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一中(450000)徐龙强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感受到教材中素材的滞后性以及时事热点材料的鲜活性。那么如何选用时事热点材料来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让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习惯,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呢?
笔者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现将研究体悟和收获归纳如下。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个过程的顺利推进要以学生熟悉相关时事热点为前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热点的意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途径了解时事热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紧跟教师思路,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久而久之,学生还能养成自己在热点中发现问题的习惯,自觉主动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这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要积极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教师平时应关心时事热点、了解时事热点,这可以为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筛选时事热点材料的能力,选择有针对性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事热点材料,使其真正有效地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运用时事热点材料会起到不同效果。例如,在导入环节运用时事热点材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课堂讲授环节运用时事热点材料,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多布置一些与时事热点有联系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鉴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我们在进行某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不一定会遇到新近发生的相应时事。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各种时事信息随处可见,电视上、手机上、电脑上、街头巷尾议论的很多都是时事热点,这些时事热点是各个领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其中很多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将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时事热点作为教学材料,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选择时事热点材料时应考虑学生的阅历,从学生近一两年普遍关注或接触的时事热点中选取学生关心、好奇、评论甚至争论较多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内容。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热点材料,教师应对当前社会形势、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进行分析,以选出最合适的时事热点材料。首先,所选用的时事热点材料应该确保真实。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网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有些人为了利益或者其他目的编辑一些假新闻发布到网上,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材时要仔细甄别,去伪存真,找到最适合的且真实的时事热点材料以供教学使用。对于那些没有经过论证、不能用地理知识解释的现象,教师不要随意发表评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深入材料、认识材料、分析材料。比如,在教学“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播放印尼海啸和汶川地震的相关视频,同时给学生讲述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手段。这样可以直观地展示自然界的破坏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其次,所选用的时事热点材料应具有时效性。全球各地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件,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搜集各类材料,及时将与地理学科有关的时事热点材料应用到教学中。例如,教学“植被与土壤”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城市在雨季内涝时的视频并介绍相关环保政策,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城市内涝与植被、土壤之间的联系,去思考环保部门为什么出台这样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对土壤与植被有什么好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最后,所选用的时事热点材料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日食、月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从新闻报道中获悉某种天文现象即将出现时,可及时提醒学生到时观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时事热点材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利于促进师生关注时事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最能触动一个人的通常是身边的事物。教材中的素材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其实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不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还是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有相关的时事案例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这样的课程资源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征。
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用时事热点材料,把教学内容与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巧妙结合,找准思考点,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例如,以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使用歌曲《黄土高坡》引入有关我国季风气候的知识。这首歌的内容很适合拿来揭示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但是时过境迁,当前很多学生没有听过这首歌,也不知道歌曲内容,再用这首歌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近一两年的防汛、防旱报道,还可以利用反映不同季节校园内早上未打扫之前落叶聚集方位的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分析不同季节风向的不同。这样采用身边鲜活的事例,可以触动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探究学习活动。
时事热点材料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真实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融课内课外于一体,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教学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特点和城市分布特点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以东南亚中南半岛为例,引领学生认识大多数城市的分布特点,认识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正值当地雨季来临之际,由于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湄公河中下游会有不同程度的灾情,国际新闻中也常会有相关报道。教师可利用生动的视频材料展示出越南等湄公河沿岸国家与我国协商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或关闸储水的情形,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关联性,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又如,教师可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新闻,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同城效应”,以及“同城效应”的成因和影响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相关经验。这样不仅有助于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出现偏差,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偏激性。教师利用具体的时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
例如,对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部分学生感受不深。因此在八年级地理“辽阔的疆域”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引领学生从历史渊源、血缘、地缘等方面认识台湾省,如可以结合新郑拜祖大典等时事中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台胞的言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又如在教学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播放近期的有关地震、火山爆发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在震惊之余,不由自主地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害,哪些地区容易发生这样的灾害,该怎样趋利避害……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真切地认识地震、火山爆发容易在哪些地区发生,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地震、火山爆发发生时的情形,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同时能够让学生接受生命教育。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在测评中将时事热点作为命题材料,不仅能显示测评的与时俱进,避免机械重复,还因为材料与学科命题立意及能力要求有机相融,从而促使学生“学地理,用地理”,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测评题目可结合神舟飞船发射的新闻材料,让学生分析选择酒泉等地作为航天发射基地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利与弊。
当然,测评中选用的时事热点材料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具有正能量。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突出学科性和独特的地理思维视角,还要注意相关问题的客观性与开放性,让学生在答题时有一种新鲜感,使学生的答题过程既是完成测评的过程,又是阅读再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结合社会的动态发展思考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时事热点材料的运用,教师还可通过校本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学习并研讨近段时间发生的时事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时事热点演讲或小论文写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关注国计民生的意识,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习惯成自然,学生经常分析时事,从表象分析逐渐过渡到深度学习,就会少一些偏激,多一些理性。
综上,地理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实际,以落实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的,精选时事热点材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生活现象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所处环境的发展和保护状况,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