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松
(盐湖区水务局水利发展中心,山西 运城 044000)
盐湖区北部峨嵋岭地区不仅面临水资源缺乏的困境,同时还面临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
山西省重新划定的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0609km2,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1848km2,禁采区面积899.09km2,限采区面积10313.4km2。
地下水超采造成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含水层枯竭、地面沉降、地裂缝、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1],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运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涑水盆地年可开采量为28381万m3,而实际年开采量已达45387万m3,利用率为159.9%,已经处于严重超采状态。盐湖区地下水开采量为13876万m3,远大于地下水可开采量7079万m3,地下水超采6797万m3。盐湖区属于运城市涑水河盆地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已被列入山西省地下水严重超采区。
为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严格保护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环境,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工作思路,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函》(水资源函〔2015〕67号)等文件精神,明确盐湖治理目标,加强盐湖地下水治理,确保盐湖区地下水用水总量得到控制。
北部上郭、三路里、上王等乡镇多为丘陵旱塬地区,水资源奇缺,农业用水紧张,水资源匮乏成为制约这几个乡镇农业发展的瓶颈。上郭乡位于盐湖区最北端,是个农业大乡。辖区内以起伏平缓、绵延不断的丘陵山地为主。三路里镇位于盐湖区东北角,地处稷麓山脉中段,属典型的纯旱塬地区。上王乡地处山区东靠闻喜县,北邻万荣县,海拔偏高,水资源缺乏。这些乡镇由于地势情况特殊,海拔较高,地下水缺乏、常年降雨较少、水利设施普遍不到位。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都是以较大工程和较大项目为主,而对于农村卡脖子的基础性“小工程、小项目”投入不够。受到整体财政水平的限制,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省市区水利部门往往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更加关注较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市、工业用水设施的建设,对于农业用水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各级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而不仅仅靠政府投资。由于部分农村群众灌溉观念落后,不懂科学灌溉,群众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积极性不高、有排斥心理。
目前很多村的支、斗、农渠还都是在20世纪70~80年代政府投资建起来的,在没有持续投入的情况下,配套设施得不到有效管护、维修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与实际灌溉需求矛盾凸显,导致有效灌溉面积不增反降,出现灌溉面积萎缩现象。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原有的农村劳动义务工、积累工,原有农田水利设施依靠的“两工”体系不复存在,导致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机制更加缺乏,水利基础建设得不到社会统一认知。
即使已经认识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在开展基础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比较复杂的现实问题。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多数乡村会要求本地人员参与水利设施的建设,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在水利工程建设环节,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差,工程质量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同时在缺乏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情况下,所修建的末级渠系也很难与当地大中型灌区(运城尊村引黄、北赵引黄)修建的支渠配套使用,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利用效率较低,难以发挥抗旱灌溉作用。
一是盐湖区农村耕地分布范围广,地形特征差别大,农民的供水需求存在较大区别。农民没有形成用水组织化,不能很好地参与水利基础项目的管理,水利设施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在农村基层和上级政府之间,缺少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迫切需求的沟通桥梁,难以形成制度体系上与本地农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有效规划。
二是农村水利基础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各乡镇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运行时限都已很长,缺乏管护机制,加之受城市发展、交通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基础设施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得不到及时修复,基础水利工程运行效率越来越低。
三是农村基础水利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基础水利设施建管制度也随之改变,缺乏有效的基础水利建设制度和管护制度,人民群众缺乏对水利设施的保护意识,水利设施人为损毁情况严重。另外,缺乏水利设施基本的管理维护资金,这也就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的大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盐湖区农村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
建议盐湖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发动,形成全区上下大兴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共识。尤其是北部峨嵋岭等丘陵旱塬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更需要区政府予以更大关注,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好基础水利工程,不仅要蓄得住雨水,还要引得来客水。
一是要利用好乡镇及事业机构改革,整合有关资源,明确部门职能,清晰各方责任,形成有效合力。要进一步强化水利部门的管理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水利设施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
二是要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水利设施的管理。要明确层级管理责任,确保小型水利设施和用水管理职责到位,市区两级建设好的基础工程项目,要及时移交给村组或农民用水协会进行管理。明确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强化职责,加强管理。
三是要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明确各级财政投入的年度计划,纳入预算管理;有效利用村集体组织“一事一议”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在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筹资投劳的积极性;创新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基础水利建设的机制,激发社会资本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热情。
要加强调查论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大协调对接力度,尽可能多的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资金的投入。要对盐湖区北部峨嵋岭丘陵旱垣乡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制定和完善北部几个乡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在水务部门的统一规划设计下,调动各方面参与热情,掀起农村水利建设热潮,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北部峨嵋岭丘陵旱垣乡镇基础水利设施的现状得到全面改观,建成一批符合丘陵旱垣地区现状,方便灌区群众使用,易操作、易管护、质量过硬的田面水利工程设施。
运城市尊村引黄工程和运城北赵引黄工程,目前主干渠已基本辐射到北部丘陵旱塬地区几个乡镇,下一步争取利用水源置换项目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资金,对末级渠系进行配套,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运城市尊村引黄工程峨嵋分干工程已实施,利用峨嵋分干用黄河水源置换地下群井水源,可有效保护周边区域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客水”引入,进一步改善北部峨嵋岭丘陵旱塬地区地下水环境,减缓超采区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仅增加灌溉效益,还能进一步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通过黄河水的引入,在改善北部峨嵋岭丘陵旱塬地区灌溉条件的同时,降低农田灌溉成本、提高本地区的抗旱能力,变土地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当地综合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长期稳定的农村农业发展条件,增加群众农业收入。
在盐湖灌区内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是鼓励灌区农民积极参与加强斗渠以下末级渠系工程管理的需要,也是保证尊村引黄灌区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实现灌区良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好“三农”工作的需要。
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对培养和提高农民自主管理水平,明确农村水利设施所有权、使用权,建立现代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管理“主体”缺位,责权不明,水利基础工程效益发挥不理想等问题,是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
2020年9月底盐湖引黄农民用水户协会正式成立,今后协会业务也将拓展到盐湖所有水源灌溉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对北部峨嵋岭丘陵旱塬地区引黄灌溉基础工程的管理维护,最大化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积极作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切实增强基础水利设施支撑保障能力,下大力气加快水利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盐湖区北部峨嵋岭生态富民产业带是盐湖区委2020年“3133”发展思路“三带”中的重要一环,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幸福盐湖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盐湖区委、区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民生水利等重点工作,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新姿态,不断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引黄末级渠系配套等工程建设,加大“客水”引入,减少“主水”使用,水源不够、水量不足、水质不优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善。相信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时代、大背景下,通过科学规划,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丘陵旱塬地带一定能够改变以往水土贫瘠的面貌,呈现出一幅“河渠相连、碧水长流、风吹麦浪、瓜果飘香”的美丽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