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遵义红色资源创新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模式

2023-01-11 00:14罗筱娟刘邠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资源

罗筱娟,刘邠岑

(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遵义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遵义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红色沃土的地方高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重要指示精神,把红色资源育人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奋力书写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答卷。

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当下,社会环境和互联网平台上聚集着丰富而多元的思想文化,给青年人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这无疑也给高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除了做好思想引领,还需要给予学生文化上的熏陶。地处红色老区的地方高校,更要因地制宜,将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红色资源融入学生党建工作之中,以其独有的内涵与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三全育人”工作成效,强化学生的道德涵养。

一、用好遵义红色资源,丰富党建育人内容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创造的”[1],是“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主流思想意识及其物质文化遗产”[2],承载着党的伟大革命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遵义地处云贵高原,自古为黔北重镇,文化富庶。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使这座小城闻名于世,成为人们重温红色记忆不可不来的地方。遵义的中心城区汇集了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毛泽东住居、红军山、老鸦山战斗遗址等一大批珍贵的红色建筑和遗址,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红色革命老区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充分用好、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通过实物、实景、实事的讲解,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从场馆走向街巷、从封闭走向开放,让青年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温度,感知中国革命的伟大,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我们可以通过对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重要会议,抢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经典战例的学习,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让学生感知伟大的长征精神,从而实现春风化雨、立心铸魂的育人效果。新时代的学生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奏响思政育人“大合唱”。

二、运用遵义红色资源,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3]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讲好百年党史,上好“大思政课”。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紧密结合时代的需求、大学生不同专业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系列活动,是高校学生党建不断探寻的路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的整体水平。例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微传播”、挖掘和塑造身边的榜样、在特定的节日推进沉浸式学习等,这些做法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发挥党史校史、先进典型在学生党建中的重要作用

在遵义,有带领群众用36年绝壁开凿引水渠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黄大发,有守护边境安宁而失去双眼双手的排雷英雄杜富国,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余永流等当代楷模,有为救助病痛“干人”而掉队牺牲于桑木垭的“红军菩萨”卫生员龙思泉,有娄山关战役中未施麻药三次截肢的“独腿将军”钟赤兵等革命先辈,这些鲜活的人物与故事,在遵义这座红城里传递着榜样的力量,是大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这些人物群像,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参照,为党课提供了不同时期的立体素材。

(二)大力开展红色资源“微传播”,提升党建工作吸引力

利用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文字、声音、图片综合运用进行“立体化”传播具有很大的传播优势,一方面,画面立体、生动,在平面传播的基础上增强了可视性;另一方面,这些图文、视频都比较短小,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短频快的特点让传播的内容更加精炼。通过这些手段将红色文化中深刻的思想以及丰富的内涵以“缩微”的方式进行传达,让红色资源可观、可感、可触动,让文化内核快速入眼、入脑、入心。

(三)利用重要节日推进“沉浸式”参观学习,让行走的党课点亮红色初心

借助建党节、建军节、清明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带大学生到红色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地方进行“沉浸式”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授课和情境教学,让革命先辈的精神光芒照亮莘莘学子的人生理想。依托红色故事讲述、红色经典诵读等比赛活动,让青年学子感受革命前辈精神,树立崇高人生目标,在沉浸式党史学习中去感悟与成长。

(四)在实践中追求真理与进步,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红色资源与学生党建对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价值意义与目标的一致性,是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中的重要基础。[4]在实践育人中,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打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用好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创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劳动生产、投身公益等机制与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和公益事业,以实事映初心,用行动践精神,培育大学生爱党之决心、爱国之忠心、爱民之真心。

三、红色资源在二级学院党建工作中的运用

遵义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传承,对红色教育常抓不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在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学生管理等方面不断挖掘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功能。学院通过讲好“信工故事”,树立“信工骄傲”,敢于“信工亮剑”等举措,培养大学生强烈的专业认同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意识。2019年至今,学院结合工科特色,在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下,充分利用遵义红色资源,探索出了一个以“植入红色‘芯’片,锻铸工匠精神”为育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养提升融合发展的党建育人创新模式。

(一)在价值引领中“植入红色‘芯’片”

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为引领,创新传播媒介。一是线上学习扩大影响。在学院官网开辟党建专栏“红色基因代代传”,从2017年12月创栏至今,共推出13期。“红色基因代代传”分为“党中央的声音”“榜样的力量”“红色放映厅”“红色留声机”“不忘初心·红色地图”“我们在路上”“说句心里话”七个板块,师生通过这些板块,快速了解国家时政、学习先进典型和榜样、阅读感人的革命故事、掌握学院党建工作最新动态。二是线下讨论入脑入心。线下定期组织师生党员学习研讨,通过阅读、学习、讨论、观看、分享、撰写心得等方式,强化思想引领、精神感召,引导师生传承并弘扬长征精神,把红色“芯”片植入师生脑海,让红色文化浸润师生心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在社会实践中“锻铸工匠精神”

一是助力基层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有担当。组建了“红色芯片”志愿服务队,于2019年7月赴省级深度贫困村——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醒民镇自力村,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宣讲”“科技帮扶”“教育关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队走遍自力村13个村民组,召开群众座谈会6次,到老百姓家中开展访谈19次,开展理论宣讲会5场,调研覆盖人数近千人,该项目获批为贵州省2019年“青春建功大扶贫”专项计划立项。二是弘扬不朽长征精神,传递向善力量。在疫情之下,发挥信息技术专业优势,通过云上组队,在2020年7月暑假,12名大学生分别到贵阳、遵义、铜仁、毕节、黔南等地的11个村(社区)开展普通话推广与培训、普及健康知识、宣讲典型事迹、疫情问卷调研、科技脱贫等实践活动,累计入户20余家,开设辅导课3场,辅导学生100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在普及网络知识、教会农民使用手机App的同时,对“疫后重振”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这次“战‘疫’调研,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获得了202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的称号。三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让红色思政落地生根。2021年7月组建了“同语同心,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在湄潭县洗马镇易地扶贫安置点开展了“百年征程传薪火,红色经典润乡土”活动,发放线上与线下调研问卷280余份,访谈农户商铺12个,座谈27人次,“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80人次,普通话微课辅导65人次,辅助35人安装手机APP,组织150人次参与红色作品微型展演。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摸清了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了解了当地居民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语言需求、态度和期望,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材料,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数据。

(三)在沉浸学习中“筑牢思想堡垒”

一是守初心,“红色走读”坚信念。通过开展“红色走读”活动,学生党员深入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地开展党课、宣讲等主题教育,在触摸革命历史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思改革,“历史回放”强自信。通过“历史回放”“实地体验”等方式,组织大学生党员学习我国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三是敬英雄,“原型探访”学榜样。大学生党支部以“四史”研学为契机,开展英雄人物“原型探访”活动,探访了“时代楷模”黄大发、排雷英雄杜富国等当代英模,在榜样的力量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养分。四是访乡村,“今昔对照”感党恩。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党员探访家乡村容村貌,对比家乡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五是学党史,缅怀先烈悟使命。充分用好遵义独特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党员去往湄潭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四)在团学活动中“涵养家国情怀”

创办了品牌系列活动“红色芯片·遵师心”,一是“遵师书简,纸短情长——微家书”活动,写一封小小的书信给家人、师长、学弟学妹、明天的自己……见字如面,在只言片语中传递温暖与力量;二是“遵师芯片·中国心——书签设计大赛”活动,大学生用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讲述先辈的卓绝历程;三是“流光行吟文化沙龙”活动,师生共读红色经典、齐讲遵师故事。还有“大疫无情,人间有爱”作品网络征集活动,发现记录身边的抗疫故事,致敬身边的平凡英雄。这些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之中,让学生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爱家、爱校、爱国。在“微家书”活动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与能量。有三封“微家书”特别令人动容,第一封是学院领导班子写给同学们的,信中说“能和你们相遇遵师,行走在清晨,笑谈于黄昏,真好。加油吧,趁年轻,深耕技术,努力奔跑。”第二封是计算机维护协会学生的回信,他们说“因为有你们,我们不必担忧道路上的艰险,你们的教诲是在暗夜中牵引我们的启明之星。”第三封是坐在轮椅上求学的残疾学生写给自己的,他说:“小时候/我以为梦想是奔跑/长大后/我以为梦想是站立/到现在/我发现梦想是坐着/是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有位男同学写了一封信给宿管阿姨,感谢她给予一个异乡学子的温暖关怀……。这些书信纸短情长,承载了遵师学子的家国情怀。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全院师生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涌现出一批批先进人物,其中有党员学生被评为贵州省铜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坐着轮椅求学的党员学生获得团中央授予的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等等。

四、结语

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红军长征经过遵义的时候,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原校址召开过万人大会,接受革命影响的师生踊跃参加革命,遵师成了黔北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中心。[5]经过百年发展,学校形成了“遵道循义,敦品励学”的校风、“道业并重,德识双馨”的教风和“力学力思,求知求是”的学风[6]。信息工程学院充分结合工科专业特色并利用红色资源,聚焦“强基础、树品牌、重实践”,系统化推进红色资源育人的课堂、载体、形式和内容创新,构建以文化人红色美育主阵地。学生党建工作紧紧围绕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校园红色资源,充分运用遵义本土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师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在遵师校园里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资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