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琳 任群 高晓哲 白九平 王宇 李向军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河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17
多生牙又称额外牙,是指牙弓上除20颗乳牙以及32颗恒牙以外的牙或者具有牙结构的物质;其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理论主要包括:牙蕾二分学说,牙板过度活跃学说,返祖理论以及遗传因素[1]。可出现在恒牙列、乳牙列以及混合牙列,主要集中在上前牙区[2]。多生牙的存在常会造成邻牙萌出异常、牙根吸收、牙列拥挤,或出现异常牙间隙、错畸形,甚至颌骨囊肿等[3]。因此,多生牙应早发现、精准定位分析并及时治疗。
本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458例上切牙区多生牙患者,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收集2017年6月—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患者。纳入标准:1)诊断为上切牙区多生牙;2)非综合征型(排除唇腭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软骨外胚层发育不全、Gardner综合征等);3)行锥形束CT检查明确多生牙数目、位置、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4)手术均由同一级别医师完成。按照中国最新年龄划分标准划分为:婴儿组(小于1岁),幼儿组(1~4岁),儿童组(5~11岁),少年组(12~18岁),青年组(19~35岁),中年组(36~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本研究获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患者年龄、性别、多生牙数目、方向、就诊原因、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收集患者458例,年龄4~55岁,平均年龄(8.64±4.31)岁。所有患者共有多生牙710颗,平均每例患者(1.55±0.56)颗。
由表1可知,458例患者中,儿童组人数最多,为 387 例 (84.50%), 其 次 为 少 年 组 60 例(13.10%),青年组7 例 (1.52%),幼儿组2 例(0.44%),中年组2例(0.44%)。
表1 多生牙患者的基本情况Tab 1 Statistics of basic inform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upernumerary teeth
男性359例(78.38%),女性99例(21.62%)。男女比例为3.63∶1(表1)。
由表1可知,患者中只有1颗多生牙者为218例(47.60%),有2颗多生牙者为231例(50.44%),有3颗多生牙者为6例(1.31%),有4颗多生牙者为3例(0.65%)。
710颗多生牙中,未萌出者599颗(84.37%),已萌出者111颗(15.63%)。根据多生牙的冠根方向分为正常位、倒置位、倾斜位、水平位4种。所有多生牙中,倒置位最多,为362颗(50.99%);其次为水平位134 颗(18.87%),正常位128 颗(18.03%),倾斜位86颗(12.11%)。
458例患者中,无意中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者153 例 (33.41%); 因 部 分 萌 出 被 发 现 77 例(16.81%);正畸治疗发现者58例(12.67%);恒牙间隙过大者66 例(14.41%);牙列拥挤者57 例(12.45%);恒牙迟萌者46例(10.04%);发生多生牙囊肿者1例(0.21%)。
458例患者中,390例(85.15%)选择了全麻手术,68例(14.85%)选择了局麻手术。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5~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3.42±13.95) min,其中375例(81.88%)在0~30 min内完成,76例(16.59%)在30~60 min内完成,7例(1.53%)在60 min以上完成。
458例患者中,有1颗多生牙的患者,男性165例,女性55例;有2颗多生牙的患者,男性188例,女性43例;有3颗多生牙的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有4颗多生牙的患者,男性3例,女性0例。不同性别间的多生牙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3,P=0.326)。
由表2可知,不同性别间的多生牙方向和萌出状态,均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不同性别与多生牙方向和萌出状态的分析Tab 2 Analysisofthenumber,directionanderuptionstate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supernumerary teeth
由表3可知,不同年龄组患者多生牙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78,P=0.052);不同年龄组患者多生牙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53,P=0.007);不同年龄组患者多生牙萌出状态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3,P=0.026)。
表3 不同年龄组与多生牙数目、方向、萌出状态的分析Tab 3 Analysis of the number, direction and eruption stateofsupernumeraryteethindifferentagegroups
多生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病特点存在地域和种族的差异,尤其在亚洲人群中相对多发。目前,众多学者对多生牙的发病特点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4-11]。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上切牙区多生牙的发病特点,包括多生牙的年龄、性别、数目、方向、就诊原因、麻醉方法以及手术时间,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多生牙数目、方向及萌出状态进一步分组讨论。
多生牙在乳牙列、恒牙列均可发生,但多数多生牙患者在替牙列期就诊。在本研究中,84.50%的患者在儿童期,即5~11岁就诊,这点也与以往研究[5-6,11-13]报道的结果相一致。此外,多生牙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性别倾向,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生比例在1.1∶1~4∶1,本研究表明上切牙区的多生牙,男女发生比例为3.63∶1,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的趋势基本一致[7,9,14-15]。
以往有学者[4,7,11-12,16]报道,正常人群中,单颗多生牙最常见,其次为2颗多生牙者,3颗及以上者较少见。但在本研究中,以2颗多生牙者最为多见,占比50.44%,其次为单颗多生牙者,为47.60%,3颗及4颗的多生牙患者较为少见。这可能与本研究仅纳入上切牙区的多生牙有关,因此,在上切牙区,可能2颗多生牙者较1颗多生牙者更为常见。
多生牙按照方向可分为正常、水平、倒置、斜向,在本研究中,以倒置位多生牙最多,为50.99%,水平位、正常位相差不大,分别为18.87%和18.03%,这也与其他地区或种族的位置特点相一致[9,17]。
多生牙的存在,常会造成正常恒牙的阻生或迟萌、移位、拥挤、间隙增大等,甚至引起恒牙的牙根吸收,发生囊性病变等[3]。因此,患者常因上述原因就诊。但在本研究中,33.41%患者是在无意中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其次16.81%的患者是因多生牙部分萌出而被发现。因恒牙间隙过大、牙列拥挤、恒牙迟萌而就诊者相差不大。这点也可能因本研究仅纳入上切牙区的多生牙患者有关。患者无意中发现多生牙,采取预防性拔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多生牙对恒牙的影响。
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多生牙的位置,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在本研究中,主要就诊时间为儿童期,多数多生牙处于未萌出状态,患者年龄较小,对于拔牙操作有恐惧感,因此,考虑其配合度,多数患者选择全麻手术;而该时期的部分患者,因多生牙已萌出,或对拔牙操作并不畏惧,也有少数患者选择局麻手术。除儿童期外的患者,也有部分患者因多生牙未萌或拔牙恐惧感而选择全麻手术。
手术时间是衡量多生牙拔除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手术时间短,意味着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时间和拔除难易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术者经验、术前评估、手术入路、多生牙的位置和方向、患者年龄等。因此,本研究在纳入研究样本时,尽可能避免手术医生及术前评估的干扰,选择同一级别的手术医师,术前常规行锥形束CT检查,以明确多生牙的数目、位置、方向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选择手术入路提供准确的信息,以达到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3,9]。在本研究中,81.88%的手术时间在0~30 min内,平均手术时间为(23.42±13.95)min。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对不同性别间的多生牙数目、方向及萌出状态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对于上切牙区多生牙的数目、方向及萌出状态并没有影响。在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多生牙数目、方向及萌出状态进行分组讨论后发现,多生牙的数目不受年龄的限制,但方向、萌出状态与年龄有关。对于这一结果,笔者主要考虑,一可能与本研究仅纳入上切牙区多生牙样本有关,二可能与本研究中绝大多数为儿童期患者有关。
综上,上切牙区多生牙多见于儿童期,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以1颗和2颗者多见,主要为倒置位。多生牙的数目、方向及萌出状态,不受性别影响。多生牙的方向、萌出状态与就诊年龄有一定关系。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