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配比组合对福建圆叶金线莲大棚栽培的影响

2023-01-10 13:40黄盛标邓沛飞孟醒郑木辉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泥炭土增长量珍珠岩

黄盛标,邓沛飞,孟醒,郑木辉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肇庆 526070)

金线莲(Anoplecta roxburghii(wall).Lindl)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植物,因其叶表面具有独特的金红色带有绢丝光泽的网脉,故名“金线莲”,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1-2]。金线莲主产于福建、浙江、台湾、江西、贵州等地,因含有丰富的养分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并具备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功效,临床一般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炎、急慢性肝炎等,近10年来倍受广大城乡居民的青睐。目前关于金线莲组培快繁的报道较多,而栽培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照、水肥管理及组培苗大棚移栽等方面[3]。基质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基质的选取及配比组合直接关系到栽培驯化的成效。该文以福建圆叶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比组合对其成活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基质配比,并总结了金线莲大棚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为福建圆叶金线莲在肇庆地区的大棚引进栽培与推广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试验点设于肇庆市鼎湖区坑口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温室中。鼎湖区地处112°30′~112°57′E,23°05′~23°15′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3℃,极端最高气温达37.8℃,极端最低气温为1℃,平均日照1 815.72 h,无霜期年平均为336 d,平均年总积温1 989.3℃。

1.1.2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福建省神龙金草有限公司生产的圆叶金线莲组培苗。将组培苗放置于大棚中炼苗7 d后取苗,清水冲净组培苗的培养基残留物,组培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中浸泡10 min,晾干水分后备用。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以泥炭土、珍珠岩、河沙、椰土、腐熟花生壳、园土为原料,设计7个基质组合配比处理,每个处理设计3个重复,采用0.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其中(A~F)采用25 cm×45 cm×5 cm塑料盆填充基质,每盆种植30株,种植深度1~2 cm,种植完成后放置大棚育苗架进行栽培。G组采用大棚地栽模式,种植规格同上。2016年10月25日进行移栽,移栽前每个处理测量株高、地径与鲜重,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

A:泥炭土+珍珠岩(5∶1);B:泥炭土+河沙+珍珠岩(8∶0.5∶1);C:泥炭土+花生壳+珍珠岩(5∶1∶1);D:泥炭土+花生壳+河沙+珍珠岩(8∶1∶0.5∶1);E:泥炭土+椰土+珍珠岩(5∶1∶1);F:泥炭土+椰土+河沙+珍珠岩(8∶1∶0.5∶1);G:泥炭土+园土+珍珠岩(5∶1∶1)。

1.2.2 栽培管理方法。栽培管理中利用风机水帘进行温度调控,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控制在15℃~25℃。整个生长期的湿度保持在70%~80%,薄膜温室顶部盖一层遮阳网,光照强度为1 500~3 000 lx。

1.2.3 测定项目与方法。2017年4月31日测定金线莲的成活率,成活率=现存活苗数/移栽时的苗数×100%,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从每个处理重复随机挑选20株金线莲,测量其株高、地径与鲜重并取其平均值。

株高、地径、鲜重增长量(mm/g)分别为现株高、地径、鲜重与移栽前株高、地径、鲜重之差。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配比对福建圆叶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7种基质配比组合对福建圆叶金线莲移栽后的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F基质配比组合栽培的金线莲成活率较高,达91.2%,其次为E组合(89.5%)、移栽成活率80%以下的为G组合(仿生栽培)与A组合。

表1 不同基质配比组合对福建圆叶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

2.2 不同基质配比对福建圆叶金线莲生长情况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基质配比对金线莲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及鲜重增长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株高增长量、植物鲜重增长量以F基质配比组合为最佳,分别增长8.65 mm、0.42 g,地径增长量略低于G组合但又优于其他组合。分析原因可能为在仿生栽培条件下,金线莲呈现匍匐生长,根茎增长量略有提高,其次为E组合、D组合、C组合、B组合、A组合。

表2 不同基质配比组合对福建圆叶金线莲生长情况的影响

3 讨论

金线莲性喜生长于温凉潮湿、土壤腐殖质较多的环境中。从移栽效果可以看出,F基质配比组合(泥炭土∶椰土∶河沙∶珍珠岩=8∶1∶0.5∶1)的金线莲移栽成活率最高,苗势生长较好,最适宜作为金线莲组培苗移栽基质,其次为E组合、D组合、C组合、B组合。F、E基质配比组合搭配有椰糠,椰糠pH 4.4~5.9,属酸性基质,符合腐殖质偏酸的特性,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对金线莲的生长较为适宜[4]。泥炭土也是种苗培育中应用最广泛的栽培基质之一,呈微酸性,保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好,有利于喜酸性植物根系的生长[5]。在基质中添加适量的河沙、珍珠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质通气条件,有利于组培苗移栽后根系的生长,从而促进后期幼苗的成活和生长。

4 福建圆叶金线莲大棚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4.1 大棚搭建

搭建抗风能力强的钢架结构大棚,大棚南北走向,棚长25~30 m、宽6~8 m、棚高5~6 m、肩高3.0~3.5 m,棚顶及四周先覆盖薄膜再盖上遮阳网,棚门加装防虫网,配套风机、水帘及微喷灌等设备设施。

4.1.1 种植架布置。为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出,铁架宽1.5 m、高1.5 m,长度依大棚而定,分2层种植,层间距45 cm,2排铁架保持1.2 m的工作通道。采用铁架摆放种植塑料托盘,栽培基质置于托盘内。

4.1.2 基质选择。根据基质配比试验优选泥炭土+椰土+河沙+珍珠岩(8∶1∶0.5∶1),移栽前采用0.05%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4.2 茬口安排

肇庆地区大棚宜10—11月份栽植。此时气候转凉,有效减少栽培管理过程中使用大棚风机、水帘运作频次,减少电力成本投入。

4.3 栽培管理

4.3.1 组培苗处理。组培瓶苗移栽前,放在棚内炼苗1周。清水冲净组培苗的培养基残留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泡10 min,沥干备用。

4.3.2 移栽和上架。采用规格25 cm×45 cm×5 cm塑料托盘,种植盘基质一定要装满,把1~2条新根植入营养土3 cm为宜。为实现最高群体产量,按株行距2 cm×5 cm种植。栽后用45%甲霜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洒定根水,定根水的用量以种植盘基质不渍水、不渗漏为宜。

4.3.3 光、温调控。不同金线莲品种对光照的要求稍微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情况下在棚内光照强度4 000 Lx左右生长较好[6]。温度保持20℃~28℃,湿度保持80%~90%,栽培基质不宜长期过湿,过湿容易滋生杂菌[7]。另外,金线莲为喜阴植物,合理的遮阴不仅可以防止植株受阳光的直射,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植株表面温度,改善生长的微气象条件,提高光合生产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和产量。遮阴处理下组培苗地径和植株鲜重增长量最高,移栽时宜选用70%遮阳网。

4.3.4 通风透气。金线莲喜湿润、通气环境,因此保持棚内气流通畅可有效减少病菌的滋生,促其生长。特别是春季回南天,湿度大,棚内气流不畅,容易造成棚内湿度过大,易引发金线莲灰霉病,导致烂苗、死苗。因此,需启用大棚内循环通风设备,以满足金线莲对通风通气环境的要求。

4.3.5 施肥。移植后2个月增施1次叶面肥,之后每15 d施用1次叶面肥。从生产上看,用花多多1号肥料或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对金线莲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8]。

4.3.6 病虫害综合防控。金线莲主要病害有猝倒病、软腐病、灰霉病、疫病等。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猝倒病和灰霉病。软腐病可采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疫病可采用50%百菌清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蜗牛等,由于大棚采用立体种植,在种植支架基部放置生石灰或撒施密达(6%四聚乙醛)可防控蜗牛、黑蛞蝓沿支架攀爬上去。红蜘蛛可采用10%虫满灵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

4.4 适时采收

移栽后6~8个月采收为好,可有效确保金线莲的品质和产量。肇庆地区宜在翌年5月前进行采收,分析原因可能为6月气温转热,大棚内温度较高,风机水帘使用频次多,成本较高。

猜你喜欢
泥炭土增长量珍珠岩
球形闭孔珍珠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的固化机理及强度特性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基于变异性分析的滇池泥炭土的小范围空间分布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
大型LNG低温储罐膨胀珍珠岩填充技术
LNG储罐膨胀珍珠岩沉降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不同配比的基质对不同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
隧道洞口泥炭土地基固化研究现状
不同坡度和不同坡向对金花茶生长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