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婕
刘亚敏,今年47岁,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當家人,曾有6年的海外定居史,并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住权。在看过了外面的世界后,2007年,刘亚敏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兴办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带着一帮员工共同致富。
2022年8月,刘亚敏成功当选扬州市邗江区侨联副主席。自此,在做好企业负责人的同时,他还要履行好一名侨联副主席的职责。
“目前,我正在筹划与邗江区侨青会联合举办一些活动,为准备前往海外留学,以及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学子做一些事情。”刚刚当上副主席,刘亚敏已经开始谋划接下来的工作。刘亚敏说,既然当选邗江区侨联副主席,就要担起责任,做出一点贡献。
画好厂区“同心圆”
回国后,刘亚敏将目光聚焦在织布行业,在扬州市邗江区竹西街道购买厂房,添置机械,很快,厂子开下来了,命名为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公司共有600多名员工,均从公司创建之初进厂,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员工,还有部分身患残疾的人士。
“我们厂招聘工人,不限民族、性别等,只要能吃苦,肯干活就行。”刘亚敏说,一路走来,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在新冠疫情到来以前,可谓顺风顺水。“厂内员工众多,作为管理层,必须做好员工之间的团结工作,更要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待所有员工我们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对待少数民族员工,我们会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和饮食习惯。”
在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创办之初,便设立了“五星员工”制度,且沿用至今。“想要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必须以物质奖励来引导,在新冠疫情到来之前,我们厂每年都会组织“五星员工”在国内进行一次旅游,不愿外出旅游的,则会折现。我们厂每年还有7天的公休假,不愿休假也能折现。”刘亚敏说,这么多年来,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从未主动辞退过一名员工,不少人从青春年少干到了不惑之年,并在扬州定居,成为新扬州人。
在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的生产一线,有40多名残疾人,为了照顾这些身患残疾的工人,刘亚敏只要求他们干到普通员工的60%的产值,就能获得全部的收入。“作为一家福利企业,我们厂内的残疾人是超出比例的,但是既然他们选择了到我们厂打工,我们就要为他们负责。”在刘亚敏看来,助危扶困,是一名企业家应尽的义务。
形成互帮互助好氛围
多年来,企业发展日新月异,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内,不变的是所有人一家亲的氛围。刘亚敏说,疫情以后,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的收益只能持平,扣除员工工资,和厂内各项开销,盈利微乎其微。他也曾考虑过是否转型。可转念一想,转型后,厂内这些员工该何去何从。“所以,只能咬咬牙,先干着,一定要把这些员工的饭碗保住。”
在刘亚敏的带领下,扬州恒诚织布有限公司所有的干部层都对员工保持着应有的尊重。前不久,公司一名负责打包的员工罹患癌症。车间主任当即拿出这名员工的工资卡,交给他所在村的两委班子,让他们负责为他支付医疗费用。原来,这名员工有轻度智障,且一直未婚,在厂内打工的12年里,每一笔工资下来后,车间主任除了给他一笔生活费外,其余的钱全都帮他存在了银行卡内,并将每笔工资的明目都记录下来。12年间,一共存了18万元。
“刘总一直对我们说,进了我们厂的,就是一家人,一定要对他们给予关怀,有困难要给予帮助。”车间主任王恒和说,当初帮助这名工人存工资时,也曾担心会不会被人误会,最终将存的钱交给他,会不会有人认为我从中抽取了好处,但如果我有这些顾虑,这次他生病,就难以有钱支付医药费了。
一个厂,就是一个家庭,家庭成员必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刘亚敏说,他是一名企业家,虽不敢以慈善家自居,但只要在他的厂工作,就必须保证每一个人都能生活稳定。“我们厂内,虽不主动开除一名员工,但有一个要求,如果在厂内斗殴,不孝顺父母,必须走人。主管级别如果对员工颐指气使,直接降级处理。好在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人触碰这条红线。”
从“侨”再出发
多年来,刘亚敏一直坚持着初心,在建厂之初,他便承诺每一位员工,一定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刘亚敏没有食言。
作为扬州市邗江区侨联副主席,刘亚敏觉得一重身份就是一份责任,既然做了副主席,就要为大家做出贡献。
近期,我正在熟悉侨联工作,并且与邗江区侨青会的成员见了面,我们希望共同为年轻人提供一些帮助。”刘亚敏说,如今,扬州地区在海外留学的人员不在少数。今后,还会有年轻人前往海外留学。“接下来,在合适的时机,我们会组织相关活动,让海外学子在回国期间与扬州准备出国的年轻人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国外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国家去留学。”
从“侨”出发,在刘亚敏看来,他的工作之路刚刚起步,如何做好,还需要继续思考,好好谋划。
(责编 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