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1-10 19:33:46陈寒昱夏宝妹张浩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治疗学治疗师胜任

陈寒昱 夏宝妹 袁 丹 张浩文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 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 3.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在内科康复及围手术期康复迅速发展、残疾人群体和亚健康人群体日渐庞大、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我国康复医疗需求骤增。虽然我国有300余所高校设置了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技术相关专业,正在筹建中国康复大学,但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现有康复医师数约占基本人群的比例为0.4∶10万,仍存在较大的缺口,针对康复治疗师的规范化培训亦尚未普及。

纵观传统的康复治疗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已逐渐暴露出学生临床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医疗责任感淡化、医学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学术研究与自身发展意识薄弱等问题。目前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与服务质量均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如何提高康复治疗师的医疗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及文化氛围中,能胜任岗位需求且取得优秀成绩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多基于个体、岗位的技能系统,以岗位胜任力模型展开,可通过技能、个人特质等度量、区分绩效表现的特征[1,2]。作为医疗技术型岗位,康复治疗师岗位与临床医师岗位要求相似,要求工作者在康复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学术知识、临床思维、技术手段、交流沟通技能、情感表达、价值取向、个人体悟使所服务者受益,对岗位胜任力的需求强烈[3,4]。

胜任力作为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特征[5],为康复治疗师培养方法改革开辟了新思路,为“双一流”背景下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方法的完善与创新提出了重点方向。笔者结合岗位胜任力模型,以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探索为契机,积极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改革。

1 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载体 努力转变教学理念

纵观国内外康复治疗学发展、医学培养模式变化格局及医疗卫生行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教育部康复治疗学专业认证标准,深化康复治疗学教育改革当从教学理念转变出发,以岗位胜任力为载体,突破传统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6],理论、实践相结合,鼓励并引导学生早期参与临床康复工作,中期回归基础学习,后期深化康复、干预工作,加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实践,重视学生康复治疗能力、预防干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康复保健能力、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此外,转变教学理念一方面要继续开展专业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另一方面更应倡导综合素质教育,坚持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实际运用与科研创新的辩证统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康复科学知识和医学人文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医德素养、人际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创新精神、协调管理能力及团队意识。

2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 全力构建新型康复治疗师课程体系

康复治疗师的岗位胜任力主要指基于自我概念、知识、技能、特质、动机等能胜任临床康复工作的综合能力。以此为导向的新型康复治疗师课程体系构建当对原有课程体系加以优化、整合,实行模块化教学,覆盖到治疗师每个操作所需岗位胜任力的每个方面。课程体系的主要模块当包括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外语课程和科研创新模块[7]。

专业课程模块中主要以必修课、选修课等向学生传授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多学科研究前沿,夯实康复治疗学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课程模块中当以课堂内的教学实验、医院内的教学实验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模拟教具、教学医院或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临床康复思维、康复诊疗技术、信息化系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综合素质课程模块中则通过康复医学发展史、医学法律法规、医学心理学与伦理、沟通技巧等课程,使学生从整体把握康复治疗学的发展历程、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更好地以人为本开展康复治疗工作。外语课程模块、科研创新模块,主要通过语言学习、科研项目的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3 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是践行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充分实现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的构建主义学习对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尤为重要。目前高等教育中倡导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案例式教学、翻转课题等教学方法均十分实用于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师教学。

除了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教学方法上当与时俱进,引进新技术手段、软件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解剖系统、实训模拟演示、模拟医院演示等。虚拟现实康复系统已引入康复训练,在教学中引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技能要点的理解,熟练技术操作,提升学习效果,也是对目前先进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的一种演练。

在教学方法改进过程中,必将同步培养适合整合课程的师资,形成新的教学团队[8],整合师资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践教学方面,基于传统带教基础,师生双向自愿选择前提下推行导师制可更好地因材施教。

4 以先进评价理念为指导,切实改革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

合理的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能及时、真实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以考评促进教学提高,主要倡导PDCA循环式动态管理机制下多维度的形成性、发展性和终结性评价。目前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岗位胜任力考评的具体实现方式。

形成性评价中应注重在教学、实践场所对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进行持续地观察,可通过操作技能的直接观察评价、学校举行的模拟临床演练、医院举行的迷你临床演练、主观-客观-分析-计划(SOAP)病例汇报等方式[9]综合考核,教师、学生、教学督导或者上级医师、同事、护士、患者等多方评价等形式评价。以期末考试、出科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促进岗位胜任力导向教学的实施,当与理论、技能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内容设计上应多采用基于临床情境的案例分析,技能考试中则更应多地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形式,考核临床康复技能的同时予以考核医患交流能力、医护合作能力、医德素养等。

5 以规范化培训为契机 有机衔接院校与毕业后医学教育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康复治疗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但实际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距岗位胜任力的实际要求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不能止步于院校教育。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规范化培训是2大教育阶段衔接的重要过渡。

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源自标准化医生培养模式,对康复治疗师的培养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但目前尚未普及。2017年11月首次通过的《中国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共识》中专家指出可针对当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或首次获得治疗师岗位的历届毕业生开展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岗位任职基本能力培训[10]。如何结合康复治疗师的个人特质、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治疗学的学科特点更好地开展规范化培训,并以此提高康复治疗师岗位胜任力,相关研究报道目前极少。

经典的国际医学教育岗位胜任力模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从每项胜任力的能力要素群出发,基于培训过程进行表述和定义的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的6项核心胜任力ACGME模式[11]。笔者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特点,提炼了康复治疗师岗位胜任力特征:临床康复基本能力、临床康复思维能力、康复治疗师职业精神与素质、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在此9大能力要素群基础上,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引入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将成为规范化培训推进的有力手段和有效考评方式,能促进治疗师岗位胜任力的迅速提高。

文献计量法研究报道显示胜任力在卫生领域应用、研究较多的为护理学[12,13],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模式。但岗位胜任力对于医疗技术型岗位的康复治疗方向人才尤为重要,是遵循医学教学规律,提高康复治疗师综合素质,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加强卫生行业系统共同协作,平衡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发现,提高医疗卫生体系效率的有效措施。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入研究并推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进一步提高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质量并实现职业素质养成的一贯化[14]。

猜你喜欢
治疗学治疗师胜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护理(2019年12期)2019-02-11 07:21:11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上海护理(2017年4期)2017-04-02 18:33:42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上海护理(2015年1期)2015-04-03 13:49:20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学术交流(2015年1期)2015-02-25 12:47:32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5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