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匹配型产学合作先导工程(LINC+)的经验、特点与启示

2023-01-10 02:38汪先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学大学工程

易 涵,汪先平

(1.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2.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2012年启动的“产学合作先导工程”(Leaders i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简称LINC工程)是韩国政府继“区域创新型大学建设工程”(New University for Regional Innovation,简称NURI工程)后,为实现韩国大学与产业共同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1]该工程由三大政府部门牵头,经过三轮评估遴选出51所大学,从2012年开始,每年资助1700亿韩元用于促进产教融合和支持创业教育发展。[2]鉴于LINC工程的良好效果,韩国政府九大部门联合于2017年启动了 LINC的第二期工程——社会匹配型产学合作先导大学培育工程(LINC+工程),在延续LINC工程基本内容的同时,LINC+重点培育“产业先导型大学”,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扩大青年就业和创业机会。该工程的实施推动了韩国产学合作的发展,同时在培育新兴产业领域高端人才的模式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可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一、LINC+工程的整体构想及实践经验

(一)工程愿景及行动框架

LINC+工程的最终愿景为“实现大学与地方社会的共同发展”,具体政策目标则是“通过培养‘产业先导型大学’扩大青年就业与创业的机会,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及人才方面的支持等,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目前,参与工程的大学总共55所(包含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工程起讫时间为2017~2021年。

LINC+工程以愿景的实现为终极目标,发展出内外两条行动路径。在高校内部,通过制定与实施产学合作友好型教育课程,使教育能顺应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提升高校自身的价值。在外部环境中,通过多样化的产学合作项目,强化高校与地方产业的联系,构建和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双向合作体系。除此之外,行动路径应该以相应的制度、组织、教育环境等基础建设为支撑,基于各高校自身的条件、特点与能力,制定产学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以此贯穿整个行动过程。愿景、行动路径以及基础建设构成了LINC+工程的整体行动框架。

(二)管理体系

1.项目管理

工程参与高校在LINC+的要求下需建立独立的事业团组织(见图1),事业团作为工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织,不仅会根据高校自身的条件及项目模式的特色提出有效执行项目和实现成果创造的方案,还能通过各主体间的直接沟通与反馈有效加强产学合作项目的管理。事业团团长由校长直接任命,一般情况下,团长还将担任产学合作学院院长或者产学合作团团长,这不仅保证了事业团的独立性,而且使其具有整体性,以确保各项目的顺利实施。[3]

图1 LINC+事业团组织架构

2.成果评价

被选定为LINC+工程的高校将通过年度评价、阶段评价、综合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检查是否达到预定目标。[4]年度评价将在第1、3、4年度事业结束后实施,评价时只判定成果不达标的高校,以此来预防以成果评价为基础的参与高校过度竞争的问题。工程开展两年后进行阶段评价,评价达标的高校可继续参与工程,被判定为成果未达标的高校将削减下一年度的事业费,如果连续两次被判定为成果未达标(包含年度、阶段评价)高校,事业团合同将被解除,且不允许再次进入遴选。阶段评价后开始进行工程新高校的遴选,阶段评价时,处于末位20%左右的高校将通过与新高校的比较评价来决定是否继续参与工程。在工程结束之际,对参与高校进行期间成果的综合评价。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将组成评价委员会,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在年度评价之前实施自我评价,针对评价不良事项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LINC+工程的特点

(一)自主性:大学项目设计的自主化

工程的总体设计中,注重强化高校自主性,提倡摆脱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大学自主设计自下而上方式的项目计划,引导高校设计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自主项目模式。例如,庆熙大学提出了以未来科学、生物健康、文化艺术领域为中心的高校与地区双向发展的产学合作模式。为实现蓝图,庆熙大学根据自身特点设立了产学合作创新“KHUCHALLENGE9”项目,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课题,各课题包括面向未来的教育、组织和制度革新及与企业联系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自下而上带动产学合作组织、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及地区社会这三方面的变化,创造高校、企业、地区社会共同发展的真正价值。又如,在文化艺术领域颇负盛名的中央大学,为应对当下文化信息产业环境变化所实施的特色教育项目“SKILLUP”,[5]该项目结合产官学研的专家,对急剧变化的文化艺术领域实施有针对性的新技术教育,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二)多样性:产业领域及合作模式的多样化

1.产业领域多样化。工程将以理工科、制造业为中心的产学合作范围扩大到人文、艺术、社会、服务业等多种产业领域。例如,全北大学与全州文化财团、全州市政府以及全州市民携手开展的乡村文化振兴项目,通过紧密的产学合作开发当地新的旅游模式和内容,构建可持续的旅游生态系统,创造“历史解说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调研队”等新工作岗位,强化全北大学旅游服务业人才的合作培养体系。又如,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江陵的关东大学与地方政府和文化企业合作开发的文化演出项目——歌剧《在花丛中》,通过教育研讨会(学)-收费演出(产)-常设演出(官)的流程构建可持续剧目,促进江陵市的历史文化推广事业。[5]

2.合作模式多样化。工程注重开发适合人文艺术及服务领域等非工学领域的产学合作新模式。例如,韩国天主教大学的“民官产学多边合作模式”,该模式由社会创新的主体(社会经济组织、市民社会、地区社会)参与并主导,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本校学生的创意性构想,在实现共同创造或共同生产的“民、产、学、研”的“四重螺旋”模式之上进一步推进政府的参与,由此形成“民官产学”多边合作模式。学校、政府、企业以及市民社会构建起产学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一系列文化艺术领域的社会公益项目,在学校开设以解决当地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教育课程,并与10家优秀企业和机关单位签订协议,派遣现场实习生。[5]

(三)可持续性:产学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强化产学合作友好型教师人事制度,仅凭产学合作成果就足以实现教授聘任、升职、涨薪、续聘等。例如,岭南大学在进行教师业绩考核时,用产学合作业绩分数代替论文分数,以促进产学合作。该校机械工程系的某位老师在从助教晋升到副教授的评审中,虽然未能达到晋升所需的业绩分数1200分,但因产学合作分数满足条件而成功晋升。

2.加强产学合作。通过强化高校产学合作服务一站式功能、支持企业入驻大学闲置设施等方式,将大学培育成为产业前沿基地。例如,韩瑞大学将顶点设计(Capstone Design)的设计成果与创业教育联合起来,在创业导师团的指导下从发掘创业项目、制定项目计划,到最后实现商业化,以一站式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创业教育的协同效果。又如,大邱韩医大学通过企业入驻校园的形式,构建以需求为基础的一体化产学合作平台“THE PLUS Village”,从而促进高校与地方社会间的产学合作效益。[5]

3.构建地区产业发展模式。学校企业与地区工商业者共同组建合作社,通过相互合作挖掘地区经济振兴模式。例如,光州市政府携手全南大学及光州市民设立“市民参与型能源合作社”,提出“光州型产学官民能源先导模式”,加强与新能源企业的联系,激活地区产业并创造就业岗位,为实现光州型绿色新政奠定基础。又如,朝鲜大学以光州文化艺术圣地忠壮路为中心,通过与地区工商业者组建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经济活动,针对性地在线教育,构建可持续的产学合作教育平台及针对小工商业者所处困难环境的常态化应对体系。

(四)开放性:参与主体的开放性

1.工程允许外国学生、大学毕业生和休学学生使用大学内的产学合作基础设施,并允许他们参与产学合作项目。例如,延世大学创立的One-stop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延世全球创业指导团”、对外创业活动等,培养预备创业者及深化能力教育,并通过提供英文及中文指导,激活外国在校生创业文化。为应对第四次产业革命,通过培养未来人才,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及社会竞争力。延世大学医学院作为韩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现代化医学院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人才。[5]原州医疗器械产业通过与延世医学院教授及毕业生的合作,实现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先导化,确保地区特色领域的医疗产业竞争力。在完成技术开发课题的同时,引导现场实习、产业在职人员教育等多种产学合作活动,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

2.工程注重开发适合研究生的产学合作项目及模式,如研究生技术创业项目、新兴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等。通过研究生培养及大学内研究室支援新兴技术创业,推进产业界先导型研究能力的强化。如,汉阳大学与城东区政府共同开发的“城东-汉阳可持续城市生活实验室”项目,挖掘出圣水洞咖啡街步行环境改善等7个议题,为解决城东地区社会问题做出实质性贡献。除本科生生活实验室外,还推进以工科研究生为中心的技术基础生活实验室项目以及官学合作生活实验室模型的开发,进一步加强官学合作的可持续性。又如,韩瑞大学通过发掘创业项目及制定事业计划书等针对性指导课程,向研究生传授技术创业经验及加强其创业能力,积极支持研究生技术创业项目。[5]

三、LINC+工程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当前正在实施旨在推进国家产业升级的“中国制造2025”,产学合作作为辅助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应该得到政府、产业界、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产学合作无论是在高校自主发展、社会共识,还是在政策制定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目前,韩国高等教育产学合作LINC+工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借鉴其发展经验和成果,对我国产学合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符合大学特点的产学合作模式

LINC+工程强调提升参与高校的自主性,引导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及地域文化特色设计自下而上的产学合作模式。相较于韩国,我国国土面积辽阔,高校不仅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地理位置作为影响产学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容易导致产学合作规模与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各校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基础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在同一法律体系下构建符合大学自身特点的产学合作模式。[7]“985”“211”工程大学具备强劲的科研实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其产学合作模式主要以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主,也可以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方式主动开展产学合作。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的产学合作模式以为产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为产业提供一般技能人才为主,二者都应结合区域的产业和经济条件,持续同地区产业开展合作,携手互助,完成各类产学合作项目。高校需根据自身特点及地理优势分层次分类别地为产业提供服务和支持,这是加快我国产学合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促进产业领域与合作模式多样化发展

随着韩国产学合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中心的产学合作范围逐渐扩散到文化、服务等其他产业领域,并且构建了相应的产学合作新模式。在我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企业的行业分布呈阶梯状,信息技术与技术服务类企业优势较为明显,总体分布不均衡,多个行业存在空白现象,不能满足高校产学合作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要加强产学合作项目的宣传与沟通,加快合作项目的传播,让更多领域的优秀企业了解该项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要推动由简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向多元化的新模式转变,例如“政用产学研”这一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及创新形式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以用户创新和开放创新为特征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愈加受到关注,政府在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和政策引导中的作用,以及用户在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8]“政用产学研”作为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工程,在政府出台的强有力政策下,以用户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合作项目管理和激励机制建设

LINC+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与韩国相比,以我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例,项目的申报和立项由企业与教师直接对接,在多数高校内部,采用的是以教师自行申报的方式。项目的实施与过程管理、结题与验收等主要由直接负责项目的团队与企业进行,并最终由企业认定,高校和教师的作用未能得到激励与发挥,存在高校管理不到位、支持力度不一致等问题。从平台管理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信息不一致、项目申报发布延迟等。在激励机制方面,面向产学合作项目的参与企业,虽然每年都会评选优秀合作伙伴,但在教育部高教司官方网站上既没有公布评选结果信息,也没有正式颁发优秀案例的荣誉证书,项目激励机制有所欠缺。2020年 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企业的主要职责,并对优秀项目评估、成果展示和推广、项目成果转化等给予明确的支持。[9]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规范项目运作,还可发挥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增强双方参与产学合作的内在动力,促进成果转化,实现协同育人。此外,还可通过将教师职称聘任及晋升与产学合作成果挂钩等方式,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开展科学研究,更有效地促进产业科技发展,实现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10]

(四)构建产学合作一体化的多级项目体系

韩国LINC+工程将申请大学按区域划分为首都圈、大庆江原圈、忠清圈、湖南济州圈、东南圈五个区域,在教育部的指挥和计划下以项目相关机构为中介有序地实施项目,构建有层次的一体化产学合作体系。同样,以我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例,自2018年起,广东、吉林、浙江等省份开始实施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尽管申报方式各有不同,但省级项目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尚未形成有效对接,未能建立起一体化的多级项目体系。因此,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各省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动性,根据区域创新体系打造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立面向区域的产学合作项目;理顺省级项目与教育部项目的关系,打造多层次产学合作平台,形成省部协同推进、有序管理新局面。

猜你喜欢
产学大学工程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留白”是个大学问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探究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探讨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