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孔繁芝 钱良玉
212000,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患者, 男, 8 岁。因“左上前牙区长新牙数日”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
患儿身体及智力发育正常;家族其他成员牙列正常,无多生牙病史; 其母亲妊娠期间无特殊服药史。
咬合关系可, 63颊侧可见一牙齿唇面暴露, 63无龋坏,松动(-),叩痛(-), 54、 55、 64、 65均未替换。右上前牙区可见一蕾状异形牙。X线片示:上前牙正中区域4颗多生牙,其中3 颗为骨埋伏。21远中移位至63根方(图 1)。
上颌正中多生牙4 颗。建议患者行CBCT检查。 1 周后,来院行CBCT检查示:左侧两颗多生牙平行于鼻底,其中上方多生牙牙冠向舌侧,下方多生牙冠向唇侧。右侧下方萌出多生牙为蕾状,右上埋伏多生牙为尖牙。11、 12、 21、 22向远中移位,位于四颗多生牙远中(图 2)。
拔除上颌正中4 颗多生牙后,择期正畸治疗。 2 个月后患儿全麻下拔除多生牙。拔牙后一个月开始正畸治疗(图 3)。
图 1 曲面体层片 图 2 CBCT,黄色箭头: 左上前牙区两颗多生牙; 黄色箭头: 右上前牙区两颗多生牙; 绿色: 指示11、21; 蓝色箭头: 12、22
图 3 拔牙后模型及口内照
多生牙是指牙齿数目多余人体生理牙数的一种牙齿发育异常。虽然乳牙列、恒牙列均可发生,但恒牙列中多生牙发病率明显高于乳牙列。多生牙在恒牙列发病率为0.5%~3.8%,乳牙列发病率为0.3%~0.6%[1-2]。发病率的差异可能跟患者年龄和种族有关。按多生牙数目分类,可分为单发多生牙,双发多生牙,多发多生牙(3 颗或以上)。单发多生牙最常见,占所有多生牙的76%~86%,双发多生牙为12%~23%,多发多生牙不足1%[3]。单发或者双发多生牙最常见于上颌前牙区,其次是下颌前磨牙区[4]。同一个体很少出现多于3 颗多生牙[2]。这种多发多生牙通常见于发育异常或者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患者,比如颅锁骨发育不良,唇腭裂和Gardner综合征[5]。与单发和双发多生牙不一样,非综合征的多发多生牙通常见于下颌前磨牙区[6]。本文报道一例非综合征患者发生在上颌正中4 颗多生牙,较少见。
多生牙的病因至今未清,多生牙的发生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也是全身发育错乱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一种返祖遗传现象[7]。其形成可能的假说有以下几种[8]:(1)牙胚发育早期时,牙板一分为二形成两个部分,当分成2 个相同的大小部分时,形成的多生牙与正常牙形态类似,当分成2 个不同大小部分时,形成的1 颗正常牙,1 颗异形牙;(2)颌面部发育时,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牙板过度活跃,过度增殖形成多生牙;(3)进化过程中的返祖现象,但是由于多生牙通常单发且异位,返祖假说受到质疑;(4)牙胚相关DNA突变导致颌面部发育异常,如唇裂、腭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Gardner综合征,马方综合征,继而引起多生牙。
不伴有并发症的多生牙,且拔牙损伤大时,可以不拔牙。但38.4%~41.1%多生牙会伴有多种并发症[9-10]:恒切牙阻生和异位萌出,牙髓坏死,牙根弯曲,恒切牙牙根吸收,鼻腔萌出,含牙囊肿形成。多生牙数目越多恒牙阻生可能性越大。对多生牙的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已发生的并发症影响。
已萌出的多生牙应及时拔出,有利于邻近恒牙的顺利萌出并减少恒牙的错位。但是对于埋伏多生牙,拔除的时机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一旦诊断出多生牙就应该拔除,但这样做一方面可能引起患儿牙科恐惧,另一方面有损伤邻牙或者邻牙失去活力的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直到邻牙牙根彻底发育完成才能处理多生牙,但这样可能会使邻牙失去萌出动力,空间丧失,牙列拥挤,中线异位[11]。Omer等[12]发现在4~5 岁时拔除多生牙,并发症最少,随着年龄增大,并发症比例增加,超过十岁拔牙,并发症达到峰值。表明早期干预对邻牙损伤最小。因此作者建议拔除多生牙的时机不宜超过6~7 岁。
Ayers等[13]通过回顾之前文献,提出了处理正中多生牙及未萌出恒切牙的4 条建议: (1)为恒切牙提供充足的牙弓空间,必要时需正畸; (2)建议早期拔除正中多生牙(最好7 岁前);同时暴露埋伏的上颌恒切牙,粘结牵引装置; (3)2~3 个月复诊,看中切牙是否能萌出; (4)如果不能自主萌出,行正畸牵引。
上前牙区多发性多生牙发病率低,但由于数目多,很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及早诊断及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多生牙的治疗是一项设计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拔除多生牙,还包括正畸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