论授课及实习课带教教师团队,统一进行培训,编写教案,集体备课,编制课堂测试题、课后作业题;根据各章节特点编制PBL 案例、设计问题;制作录制教学视频、视听材料及多媒体课件;制定各项考核的量化指标,制作调查问卷。PBL 小班课学生提前分组,每组8~10 人,选1 名学生做组长。
4.2 课堂教学过程
4.2.1 PBL 教学步骤 授课教师在上课前1 周将案例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复习教材、查阅参考文献。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病例分析,学生采取自由讨论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总结阶段:教师对学生阐述的观点和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教学重点,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概括。
4.2.2 翻转课堂教学 教师在翻转课堂部分上课前1 周将教学视频、多媒体材料通过微信群发给学生,学生上课前自行观看相应模块的内容。课堂上首先针对课前学习的材料进行测试,随后教师对本模块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然后给出相关的病例题,学生完成病例讨论,教师做出总结评价。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下次上课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点评并给出成绩。
4.2.3 实习课教学步骤(1)分时段讲解式授课:要讲授的内容包括心、肺、腹部检体部分,每一部分为一次课的内容,每一次课又根据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带教教师做讲解、示范。(2)多媒体模拟化教学:各组学生之间首先2 人一组进行正常查体练习,然后各自应用多媒体模拟人进行异常体征查体训练,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手法错误。
4.3 教学效果的考核与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平时成绩、课堂评价、阶段性测试、理论测试、操作测试和问卷调查。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评价、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20%。操作测试:采用心肺听诊、腹部查体电子模拟人系统对学生进行心、肺、腹查体基本技能的操作测试,占20%。阶段性测试:每一章学习结束进行测试,占20%。期末诊断学理论测试:占总成绩的40%。调查问卷:课程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学视频资料、学习主动性、实践操作水平、课堂讨论效果、培养探究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验诊断学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供参考。阶段测试及期末理论测试后,教师对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形成反馈报告。
多元化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分时段讲解式授课、PBL、翻转课堂、模拟教学多种教学方法,根据诊断学各个章节课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法,充分发挥模拟教学在学生查体训练中的优势,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提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通过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操作测试100%优秀,理论成绩优秀率达90%以上。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利用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来促进学生重视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体系是一种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式学习体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师生利用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或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要求掌握大量的医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会问诊、查体、病历书写、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等各种临床基本技能。在临床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模拟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及基于网络的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利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考核,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形成性评价体系应用于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促进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