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实训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01-10 20:13:57刘芳芳李琳荣郭文娟杜彩凤严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诊断学实训教学内容

刘芳芳 李琳荣 郭文娟 杜彩 凤严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山西 太原 030619)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针推、养生、康复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等基本诊察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常用辨证方法的基本知识,构建临床辨证思维的基本模式,并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辨证方法,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等中医基础课程及其他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实训课教学现状

要学好中医诊断学,仅依赖从课堂书本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要求,临床辨证思维的训练、医患沟通的技巧以及其他许多与医学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无疑都要从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中医诊断学临床技能实训课为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四诊技能实训和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的中医整体观念提升及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此息息相关。目前中医诊断学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时数及条件有限,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严重不足。

1.1 实训课时和实训项目少 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缺乏规范和新意 学生对实训练习缺乏重视 从课程设置上来讲,中医诊断学总课时80 学时,理论课时64 学时,实训课时16 学时,实训项目4 个,每个4 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实践训练的需要。

1.2 实训内容缺如 教学方法单调 如望诊实训仅以舌诊为主,切诊以切脉为主,其他内容如望面色、听声音、嗅气味、问诊、按诊等均因时间和条件所限无法进行专门训练,只能在四诊综合训练中笼统而过,学生上课感觉无所适从,达不到培养学生四诊技能和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目标。

1.3 实训条件较差 学生积极性不高 舌诊实训仪器老旧,脉诊仪数量太少,模拟训练时间不足,辨证训练软件不到位,只能采用PPT 演示病案分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实训课教学改革

针对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程展开教学改革尤为重要,主要围绕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对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2.1 教学目标 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实践技能及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

2.2 教学内容改革 实训教学内容注重临床专业学生诊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绘制中医诊断学实训课教学的思维导图。实践技能课程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理论课程中能否及时地掌握好相关知识要点。带领学生们绘制一幅四诊技能实训教学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纲挈领地复习相关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形成发散性学习思维,真正体现实践教学的意义。如果仅仅只是简单机械地把学生带入实训室,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恐怕从一开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逃课、厌学事件的发生也就难以避免,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达不到培养学生的预期效果。

2.3 教学手段改革 运用各类模拟诊断仪器。充分利用数字多媒体及各类模拟仪器,以其强大的图片、声音、波形等模拟能力解决因中医诊断理论过于抽象、诊断依据多为定性标准以致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通过一张张图片,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望诊的相关要点,轻松辨别神、色、形、态、头面、五官、舌形、舌质、舌苔等感官信息;利用声音模拟设备,感受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声音变化情况,理解声音、语言、呼吸以及其他声音的具体临床意义;借助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人机对话程序,规范问诊流程,有目的地收集病史信息,减少出现东问一个,西问一个或漏问的情况;凭借脉诊仪的快读波形模拟能力,加上带学生进入医院展开临床见习,更加真实地熟悉各种脉象[1],帮助学生理解28 种脉象的具体含义及主病规律。

2.4 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小组讨论及情景模拟教学法[2]。小组讨论及情景模拟是确保中诊技能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让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还能带动大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沟通等。

采用小组讨论及“模拟诊室”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3],实景模拟,相互诊病,再由小组选出的宣讲代表为“标准化病人”现场诊病并讲解,其他学生在旁观看,又进行了一次模拟训练,授课教师边指导边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讲解,并适时提醒学生诊察病人时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辨证的思路。分组模拟训练,学生代表宣讲及学生自主考评的实训模式,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团队协作意识。小组中模拟演示的学生将收获更大,这是一次难得的综合能力锻炼和自我超越的机会。实训授课分小组进行,对同一实训内容的不一样的重复演示和宣讲,学生会一次比一次讲得好,在此期间教师给予学生的鼓励指导,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且能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医诊断学的临床实用价值,学有所用,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提升中医思维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教师以身作则,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培养中医诊断思维,通过模拟病人考查实践水平。

2.5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单纯的理论考试或孤立的四诊信息辨别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下中医诊断学四诊技能实训课程的相关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四诊合参的临床实践能力,在评价体系的制定及修改过程中,应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着眼于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的相关要求为落脚点,重点评价:(1)四诊技能操作情况;(2)四诊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其中,情景模拟四诊信息采集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团队合作,由学生相互考评,自主打分,以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3 小结

中医诊断学实训课,对于提升学生临床四诊及辨证论治等相关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开展该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就显得尤为迫切,教研室及教师应积极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结构性改革,努力让优质的中医基础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实践及科研工作。中医诊断学实训课教学以培养高质量中医药学人才为落脚点,梳理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先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实训课上多动手、多实践。考核与考评模式结合过程性评价,注重临床专业学生诊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猜你喜欢
诊断学实训教学内容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