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利厅
2021年是我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汛期,全省平均降雨量531.1mm,较历年同期偏多近五成,其中晋城市汛期平均降雨量为927.7mm,同时整个汛期长达138d,为近50年来最长汛期。特别是7月中旬,晋东南遭遇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0月上旬全省中南部地区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强秋汛,全省37条河流发生流量超50m3/s以上洪水,造成严重灾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预测预报、强化工程调度、强化抢险支撑,全力决战打赢“罕见秋汛防范应对”这场硬仗,实现了“水库、淤地坝无一垮坝,未直接因洪水伤亡一人”的目标。本报告集中对晋城“7.11”山洪灾害和全省“21.10”秋汛洪水防范应对过程进行复盘总结。
2021年7月11日,晋城市出现自气象建站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2021年7月10日15时—11日15时,晋城市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泽州县平均降雨量为192.4mm,阳城县平均降雨量197.9mm,多个测站24h降雨量超200mm,其中东冶镇南寺沟自动雨量站7月11日(7月11日0时至24时)雨量达297.2mm。极端强降雨导致晋城市泽州县、阳城县发生严重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现从水雨情、灾情及成因分析、应对措施及成效、存在短板不足及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复盘总结。
1.泽州县水雨情监测。2021年7月10日15时—11日15时,晋城市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泽州县降水量为192.4mm,其中南村、犁川、东土河、晋庙铺、南岭、铺头、衙道等7个区域站降水量均超过200mm。测站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泽州县犁川镇,为271.1mm。南岭镇强降雨出现在11日11时至13时,南岭雨量站(气象部门站点)3h降雨量达190mm,24h降雨量268mm,达到特大暴雨级别。山洪灾害监测曹河村雨量站11日10时至12时30分降雨达到135.2mm(后雨量站被冲毁)。极端强降雨导致泽州县多条河流发生大洪水,据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测算冶底河曹河村断面约750m3/s,入沁河口段洪峰流量约880m3/s,洪水重现期约300~400年一遇。曹河村地势最高处房屋洪痕约0.8m,最低处房屋洪痕约2.5m。
泽州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可以查询雨水情实时信息,同时长治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站负责长治市、晋城市水文测报工作)通过晋城市水旱灾害防御信息群,将雨量信息发布至泽州县水务局等,晋城市气象局通过信息群每小时报告一次雨量信息。
2.阳城县水雨情监测。阳城县气象部门东冶站7月10日12时—7月11日15时降水量197.9mm;东冶镇南寺沟自动雨量站7月11日(7月11日0时至24时)雨量297.2mm,其中7时至8时雨量90mm,11时至12时雨量81.8mm;东冶镇神子头自动雨量站7月11日(7月11日0时至24时)雨量192.2mm,其中7时至8时雨量34.6mm,10时至11时雨量58mm,11时至12时雨量49mm。据洪水调查分析计算,江河支流千仗河支沟窑头河窑头村支沟断面处洪峰流量为300m3/s,支流上戏河恶门村段洪峰流量为370m3/s,江河干流龙岩底村段洪峰流量为700m3/s;干流江河村段洪峰流量为825m3/s,洪水重现期超千年一遇。
阳城县水务局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接收南寺沟、神子头、蟒河等临近站点雨量信息,同时可在信息群接收晋城市气象局每小时报告雨量信息,包括东冶镇等临近站点雨量信息。
1.全市灾情统计
此次山洪灾害过程,共造成19人死亡,7人失联。其中7月11日,泽州县冶底河和阳城县江河流域、蟒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9时阳城县蟒河镇蟒河村发生山洪灾害,造成1人死亡;10时50分东冶镇江河流域窑头村、龙岩底村、恶门村、江河村发生山洪灾害,共造成13人死亡、3人失联;11时30分南岭镇曹河村发生山洪灾害,共造成5人死亡、4人失联。此次发生山洪灾害的村庄地理位置特殊(村庄大多位于两座高山夹击的河道边或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雨洪来势猛、成洪快,突发性强、预见期短、破坏力强,留给当地转移时间短;当地干部群众对极端灾害防范意识不到位,镇村干部对突发山洪预估不足、防御应对能力较弱。
2.具体原因分析
(1)极端强降雨导致的超标准洪水。2021年7月11日,强降雨形成的暴雨洪水冶底河曹河村段洪峰流量达到980m3/s(根据洪痕再次复核的结果),洪水重现期约为400年一遇,远远超过乡村段河道1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致使曹河村受灾严重。7月11日,强降雨形成的暴雨洪水江河支流千丈沟支沟窑头河窑头村段洪峰流量约为300m3/s,支流上戏河恶门村段洪峰流量约为370m3/s,干流龙岩底村段洪峰流量约为700m3/s,江河村段洪峰流量约为825m3/s,江河流域各断面洪水重现期均超千年一遇,远远超过乡村段河道1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致使沿河村庄受灾严重。
(2)受灾村所处地理位置易遭受山洪灾害侵袭。受灾村庄泽州县曹河村位于两条河道(沟道)交汇处,且河道在村内转弯近乎是直角转弯,弯道半径小;受灾村庄阳城县窑头村、龙岩底村和恶门村均处两条河道(沟道)交汇处,且河道在村内转弯角度大,弯道半径小;受灾村庄阳城县江河村,河道在村内转弯角度大,弯道半径小。受灾村庄所处河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剧了灾害损失。
(3)洪水破坏力大。受灾河道以上流域形状呈羽毛状,两岸地势陡峭多小冲沟,坡面汇流速度较快,洪水直接进入河道;加之受灾河道流域平均纵坡较大(2%),使得河道汇流速度较快。在短历时、强降雨条件下,使得汇流速度加快,易形成山洪。山洪的流速快、冲击力大,对两岸建筑物冲刷破坏力大。
(4)人员组织转移避险难度大。一是洪水突发性强,转移撤避时间有限。晋城市气象局在7月9日发布的重要气象信息中,预测全市降水量在40~70mm之间,局部地区可能超过80mm,而实际降雨量远超预测水平。尤其是灾害发生地,突发小时雨强高达70~100mm,极短时间就形成洪水,转移撤避的时间非常有限。二是部分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虽然经过多年宣传,但是基层群众对极端天气、超标洪水、突发洪水思想准备不到位,主观上认为“十年九旱”,好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洪水,事发的河流平时流量很小,存在一定的麻痹大意、侥幸心理,防灾避灾意识不强。本次山洪灾害中出现多人已经撤离,但不听劝阻返回家中拿取财物的现象,甚至不听劝阻去河道沿岸看洪水的,凸显了部分群众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防灾避灾意识不强。三是监测预警设施更新维护有待加强。水雨情监测设施大部分在野外,易受到损坏,且位置偏僻,经费有限,难以及时维护。简易监测预警设施依赖村级进行管理,基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个别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短时强降雨形成的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超标准暴雨洪水是形成本次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受灾村庄位于两河交汇处、河道转弯处等特殊地理位置加剧了灾害的损失,发生洪水时组织撤避难度大,导致造成了人员伤亡。
从7月9日11时30分开始,省水利厅对即将出现的入汛以来大范围较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防范部署。2次发出预警通知,明确了山洪灾害风险区域(其中晋城为橙色预警区),要求地方加强对边山峪口、山洪沟道防范,注意防范洪水威胁。7月10日下午,省水利厅领导与晋城分管市长和水利局长通电话或发信息,专门提醒此次降雨过程强度大,督促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工作。7月11日8时23分,针对晋城市部分站点超警情况,省水利厅值班室给晋城市水利局去电查询落实,要求全力做好山洪易发区灾害防范工作。7月11日,省水利厅启动了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7月10—11日期间,省水利厅向各市转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次,要求密切关注强降雨区雨情、水情,全力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7月11日强降雨期间,省水利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领防汛专家团队赶赴降雨严重的晋城市指导防范应对工作,第一时间提供了重要的防汛抢险技术支撑。
在7月9日、10日连续接到省市气象专报关于强降雨过程的信息后,晋城市水务局迅速做出安排部署,特别针对水库、淤地坝、河道、山洪灾害威胁区域加强“四预”措施,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措施到位。10日,转发了晋城市委《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准备工作的通知》,发布了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橙色)信息,市水务局长与各县(市、区)水务局长分别通电话,对6县市区进行了再布置再要求,要求务必安排好各项防范工作,做好值班值守巡查工作,信息一定要传达到村级,提醒做好转移避险工作。自7月11日23时起,启动了全市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在11日的强降雨过程中,强化降雨和水情信息的发布,每间隔1h发布一次;上午市委秘书长来到市水务局,指导防汛工作。全市水利系统上下联动,严阵以待,市县水利部门相关人员全员上岗,密切监视雨情汛情,及时奔赴险情一线指挥调度。
在本次山洪灾害防御应对过程中,省水利厅、晋城市水务局和泽州、阳城两县水务局及时对水雨情进行了分析研判,且对暴雨可能引起的后果认识比较到位,及时发出了预警信息,预警及时发送到乡镇、村,各乡镇、村及时组织了转移撤避,泽州县曹河村及下游段河村成功转移人员109人,避免人员伤亡109人(曹河村下游的段河村成功转移56人,段河村无人员伤亡);阳城东冶镇成功转移460人,避免人员伤亡297人;蟒河镇组织蟒河村撤离群众105人、游客706人。
从灾后调查的情况分析,预警信息的发布是及时的,基层相关责任人也收到了预警信息,镇、村两级已经提前做好安排部署和相关防汛准备工作,相关人员下沉一线、坚守岗位,成功转移1217名群众。19人死亡、7人失联具体情况为:其中,曹河村3人、杜河水电站1人、窑头村2人、江河村2人、秋泉村2人、太行绿化队3人、铁路桥施工队2人、游客1人,共计16人均属于撤离后不听劝阻强行返回,导致死亡或失联;另有2辆外地货车被洪水冲走、导致2人死亡;2人驾车路遇洪水、弃车逃生时被洪水冲走,导致1人死亡、1人失联;6人不听劝告、不按要求转移导致死亡。
一是群众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人员转移难度大。晋城市县各级多次对“7.11”强降雨发布预警信息,但仍有少数群众对预警信息和撤离避险指令存在麻痹思想,对镇村干部的撤离命令反应不快、撤离不及时;加之此次强降雨强度大、预见期短,远超当地干部群众的认知,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几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另外,当地农村经济不发达,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村内主要是老人和放假回家的学生,部分老人行动不便,撤离过程中又留恋财物,出现撤离后又返回的情况,导致人员转移难度大。
二是基层干部撤离管控不够坚决。7月10日省市县都预发了通知,并且预报为橙色级别,在7月11日8时现场河道没有水流的情况下,没有强行组织群众转移,到11时洪水暴涨,失去了先机。相关部门没有采取临时封路等管控措施。
三是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功能不完善。本次洪水过程中,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雨水情信息基本都能实时接收处理,也能够触发预警阈值,发出预警提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县级山洪灾害系统所用GSM通信模块仍为2G,更新滞后,部分地区已无2G信号,或者2G信号比较弱,导致预警提示信息无法发送,只能用其它方式发布预警信息;个别山洪灾害监测站点数据传输存在故障,个别自动雨量站和河道水位站出现故障。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致灾快、灾损严重等特点,随着近年来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持续深入推进,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反思本次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设施管理维护。按照水利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省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更新后移交水文部门统一运维管理,进一步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确保监测预警设施正常发挥作用。
二是持续提高预测预报预警精准度。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城镇、集镇调查、动态预警指标和危险区动态管理等工作,持续完善“省级部署、三级应用”平台,优化监测站网布设,提升预测预报预警精准度。
三是加强各级防汛队伍建设。指导市县水利部门,进一步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专业队伍力量,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基层水旱灾害防御队伍能力水平。
四是加快山洪沟道治理。加快河道及山洪沟道治理,提升防洪标准。加强河道管理,加大河道“清四乱”力度,清理河道内片林、高杆作物等影响行洪的障碍物。
五是强化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培训、演练。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开展山洪灾害撤避演练,加强防御山洪灾害的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防灾避灾知识,提高防灾避灾能力。
机构改革后,水利部门作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在转隶过程中,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防汛业务骨干流失严重,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县级水利部门对接乡(镇)人民政府缺少有效途径,很难有效指导乡镇开展群测群防和山洪灾害防范工作。建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进一步厘清各级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2021年10月3 —7日,山西迎来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我省大部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本次降雨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全省平均降雨量98.4mm,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32.6mm,其中太原市174.3mm、吕梁市142.6mm、晋中市135.8mm、临汾市123.9mm,均远超历史同期最高值。特别是汾河下游迎来近50年来最大洪峰。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截至10月8日,省域内37条河流发生流量超50m3/s以上洪水,42座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4条河流上发生堤防决口险情。太原、晋中、吕梁、运城等地灾情严重。
经统计,10月2日8时至10月8日8时,全省平均降雨量98.4mm;各县(市、区)平均降雨量在17.2~218.6mm(阳泉矿区)之间。平均降雨量大于50mm的市有8个:阳泉市182.5mm、太原市174.5mm、吕梁市142.2mm、晋中市135.4mm、临汾市124.9mm、长治市94.6mm、忻州市68.3mm、运城市53.6mm。平均降雨量大于100mm的县有54个,排在前10位的是:阳泉市矿区218.6mm、太原市万柏林区202.7mm、孝义市198.0mm、大宁县195.5mm、清徐县194.8mm、太原市迎泽区194.3mm、汾西县193.4mm、阳泉市城区191.3mm、太原市杏花岭区189.4mm、隰县183.4mm。
受降雨影响,汾河、沁河、浊漳河、乌马河、磁窑河及沿黄支流多条河流爆发洪水。其中,长治市潞城区浊漳河石梁站6日21时流量1880m3/s;襄汾县汾河柴庄站7日2时流量1400m3/s;安泽县沁河北崖底站6日11时42分流量1320m3/s;新绛县汾河新绛站7日13时流量1125m3/s;洪洞县汾河赵城站6日6时流量1120m3/s;阳城县沁河润城站8日4时流量1010m3/s;大宁县昕水河大宁站6日7时流量610m3/s;祁县昌源河盘陀站5日12时40分流量284m3/s;和顺县清漳东源蔡家庄站6日9时18分流量229m3/s;昔阳县松溪河西固壁站6日7时12分流量226m3/s;柳林县三川河李家湾站5日21时6分流量186m3/s;定襄县滹沱河南庄站7日0时流量133m3/s;晋中市太谷区乌马河官寨站6日1时12分流量132m3/s。
受连续强降雨过程影响,有42座水库超汛限运行,分别为:龙口水电站(超汛限4.52m);万家寨水库(超汛限10.90m);山南(超汛限1.35m);大石门(超汛限1.20m);龙华口水库(超汛限3.60m);汾河二库(超汛限0.30m);子洪(超汛限3.67m);云竹(超汛限2.01m);蔡庄(超汛限0.74m);田家湾(超汛限0.38m);关山(超汛限2.22m);杨家坡(超汛限5.41m);杜家庄(超汛限4.26m);东焦河(超汛限0.57m);董封(超汛限0.91m);任庄(超汛限0.90m);杜河(超汛限2.31m);湾则(超汛限7.00m);西冶(超汛限0.06m);围滩(超汛限1.00m);恋思(超汛限0.60m);双峰(超汛限4.27m);郭庄(超汛限0.26m);石匣(超汛限2.56m);文峪河(超汛限3.68m);神堂(超汛限3.45m);柏叶口(超汛限3.60m);郭堡(超汛限5.65m);漳泽(超汛限1.76m);张峰(超汛限2.84m);申村(超汛限0.35m);曲亭(超汛限0.66m);庞庄(超汛限2.00m);后湾(超汛限1.90m);月岭山(超汛限1.89m);浍河二库(超汛限1.39m);关河(超汛限0.89m);鲍家河(超汛限0.70m);圪芦河(超汛限2.43m);陶清河(超汛限0.36m);屯绛(超汛限0.49m);八泉峡(超汛限0.14m)。
2021年10月3 —7日,我省发生历史罕见秋汛,中南部地区普降暴雨,降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导致汾河、乌马河、象峪河和磁窑河发生洪水,致使乌马河(清徐段)208国道上下游小武段发生5处漫决、象峪河(清徐段)段1处决口150m、新绛县汾河桥东村段决口1处长度20m、磁窑河演武段决口1处长约7m、磁窑河小疙瘩村段漫堤决口4处长度79.5m。
(1)10月5日下午,乌马河清徐段行洪流量超过40m3/s,超出河道现状行洪能力(20m3/s),导致乌马河208国道西侧小武村段发生决堤。从10月6日凌晨2时开始,乌马河清徐段洪峰流量已达到140m3/s,远超乌马河清徐段行洪能力,导致全线漫堤、5处决堤。同时,象峪河洪水远超河道行洪能力,致使象峪河孟封、东罗段决口1处150m。
(2)10月7日14时,汾河新绛段洪峰流量达到1125m3/s,水位达到108国道汾河桥桥底,行洪宽度近200m的桥梁形成严重阻水,加上河道呈90°拐弯,河道内种植玉米等高杆作物,导致桥梁上游桥东村段洪水位抬高,长时间高水位运行,遭遇堤防内埋设砖砌涵洞坍塌,形成桥东村段1处堤防决口20m。
(3)10月7日10时30分,受连续降雨影响,汾河干流及各支流发生较大洪水,磁窑河汾阳市演武镇与平遥县香乐乡交界的左岸河堤决口,长7m左右。该段河道正常行洪能力为70m3/s,堤防决口时河道洪水流量达到160m3/s,堤防经过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加之出险处堤防相对较低,形成漫堤后逐渐冲刷导致决口。
(4)10月8日2时29分,受连续降雨影响,汾河干流及各支流发生较大洪水,汾河水倒灌磁窑河,致使磁窑河西岸的孝义市小疙瘩村段防护堤漫堤,孝义市15个村庄被淹。此次,磁窑河孝义段遭遇超标准洪水,最大洪水流量达到190.95m3/s。此外,汾河流量持续加大,经测算分析,汾河孝义段流量峰值为883m3/s(2021年10月7日11时),磁窑河孝义段流量峰值为190.95m3/s(2021年10月7日16时),磁窑河入汾口水位高程733.56m,决口处水位高程733.53m,汾河水位与磁窑河决堤段的水位基本持平,磁窑河入汾口出现洪水顶托现象,上游洪水无法排泄,甚至出现汾河水倒灌进入磁窑河的现象,以上因素叠加,10月8日凌晨发生了堤防漫堤决口。
分析堤防决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汾河干支流部分河段尚未开展系统治理,部分市县河流堤防不达标,特别是乡村段防洪标准相对较低。
(2)部分已治理河道行洪能力下降。汾河下游运城段河道由于河槽萎缩、沿河桥梁阻水、滩地种植高杆作物等原因,导致河道同流量水位不断抬高,河道实际行洪能力降低,已建堤防的实际防洪能力已低于设计防洪标准。
(3)干支流洪水叠加,排水不畅,受洪水顶托影响造成大面积受灾。部分支流汇入干流河道时,遭遇干流河道洪水,发生干流顶托支流洪水,出现支流倒灌。
(4)河道堤防埋设管涵较多,形成重大安全隐患。沿汾河堤防的当地企业、部门、村庄私自埋设排水管涵,缺乏控制设施,管理不到位,河道行洪时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5)部分河道没有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河道堤防管护责任和日常巡查落实不到位,堤防未能及时排险除患。
在水利部的科学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部门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积极主动预测预报分析研判,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强化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指导市县成功处置多起河道险情,有效应对了汾河流域1963年以来最大洪灾,实现了全省水库淤地坝无一垮坝、超标准洪水未直接因洪水伤亡一人的目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风险研判。2021年9月29日,接到省气象局关于全省国庆期间将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预报后,省水利厅快速反应,组织专家科学研判防汛形势,于9月30日印发《关于做好河道行洪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电,从提高思想认识、滚动开展监测预报预警、紧盯防汛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明确黄河小北干流防洪安全和汾河等穿城河流行洪安全是本场强降雨过程的防范重点。10月3日,启动全省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根据汛情发展趋势,于10月6日将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及时向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市水利(水务)局发出《关于做好汾河防洪安全的紧急通知》明电,要求各市水利部门全力做好洪水应对。
二是提前安排部署。10月3日下午,在全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议上,省水利厅主要领导从防好黄河秋汛、强化河道防守、重视水库淤地坝安全、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四个方面对全省水利系统防范本轮强降雨过程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汾河流域局部降雨可能超过200mm,是本轮强降雨过程的防范重点。10月6日晚上,根据汛情发展趋势,省水利厅紧急视频调度太原、吕梁、晋中、临汾、运城5市水利(务)局,认真分析汛情形势,强调“受洪水威胁区域人员转移是第一要务;水库安全是头等大事;确保人员和水库安全前提下,要统筹考虑公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三条原则。
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水文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早分析测报洪水演进过程,紧盯汾河流域多个支流降雨洪水,10月6日预测汾河新绛段过境洪峰流量达1200m3/s左右,及时通报相关市县,为各地撤避人员、抢做子堤等工作争取了时间。10月6日即提前派出专家组赶赴当地开展防汛技术指导。组织水利专家分析研判,针对汾河新绛段险情制定了“抛石进占”的科学封堵方案,紧急调集水利施工企业专业人员和水利抢险大型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将汾河新绛段决口成功合龙。此外,紧急安排专家分赴汾河河津段出险现场、磁窑河汾阳段、孝义段决口现场开展防汛抢险技术支撑,全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紧急调运长丝土工布2万m2、大功率柴动直联泵50台,支援乌马河清徐段抢险救灾,保证了尧城机场和孟封村等重点区域安全。
四是科学分洪拦洪。针对此次汾河流域大范围强降雨,省水利厅在保证黄河、海河流域总体防洪安全情况下,精准调度省域内水利工程,积极做好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组织专家实时会商,滚动修订水库调度方案,先后调度汾河流域的汾河水库、汾河二库、文峪河水库、柏叶口水库等拦蓄洪水,并调度流域内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能力拦蓄洪水,充分发挥水库拦峰、错峰、削峰作用。10月7日至8日,省水利厅按照海河防总通知要求,紧急安排万家寨水控集团所属泽城西安水电站闭闸错峰、漳泽水库减少下泄流量;同时调度海河流域长治境内关河和后湾2座大型水库,以及长治、晋中9座中型水库,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全力拦蓄洪水,累计削减下泄流量1000多m3/s,有力支持下游岳城水库度过防汛危机。汛期结束以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专门发来感谢信,对山西省开展的拦洪调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五是市县水利部门全力以赴投入洪涝防御抢险。太原市全力应对国庆期间最强秋汛过程,加强组织协调,紧盯重要工程设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清徐县乌马河堤防险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实地巡查险工险段,全力投入防汛救灾,最短时间内消除堤防险情。运城市强化统筹调度,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在应对汾河洪峰过境过程中,市水务局迅速行动,派出4个工作组和10名专家,指导县级水利部门开展巡堤查险、排查隐患、加固堤坝、预置应急物资;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险情后,市县水利部门强化分析研判,与省厅防汛专家组共同制定封堵方案,全力以赴参与抢险救援;针对河津市洪峰过境实际,紧急启用连伯滩分滞洪区实施分洪,对维护上下游堤防整体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确保了洪峰顺利过境。吕梁市科学会商研判,强化技术支撑。秋汛期间,市水利局组织水利专家多次会商,强化柏叶口水库、文峪河水库联合调度;为应对汾阳、孝义严峻的汛情形势,成立了现场处置组、综合协调组和专家技术组,科学调度水库,迅速抽排积水、降低堤防隐患,连续奋战,成功封堵堤防决口。晋中市委、市政府对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出强有力的指挥领导。秋汛发生后,市委书记在市水利局召开市委常委会,对抢险救灾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太谷郭堡水库、祁县子洪水库、平遥五曲湾水库多地发生严重险情后,市水利局全体职工积极投身抗洪一线,科学调度指导,经过昼夜连续奋战,有效地控制了险情。
虽然“21.10”秋汛防范取得较好成效,但认真总结反思工作开展情况,一定程度也反映出我省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防洪工程管理维护还有待加强、监测预警体系还不健全、水旱灾害防御专业力量还比较薄弱、群众防洪风险意识不强等普遍性问题。
一是水利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全省有65座病险水库未完成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比例不高,山洪沟道数量多、治理步伐缓慢。从近年来梳理情况看,全省有近50条威胁较大的山洪沟道亟待治理。全省5级以上堤防超过7000km,其中4、5级堤防占比近90%,河道防洪能力偏低。部分河道淤积严重,致使过流能力减小,防御能力降低。特别是汾河流域未经系统治理,流域洪水拦蓄和调节能力不足。河道堤防体系不完善,干流堤防不连续,部分支流未经治理。部分堤防质量和防洪能力不达标,河道侵占问题突出,部分河段不满足河道行洪宽度要求。省内其他主要河流,河道防洪能力不足较为普遍。
二是防洪工程管理维护有待加强。全省611座水库,其中小型水库530座,占比超过85%。普遍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维修养护经费缺乏,管理能力不足。全省18161座淤地坝,多分布于山区,普遍缺乏经费支持,难以开展日常管护。全省河道堤防未形成有效的管护模式,没有建立起固定管护经费投入机制,河维费停止征收后情况进一步恶化。堤防工程长期疏于管理,基层难以落实巡堤查险队伍,日常排险除患工作不到位。
三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足。我省地形复杂,山丘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局地暴雨洪水灾害时有发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历来是全省防汛的重点和难点。全省115个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市、区)虽基本实现了监测预警覆盖,但经过长时间运行,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及设施陆续出现故障问题。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亟需升级完善,市县受困于地方财政紧张,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汛期预警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同时,防汛抗旱体制改革以后,部分市县新充实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给山洪灾害预警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带来得了较大影响。
四是水旱灾害防御专业力量不足。机构改革后,全省水利系统原防汛抗旱骨干力量大量转隶,通过近三年的调整,水利系统不断充实水旱灾害防御相关技术力量,但各级水旱灾害防御力量依然薄弱。部分县级水利部门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且县级水利部门和乡镇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对接渠道不畅,工作落实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
五是干部群众水患意识不强。山西省“十年九旱”,广大群众甚至领导干部对旱情认识到位,抗旱经验丰富,但是防洪避险意识普遍不强,对山洪暴发时的群众转移撤避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是下大力气推进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水利厅组织市、县水利部门和技术单位加紧推进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现已编制完成《山西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总体方案》,包括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等七个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方案。其中,《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已经过省委财经委和省政府常务会审议,汾河干流和重要支流的一大批项目将全面开工。
二是全方位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根据《山西省河道堤防安全包保责任制管理办法(试行)》和第1号省级总河长令《关于深入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和河道堤防安全包保责任,强力整治涉河建筑物、河道内林木等行洪障碍物。汛前完成阻水严重的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年底前各项任务全部“清零”。
三是强化防洪工程有效管护。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水库、河道堤防、淤地坝、水闸等防洪工程的管护规章制度,落实管护机构和人员,积极争取建立工程管护经费渠道。汛期,各级巡查队伍要不间断对各类防洪工程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险除患。强降雨期间,要加强巡查检查,加密巡查频次。要落实小水库、淤地坝管护员的补助经费,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积极提高各级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是强化“四预”防御措施。按照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要求,加强实时雨水情信息的监测报送和分析研判,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完善预警发布机制,做好河道洪水、山洪灾害等信息的预警发布,出现险情要及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布预警。要对水库蓄泄情况进行模拟预演,为工程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根据防洪工程和防洪预演中暴露出的问题,细化完善各种方案预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十四五”期间,在坚持县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主体不变的基础上,抓紧开展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升级完善工作,尽快实现省级统一集中部署、市县多级应用,努力实现气象水文信息共享、省市县分级应用、县级监测预报预警等核心功能,努力打通信息共享之间的壁垒。落实全省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点的更新改造,强化山洪灾害监测站点的运行维护,保证汛期发挥正常预警功能。水利部门要发挥好专业优势,积极指导县、乡政府建立完善网格化群测群防体系,全力落实山洪灾害防范措施。
六是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人员力量。尽快引进补充专业人员,充实各级水利部门水旱灾害防御力量。组建水旱灾害防御专业技术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实践锻炼,支撑保障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七是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宣传引导。要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凝聚各方力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农村基层,发放宣传册、现场播放防洪案例视频、线上线下防洪知识答题等多种方式,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宣传演练,全力提高群众的防洪避险减灾意识。
总之,我省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要全面系统规划防洪应急能力提升,尽快补齐短板弱项,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