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倩 刘同亭 赵 祯
(1.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8 级,山东 济南 250014;2.解放军第960 医院消化科,山东 济南 25003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慢性的顽固性疾病,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尽异常感,大便干硬,需用手协助排便,每周自发排便不超过3 次[1]。中医诊断中根据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证候,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便秘”范畴。
我国各时期对便秘都有相关论述,历代各位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虽有不同的见解,但机制相同,普遍认为便秘是由外感邪气、情志不畅、饮食所伤、体虚倦怠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肠传导功能失调,病位虽在大肠,同时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的功能失职有关,故从相关脏腑论述便秘的发病机制。
脾为阴脏,主运化水饮,有利于大肠充分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胃为阳腑,主通降下行,有利于大肠排泄糟粕,《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胃强则脾弱,胃热过盛、脾阴不足可导致大便干燥而坚,因此便秘与脾胃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可调畅一身气机,以助大肠传导糟粕,也可助脾胃运化、使水谷精微化生有源,亦可助胆汁排泄,促进运化,有助于大肠中糟粕的形成和传导。《症因脉治》云:“诸气弗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由此可知肝郁气滞,大肠气机不通,则导致便秘。《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表明肾和二便密切相关。因肾主水,主脏腑气化,五脏的阳气有赖于肾阳的激发,故肾阳不足,则脏腑失去温煦,肠道蠕动减慢,大便凝结不通;五脏的阴气有赖于肾阴的滋养,故肾阴不足,则肠道失去津液的滋润,亦可影响大肠传导。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可推动大肠排泄糟粕,因此肺气虚可导致大肠无力传导,肺气壅塞则大肠气机不通畅,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与肺密切相关,如《医方集解》曰:“金为生水之源,寒水生化之源绝,不能灌溉周身,荣养百骸……在下则肠枯便秘”,因此肺脏功能失调可导致便秘。
临床上医家对便秘的辨证分型有不同的认识,但现在普遍认为其病性可分为虚实,虚证当辨气虚、阳虚、血虚及阴虚的不同,实证包括气秘、热秘和冷秘。气虚秘多表现为患者有排便感,但排便不通畅,尽力排便后可出现汗出短气;血虚秘多表现为大便干,面色无光泽,口唇颜色较淡;阴虚秘多表现为大便干硬,如羊屎状,潮热盗汗;阳虚秘多表现为大便不能正常排出,小便清长,四肢不温;气秘多表现为大便干结,有便意却难排,经常嗳气;热秘多表现为大便秘结,口干口臭;冷秘多表现为排便困难,腹部胀满拒按。
3.1 内治法
3.1.1 从脾胃论治 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节气机之升降,因此大肠传导功能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多采用健脾和胃、益气通便等治疗方法治疗便秘。吴凤钏[2]认为功能性便秘的总病机为脾气不足,治疗予补中益气汤加减,研究可知补中益气汤可通过增加血清SP 含量、降低MTL 含量以改善胃肠激素含量,从而推动胃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陈林等[3]认为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要与脾虚不运有关,予加味白术汤以健脾促运、润肠通便,缓解患者的便秘情况,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1.2 从肝论治 因百病生于气,肝主气之疏泄,所以大肠的气机升降与肝脏密切相关,临床上多采用疏肝理气通便的方法从肝论治便秘。对肝气郁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应以疏肝理气、润肠通便为主,张薇薇[4]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加减可明显减轻肝气郁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状况,有助于排便。胡苑坷[5]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治疗后患者的便秘症状有所缓解,改善抑郁、焦虑情况,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3.1.3 从肺论治 因肺热可通过经络移于大肠,肺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肺功能正常则大肠得以濡养、糟粕得以排泄,临床上多采用清肺、宣肺、润肺等方法从肺论治便秘。史纪教授治疗肺热型小儿便秘时,侧重于从肺入手论治,以清肺泻火、通肠导滞为治疗原则,亦运用“提壶揭盖法”以宣肺而调畅全身气机,使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助于排便[6]。吴继萍教授在“肺肠同治”治法的指导下予麦门冬汤合增液承气汤治疗阿卡药物导致的阴虚便秘,结果表明麦门冬汤合增液承气汤在不影响阿卡类药物止痛的情况下可有效缓解便秘、头晕、耳鸣等症状,且对肝肾功无损害作用,安全高效,为治疗便秘提供了新的思路[7]。
3.1.4 从肾论治 因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阴阳,肾阴的濡养、肾阳的激发与大肠的正常传导有关,临床上多采用温肾助阳、润燥通便等方法从肾论治便秘。右归丸具有温肾助阳的功效,朱波等[8]予右归丸治疗功能性便秘大鼠,治疗后大鼠小肠推动率加快,血清SP、VIP 含量减少,NO、5-HT 水平上升,因此可知右归丸可能通过改变肠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患者便秘。因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退化,以肾虚为主,故老年人便秘多因肾精亏虚而致,贺平教授治疗老年性便秘以补肾益精为主,辅以润肠通便,方剂以济川煎加减为主,方中重用肉苁蓉,助阳又滋阴,故使肠腑运行、肠道得润,大便自通[9]。
3.1.5 从三焦论治 因三焦是一身之气运行的通道,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中焦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下焦分别清浊、排泄糟粕,三焦功能失调则大肠不能正常传导,临床上多采用宣上、畅中、渗下的方法从三焦论治功能性便秘。彭勤燕等[10]从三焦论治功能性便秘,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上焦气闭、中焦湿热或下焦虚寒相关,治疗前先辨病位,治疗予桂枝汤加减以调营卫、宣上焦,三仁汤以祛湿清热、宣畅气机,右归丸以温下焦、散寒凝。田振国教授认为便秘与三焦气涩、气机不畅有关,在三焦辨证的指导下予“养荣润肠舒”以补肺强肾、调肝理脾、润肠通便,三焦功能正常则大肠气机条达舒畅,即可正常排便[11]。
3.2 外治法
3.2.1 针刺 针刺是将细小的不锈钢针按照一定角度、一定深度插入穴位,通过各种补泻手法或电刺激针头来达到得气的感觉,包括疼痛、麻木与肿胀等。针刺在数千年前即被用来治疗消化疾病,如便秘、腹痛及腹泻等[12]。如吕建琴等[13]采用电针深刺双侧上巨虚、天枢、腹结穴以治疗功能性便秘,治疗后可知针刺可使患者排便频率增多,缓解排便费力情况,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姜莎莎[14]运用电针针刺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双侧足三里与天枢穴,实验结果显示电针可升高结肠组织中结肠5-羟色胺受体(5-HT3R)与5-羟色胺重摄取转运体(SERT)的含量,加快胃肠道蠕动,因此电针可能通过调节5-HT 传导通路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改善患者便秘情况。总而言之,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简便、高效及安全的作用。
3.2.2 推拿 推拿是运用各种手法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或部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周小琴等[15]运用小儿推拿及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方法治疗,结果表明小儿推拿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小儿推拿治疗后复发率更低,儿童与家长更易接受。对于老年性功能性便秘,高燕春等[16]运用四海理论指导下的三部推拿法和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对比结果可知,推拿治疗老年性功能性便秘效果更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2.3 埋线 埋线是指用羊肠线或各种可吸收线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植入特定的穴位,对比针刺而言埋线对穴位的刺激更持久且柔和,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作用。薛奇明等[17]采用针刺与埋线方式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针刺、埋线皆选择双侧腹结、天枢穴,结果埋线治疗的患者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的患者,因此证明埋线可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自主排便次数。陈利芳等[18]采用埋线和口服乳果糖方法治疗女性功能性便秘,对比二者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在改善患者大便困难程度、大便性状等方面埋线效果优于口服乳果糖,因此简易的穴位埋线在治疗女性功能性便秘方面效果明显,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4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将中药贴敷于一定的穴位上,经皮肤吸收的药物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孟肖蒙等[19]用中药贴敷双侧天枢穴治疗功能性便秘大鼠,治疗4 周后可知穴位贴敷可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增加结肠肌间神经丛VIP、SP 的含量,因此证明穴位贴敷可通过调节肠神经递质来增加结肠动力,进而改善功能性便秘大鼠的排便情况。余尔慧等[20]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组予中药贴于神阙穴治疗,对照组予乳果酸口服治疗,治疗后对比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从而证明中药脐贴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明显优势,且无不良反应,便捷高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通过汇总近几年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总结出功能性便秘可能发生的病因病机、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高效、便捷、不良反应少的作用,且中医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不局限于一种,可多种治疗方式联用。但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而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治疗的作用机制可再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