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河
(福建省197 地质大队 福建泉州 362011)
石英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由其制成的产品广泛用于冶金、玻璃、溶剂、航空、航天、电子等众多领域中。高纯石英作为硅产业高端产品重要的原料,需要更全面研究高纯石英原料的理论基础[1]。丁亚卓[2]通过开发新工艺,对低品位石英矿进行提纯达到良好的效果。前人对于沉积变质型石英岩矿床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江西遂川特大型石英岩矿床系区域变质作用、构造岩浆活动等多成因沉积变质型石英矿床[3],新疆方兴超大型石英岩矿床属于元古界蓟县系地层沉积后,在地壳运动处于相对宁静期,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后形成沉积变质型石英矿床[4]。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系统总结了长坂石英岩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成因,为该区深部、外围及区域同类矿床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长坂石英岩矿床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之寿宁—华安断隆带的中部,政和-大埔NNE 向断裂带中段。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大岭(岩)组(Pt31-2dl )、龙北溪(岩)组(Pt31-2l )地槽型沉积建造组成,见图1。
图1 长坂矿区区域地质简图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代马面山群大岭(岩)组和龙北溪(岩)组中浅变质岩、中二叠世文笔山组浅海相细碎屑沉积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园组火山碎屑—沉积岩。大岭(岩)组岩性主要为变粒岩和片岩;龙北溪(岩)组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变粒岩、片岩、硅化阳起石化蚀变岩等,该组地层是石英岩矿床的含矿层位,大岭(岩)组和龙北溪(岩)组地层受区域变质作用、构造变形作用改造;中二叠世文笔山组岩性主要为薄层状泥岩、含粉砂泥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园组,区内仅发育南园组二、三段,南园组第二段岩性主要为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岩,第三段岩性以流纹英安质(含集块角砾、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英安质(含集块角砾、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为主。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火山构造为主,寿宁—华安断隆带中部之汤头—大铭火山基底断隆带内。断裂构造以NE 向最为发育,NW 向次之;火山构造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南园组;在研究区东部大岭(岩)组发育有韧性剪切带。
研究区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以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中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此外还有大小不一的岩脉,包括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流纹岩脉、闪长岩脉。其中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出露面积最大,为琼溪岩体,岩体在区域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下,呈北东向长条状展布[5]。
矿区内出露有新元古代龙北溪(岩)组(Pt31-2l)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园组第三段(J3-K1n3)。
(1)新元古代龙北溪(岩)组(Pt31-2l)。为一套形成于陆源浅海—半深海相沉积环境的泥砂质碎屑岩—硅质岩建造。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岩石组合为深灰色黑云母斜长(二长)变粒岩夹浅灰白、灰白色巨厚—块状(纯)石英岩、灰黄色-墨绿色条纹状(条带状)透辉石英岩,厚度大于929.4 m。呈一紧闭向斜构造,各部位产状变化大。东翼北部(河空采场一带)地层倾向47°~108°,倾角陡或近直立,一般65°~82°;东翼北部地层倾向280°~285°,倾角50°~60°。西翼北部地层倾向20°~50°,倾角41°~60°;西翼南部地层倾向44°~70°,倾角41°~68°。向斜核部(中南部)被花岗岩吞蚀,没有保留。该地层被较晚期的花岗斑岩脉群沿北东—北北东向薄弱带贯入。
(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园组第三段(J3-K1n3)。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英安(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夹中薄层状灰黄色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含砾杂砂岩等。地层产状倾向100°~135°,倾角30°~47°。南园组或不整合于龙北溪(岩)组上,或与龙北溪(岩)组断层接触。
区内发育有一组北东向断裂构造,为F1正断层,褶皱不发育,见图2。
图2 长坂矿区地质简图
F1断层:位于矿区西部,断层延伸长度超过2 km,断裂带为构造角砾岩,宽约1 m~3 m。总体走向为北东向25°~33°,倾向北西327°~335°,倾角75°。在研究区北部龙北溪(岩)组和南园组的分界,切断石英岩矿体往深部延伸。
断裂两侧围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矿石较破碎。节理(裂隙)主要有两组,北东向产状310°∠73°,密度为8 条/m~10 条/m;北西向产状55°∠70°,密度为15 条/m。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晚侏罗世正长花岗岩—琼溪岩体(ξγJ3)。此外,零星出露花岗斑岩脉(γπ)、闪长玢岩脉(δμ)。
琼溪正长花岗岩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西部、中部。呈岩株或岩枝出露。中细粒花岗岩结构,局部见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钾长石40%~50%、斜长石25%~30%、石英25%~30%、黑云母少量。矿物粒径较小,粒度均匀,一般0.5 mm~2.0 mm。局部有少量石英晶体较大,晶径3 mm~5 mm,呈似斑状,占2%~5%。
花岗斑岩:呈脉群产出,主要沿向斜轴部侵入。长200 m~1 000 m,宽5 m~90 m。走向主要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倾向北西或北北西。岩石新鲜呈浅肉红色,风化后呈灰白色。岩石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为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粒径0.5 mm~8.6 mm,含量约40%。正长石呈柱状,负突起,具卡律双晶,一级灰干涉色;斜长石呈板柱状,具钠律双晶,有些颗粒被绢云母和微粒石英混合体取代;石英呈六方双锥状,具港湾状溶蚀边;黑云母呈片状、褐色,具完全解理,平行消光。基质具微假球粒结构,多由长英质假球粒组成,具轻级绢云母化、硅化,含量约60%。
闪长玢岩:地表强风化,呈土状,砖红色。原岩为灰色、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多为长石、石英和角闪石,基质为细粒结构。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陡—近直立。
长坂石英岩矿体赋存于新元古代龙北溪组中,根据钻探、槽探及地表自然露头,揭露2 个石英岩矿体,编号为Ⅰ号和Ⅱ号,见图3。
图3 长坂矿区-1 线剖面图
Ⅰ号石英岩矿体:规模较小,出露于矿区北中部新元古代龙北溪(岩)组中,勘探线-3 线~-1 线附近,与Ⅱ号矿体近平行分布。由ZK2 和ZK4 钻孔揭露。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走向150°,倾向60°,倾角70°~80°。控制矿体走向延伸100 m,倾向延深6 m~12 m,控制矿体真厚度4.32 m~5.81 m,平均5.07 m。赋矿标高+369 m~+462 m。矿石品位:SiO290.91%~98.82%,平均94.65%;Al2O30.32%~0.89%,平均0.55%;Fe2O30.24%~1.90%,平均0.83%;CaO 0.08%~0.16%,平均0.12%;P2O50.018%~0.035%,平均0.026%。矿体底坂顶均为黑云母斜长变粒岩。
Ⅱ号石英岩矿体:规模较大,出露于矿区北中部新元古代龙北溪(岩)组中,勘探线-3 线~5 线附近,往南、往东被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侵蚀。浅部由TC1、TC2、TC3、TC4 和TC5 等5 条路壁探槽控制,深部由ZK1、ZK3、ZK101、ZK302、ZK501 等钻孔揭露。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走向130°~160°,倾向40°~70°,倾角65°~80°。控制矿体走向延伸400 m,倾向延深9 m~35 m,控制矿体真厚度7.46 m~31.99 m,平均16.09 m。赋矿标高+372 m~+610 m。矿石品位:SiO290.03%~98.95%,平均94.95%;Al2O30.13%~1.12%,平均0.47%;Fe2O30.08%~2.34%,平均0.73%;CaO 0.06%~1.84%,平均0.23%;P2O50.01%~0.32%,平均0.027%。矿体顶板为黑云母斜长变粒岩,底板为花岗斑岩、黑云母斜长变粒岩。
(1)矿物成分。石英岩矿石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90%),少量的透辉石(1%~3%)、绢云母(1%~2%)和铁质(0.3%~2%)。
石英:多为细粒级,少量微细粒级。前者呈他形粒状,可见次生加大边,粒径为0.1 mm~0.5 mm,具波状消光,个别颗粒碎化,为石英砂粒变质而成。后者呈微粒状,分布于细粒石英变晶粒间,为原岩硅质胶结物变质结晶而成。
透辉石:淡褐色,微粒状,粒径多为0.01 mm~0.10 mm,为原岩泥质胶结物受热液交代而成。
绢云母:呈鳞片状,以星点状或小团块状集合体分布,为原岩泥质胶结物变质结晶而成。
铁质:呈粉末状,不均匀散布于细粒石英粒间。
(2)结构构造。石英岩矿石为灰白、乳白色,微~细粒变晶结构,局部可见细晶~隐晶状交代结构及变余结构等,块状构造。
(3)矿石化学成分。根据矿石化学测试结果,矿石化学成分平均值见表1。矿区矿石质量好,其有益成分SiO2含量高,其他成份如Al2O3、Fe2O3的含量符合要求,而有害成份Cr2O3、P2O5、TiO2、CaO 等含量甚微。
表1 长坂石英岩矿床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单位:ωB/10 -2
矿区石英岩矿石工业类型属沉积变质型,石英岩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石英岩。矿石质量可满足冶金(熔剂)用硅质原料的质量要求。
区域构造位于寿宁—华安断隆带中部之汤头—大铭火山基底断隆带内。区内构造与岩浆活动强烈,构造活动在印支期及燕山期达到最高峰,印支期以隆起—伸展构造为主要特征,燕山期以地垒式断隆为主要特征[6]。区内变质作用也较高,变质作用所需要的能量由区内岩浆能提供。
隆起—伸展构造主要由核部、主滑脱面和盖层组成。核部主要为大岭(岩)组、龙北溪(岩)组及三叠纪中酸性侵入岩;主滑脱面处于基底与盖层中间,主要为剥离断层带和中间润滑层;盖层为晚古生代—早三叠世较为完整的沉积地层。早中侏罗世沉积地层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地层覆盖在汤头—大铭火山基底断隆带之上及两侧。
印支运动使研究区在水平伸展作用下,深部岩浆隆起造成变质岩基底和上覆沉积盖层抬升。燕山早期,汤头—大铭火山基底断隆带构造环境较为平稳。燕山中晚期,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导致该带继续抬升,在两侧地层牵引下,发生脆性破裂,使两侧形成压剪性断层,断裂活动为“地垒”构造型式,具体表现为带内抬升外侧滑落。
本区龙北溪(岩)组由黑云母斜长(二长)变粒岩、石英岩、透辉石英岩组成,系一套形成于陆源浅海—半深海相沉积环境的泥砂质碎屑岩—硅质岩建造。原岩以硅质岩为主夹含铁质砂泥岩等,在经区域变质作用后形成龙北溪(岩)组变质岩,变质程度为高绿片岩相[6-7]。因此,本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龙北溪(岩)组变质成矿前的原岩,即硅质岩类沉积岩。
本区新元古代沉积大岭(岩)组、龙北溪(岩)组地层,其中龙北溪岩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硅质岩为主夹砂泥岩。晋宁期可分为2 个世代的构造变形,本区经历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加里东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对晋宁期变形变质的叠加改造,本区伴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6-9]。在晋宁期、加里东期这2 个主要变质变形期形成了本区大岭(岩)组、龙北溪(岩)组变质岩,长坂石英岩矿床位于龙北溪(岩)组变质岩中。
(1)长坂石英岩矿体赋存于新元古代龙北溪(岩)组地层中,明显受层位控制,汤头—大铭火山基底断隆带对本区石英矿床具有较大的控制作用。
(2)根据成矿的物质来源、成矿方式、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本区原岩为一套浅海—半深海相沉积硅质岩夹砂泥岩,受后期区域变质作用改造,成因类型应为沉积变质型石英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