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石胜(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是我国南疆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全国最多的自治区,当地有11 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中形成了自身悠久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及雕塑艺术等。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性的优秀文化元素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资源,对广西的雕塑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雕塑按题材分为不同的方向,包括壮族、苗族京族、瑶族等。以何镇海、覃继刚、黄善武、刘宇航、常宝麟、赵忠勤、魏杨博文、战丙强和李健卫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人物优秀雕塑家,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中的人物形象、服饰图案、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等运用到雕塑艺术创作上来,形成了多种雕塑表现形式。他们主要用具象写实或意象的表现手法表现广西的壮族、三江的侗族和隆林的苗族等。目前用雕塑创作表现南丹白裤瑶题材作品的雕塑家却凤毛麟角。与此同时,广西南丹白裤瑶这一类型的人物雕塑题材,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人物雕塑创作研究中几乎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虽然对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油画、工笔人物画和陀螺文化等研究,在学术界的前辈们已经有着丰硕的成果,但用雕塑创作的方式去表现这一题材的则相对甚少,用雕塑创作表现手法去探讨南丹白裤瑶题材的综合专项研究尚属首例。因此,笔者身处在广西,多次深入南丹白裤瑶进行考察,认为以雕塑创作视角为出发点去描绘南丹白裤瑶,会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价值。一方面,更加清晰地认识了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的表现技法,包括构图、造型、语言、形式表现等;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后人在此题材雕塑创作中积累经验与得到启发。
1.南丹白裤瑶的历史渊源
白裤瑶族是因为男子常年着穿齐膝白裤而得名为“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分支,他们自称为“布诺”。目前现存的白裤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的里湖、八圩瑶族乡,以及贵州荔波县的朝阳区瑶山乡一带偏远大石山区,目前有总人口约3 万。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白裤瑶族的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在常年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例如,白裤瑶族特有的粮仓、歌谣、服饰、婚恋和抒场等,其中以白裤瑶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
据文献记载,南丹白裤瑶族并非南丹本地土著。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瑶族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游历在中国南方地区。随着朝代的更替,在隋唐之后,白裤瑶族人民不堪忍受当时的战乱,全族被迫迁徙大逃亡至山林密布的两广地区。直至明代以后,他们的聚居地才逐步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独具特色的分布特点。白裤瑶族在历代的朝代更替中一次又一次的往深山中迁徙,他们“过着‘食尽一山,则移一山’的流离失所的游耕游猎生活。白裤瑶很可能就在不断的迁徙之中来到山川茂林的南丹的”。
2.南丹白裤瑶现状
白裤瑶族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极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在衣食住行上还保存着传统色彩。他们的生活方式、服饰文化等都还保留着民族特性。白裤瑶族有着独特的景观文化,白裤瑶族A字形屋顶盖的茅草房,干栏式圆粮仓像一朵朵蘑菇遍布山脚,构成了独特的建筑样式。在民族服饰上,白裤瑶服饰装饰纹样特点鲜明,至今还保留着穿民族服饰的习惯。白裤瑶男子服饰像一只雄性白腹锦鸡,身穿黑色无领无扣上衣,用腰带来固定,下身穿及膝盖的白裤子。女子上身是两片搭在胸前和后背的绣花土布,下身则是蓝色、黑色与橙色相间的褶裙。白裤瑶年街是白裤瑶民族特有的春节民俗活动,至今还保留完整。每年的白裤瑶年街,白裤瑶族人人盛装出席,带着鸟笼、陀螺和鸟枪,成群结队地前往里湖街赶圩,以打陀螺、斗鸟斗鸡为乐,男男女女成群结队地唱“细话歌”,场面最为热闹。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绵延发展至今,具有一定的本土特色,反映出南丹白裤瑶地区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白裤瑶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白裤瑶族的民族文化经历不同年代的文化变革,保留着那个年代的记忆,逐渐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民族艺术文化。它的民族文化不仅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域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广西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白裤瑶族民俗是从白裤瑶族人民几千年深厚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和演变而来,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
目前,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影响下受到极大的冲击,南丹白裤瑶文化,有的已逐渐消失,许多优秀传统技艺也正处于消亡的边缘。目前由于人们对民族文化发展及保护的认识不足,致使许多传统民族文化在还没有被充分记录和保护的情况下就消失在时代的变迁中,因此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迫在眉睫,南丹白裤瑶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也值得深思和研究。
1.南丹白裤瑶题材在雕塑创作中的艺术表现
雕塑创作是以造型语言为基础的艺术创作形式,其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正如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笔者身处在广西,作为众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少数民族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南丹白裤瑶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员,根植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与生俱来就有民族文化特性,又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少数民俗文化和雕塑创作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托,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潜移默化。雕塑创作依托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使其更具民族性以及当代性,进而使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在抒发创作者的情感之余,更能凸显其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呈现出新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为广西当代少数民族文化雕塑创作呈现出绚丽的新篇章。
南丹白裤瑶雕塑创作来源于笔者的独特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观念。笔者主要以个人创作的南丹白裤瑶题材系列雕塑来探讨少数民族雕塑创作语言的扩展应用。其充分挖掘南丹白裤瑶这一地域优势,以南丹白裤瑶的人文风情为主题,不断深入探索,并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南丹白裤瑶题材的雕塑作品。
2.南丹白裤瑶题材在雕塑创作中的文化内涵
南丹白裤瑶主题创作主要是扎根南丹白裤瑶少数民族地区,以南丹白裤瑶乡土情为主导,凸显南丹白裤瑶风土人情为宗旨,以雕塑语言的形式尽显南丹白裤瑶朴实无华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新文化政策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雕塑创作在近几年得到了蓬勃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雕塑家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文化和形式多样的雕塑语言相结合,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民族化。少数民族雕塑创作具有代表性,是因为在雕塑创作中结合了地域风格、风土人情、文化特性。在笔者的作品中,以南丹白裤瑶儿童山间嬉戏、妇女刺绣、男子吹牛角、打陀螺等场景进行雕塑创作。在强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场景的同时,凸显白裤瑶服饰文化、乐器文化、艺术文化等。这些民俗元素的运用,无一不体现了南丹白裤瑶的生活方式、情感和人文风情。立足当下,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是在传承南丹白裤瑶民族文化,探索和研究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中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雕塑艺术创作本土化的文化价值。近年来,社会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渐渐消失,白裤瑶族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传统和发展白裤瑶族民族文化,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西本土青年雕塑家,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更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从最初学习雕塑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曾经也经历过很长一段迷茫的时间,不知道要做什么,当代与传统,主题与题材,材料与语言等选择都困扰着自己。后来因得到研究生导师何镇海老师的引导,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梳理自己,找定位点,以研究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了以研究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为自己的创作主线。创作初期,笔者查阅了很多文献,并多次到南丹白裤瑶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考察,但发现目前国内外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研究很少,几乎空白。于是,转变思路,在先辈们的广西少数民族雕塑形式中找到了方向。先辈们结合了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特性,将广西少数民族壮族、瑶族等舞蹈、民歌、服装、乐器等人文风情进行雕塑创作,表现出来的纯真、质朴、稚拙、粗犷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受这些先辈的影响,立足南丹白裤瑶民俗大环境,为笔者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提供了灵感。
通过近几年来不断创作与摸索,慢慢打开了自己的思路。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之余不断进行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的艺术实践,不断提升雕塑基础技巧,多做创作多思考。另一方面,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艺术理论知识,提高审美修养和人生境界。在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的过程,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探索和纯化自己个性化语言,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总而言之,创作优秀的雕塑作品,需要艺术家不断提升自身的雕塑基本功及艺术审美修养。与此同时,青年雕塑家应扎实自身的艺术根基、锤炼个人的风格特点,在坚持关注社会人文的正确方向下,加强艺术性和学术性的提升,要在形式语言和个性造型上下功夫,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是随着历史及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脱离时代的艺术是不存在的。雕塑创作亦如此,作为广西本土雕塑家不仅要挖掘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结合时代内涵和精神风貌并将其融入自己的雕塑作品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注入新的内涵。正如苏珊·朗格所说:“那些卓越的艺术品,都具有源自于现实世界的因素,以及透露艺术家本人对生活抱有何种情感的因素。这符合艺术的思想价值,实际上也符合艺术的生态价值。”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步伐成为主流,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现实生活,从而更好地为时代塑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笔者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大部分都是结合南丹风土人情进行主题创作,作品旨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笔者从小生活的环境,所见所闻有关,也是笔者作品选取题材和创作内容的来源。下文通过《岁月静好》《童趣》《南丹的春天》《印象·南丹》等作品开展对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的探索。
在经济迅猛发展和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南丹白裤瑶族在传统民族服饰上至今日仍保留着一套完好的传统手工制造工艺。这里的妇女都善于纺织、刺绣,并在空闲时间进行编制生产本民族服饰,她们或是自己坐在家门口或是三三两两,抑或成群结队聚在一起进行编织和刺绣,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雕塑作品《岁月静好》中,通过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四个白裤瑶女人坐在风雨桥座栏上面编织衣服的场景。作品结合了白裤瑶族建筑榫卯构造方式,通过构造的形式将两种不同的材质与造型元素相组合,使其形成一种更真实和更具视觉张力的场景雕塑样式。人物头、手和脚的塑造运用写实的手法,人物脸部着重突出白裤瑶女人宽而高的额头、突出的颧骨和深邃的眼窝、下榻的鼻梁等特征,以及经过岁月洗礼的双手,从而更好地把长年生长在南方深山的白裤瑶人物基本特征强化出来。衣服和百叶裙部分则是运用写意的手法进行塑造,重点突出了白裤瑶族妇女“两片瑶”的特点,同时也有意保留塑造时留下的肌理,衣服的装饰线条则是以刀代笔画进行刻画。通过对白裤瑶人物形象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夸张和概括处理,其以求达到虚实结合、松紧有度的艺术效果,从而避免出现拘谨、死板和僵化的问题。用雕塑作品表现出白裤瑶族妇女勤劳、从容应对生活的状态,也体现了南丹白裤瑶族的朴实单纯。
以雕塑作品《童趣》为例,结合了白裤瑶儿童服饰特征,选用的是南丹白裤瑶少年儿童跨木嬉戏的场景。在构图上,采用的是“卅”字型构图,通过一根木棍把3 个小孩贯穿起来,3 个白裤瑶族小孩相互间就这一根木头攀爬玩耍,每个小孩都是已经有一只脚跨上了木头,另外3 条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给一种“腾空”的感觉,但是实际上此根木头又是依靠这3 个小孩支撑在半空中。在创作过程中,笔者时刻注意着雕塑疏密关系的处理,从雕塑的正面看中间的年龄最小的小女孩因为身高不够而垫着一块石头面向正面吃力攀爬,右边的年龄稍大的女孩则是背对观众轻松攀爬,同时开心地扭头向她的左方向看去,最左边的男孩则是朝向右方已经跨过一只脚同时看着中间的小女孩,三者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最小的女孩靠近男孩,也形成了雕塑密的部分,然而为了平衡整个画面,木头的另一端则是有意留长突出去,同时就着木头树杈的天然形状,形成了一幅儿童活泼嬉戏的生动画面,表达了白裤瑶儿童天真烂漫的特点。
打陀螺是白裤瑶族最喜爱的传统运动。以《南丹的春天》为题的雕塑作品,用具象写实的雕塑手法塑造了4 个白裤瑶族青年男女在“打陀螺”的场景。作品没有过多的粉饰,而是截取白裤瑶族盛装“打陀螺”比赛的欢聚时刻,一个女子在打陀螺,3 人在旁观望助威,动静结合、疏密相间。通过“打陀螺”娱乐项目中的场景提炼出具象性的动作态,表现出白裤瑶族精神性、仪式性、和谐性统一,用这样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南丹白裤瑶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团结奋进的民族特征。
南丹白裤瑶牛角是作为号角来使用,用意是传递御敌信息,后来演变成对逝者缅怀的吹奏器具,如今白裤瑶吹牛角也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娱乐乐器,意在喜庆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祈福家庭幸福美满。以《印象·南丹》为题的雕塑作品,重在塑造白裤瑶族男子在重要节日吹牛角祈福的场景。作品将写实雕塑与写意雕塑的美学风格相结合,既写实又写意的艺术手法,同时加入装饰性手法进行点缀。充分考虑作品的构图,强调雕塑构图的整体性,运用“山”字形构图,人物高低错落,动静、疏密结合,在空间上营造了仪式感与欢快感相结合的雕塑美感。作品注重塑造每个人物吹牛角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并进行适当夸张处理,在衣纹的塑造方面,采用写意的手法进行塑造,保留一定程度的塑造机理,使雕塑整体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其通过对白裤瑶民族服饰、性格特征、生活状态和民族文化的提炼与再加工,并着重对其内心精神面貌加以塑造与表达,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和浓郁地域特征的白裤瑶题材雕塑作品。作品中以白裤瑶男子吹牛角视角表达和谐与美好,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积极的生活态度,紧跟“中国梦”和“民族梦”。
南丹白裤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雕塑语言来表现白裤瑶人物形象和人文风情,塑造白裤瑶族浑朴厚实的人物形象,就是在传承和发扬白裤瑶族民俗文化,实际上就是延续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笔者通过实地采风、搜索相关资料、文献、画速写等,了解了南丹白裤瑶这个民族,对南丹白裤瑶人物做了简洁的概述,然后进行南丹白裤瑶雕塑创作研究。新时期,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的应立足于民族的生活文化内容,并尝试采用多种雕塑技法,不断发掘与探索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与此同时,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创作需要更多的雕塑家去探索,才会出现丰富多彩的优秀雕塑作品。
在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不断普及,数字媒体艺术逐渐对影视作品带来一定影响。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作品的广泛应用,为影视行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力量,进一步指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促使我国影视行业实现良好的转型。同时,在影视艺术创作视觉分析中加入,数字媒体艺术,无形中增加了影视作品的画面优势,和传统媒体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要基于现代化数字媒体技术,实现和影视作品创作的有机融合,在不断渗透新媒体艺术领域中,优化影视作品表现形式,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彩绝伦的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