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枢转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

2023-01-10 07:27:04刘剑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肺失伤肺扶阳

刘剑明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呼吸科,辽宁 沈阳 11010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以慢性、顽固性咳嗽为特征或惟一表现的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1],常在运动、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味、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在夜间或凌晨加剧,发作大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多发[2],是成人慢性咳嗽的首位病因[3]。CVA 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一样,也是持续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若失治误治,则经久不愈,迁延终致支气管哮喘、慢阻肺,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常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4],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作用较大,且病情容易反复,难以彻底根治。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优势明显,笔者应用扶阳医学扶阳枢转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将此法阐释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名

中医古籍中,未有与CVA 相对应的中医病名的记载,但根据临床症状中有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等CVA 发病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人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也有人认为CVA 和典型哮喘一样皆属中医学“哮喘”范畴。晁恩祥[5]认为CVA 以咳嗽为其特点,以风为本,故有“风咳”之状,此病虽属哮喘但以咳为主,故名暂为“风咳”。李立新[6]认为其以咳论治疗效不佳,CVA 应以哮述其本,以咳名其状,故中医病名称“哮咳”更为确切。哮喘病学提出CVA 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7]。现代医家还有将其命名为“感染后咳嗽”“哮喘性咳嗽”“痉咳”“类百日咳”“阵发性咳嗽”等。现仍未有统一病名。笔者认为,临证中患者症状表现各异,咳嗽与哮喘均可论治,不必拘泥病名,《黄帝内经》云:“异病同治,同病异治”。需依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

2 病因病机

近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多,认为本病发病多由以下原因导致:(1)风邪犯肺: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邪直接伤肺,或外感失治,风邪郁闭毛窍,肺主皮毛,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并有风邪善行数变、风性善动挛急的特点,起病多以阵咳、挛急性咳嗽或者咽痒为症状。(2)寒邪干肺:《黄帝内经》云:“形寒饮冷伤肺”,寒邪,包括外感寒邪,寒邪损伤卫阳,寒性收引,闭塞毛窍,致肺失宣降,饮食生冷食物或应用寒凉药物致寒邪循经伤肺导致肺失宣降发生本病。(3)燥邪伤肺:肺为娇脏,外感燥邪伤肺或体内阳虚不化气,气不蒸腾,肺失濡润,或外邪入里,化热生燥,燥易伤肺导致肺失宣降而发病。(4)脏腑功能失调:情志不遂,肝气郁滞,郁而化火,肝火犯肺导致肺失宣发肃降;饮食不节,伤脾胃,母病及子,或脾虚不化水湿而生痰,肺为储痰之器,痰饮蕴肺至肺失宣发肃降而发病。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依据《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思想,结合现代人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特点,空气雾霾,属浊气,长期吸入耗伤肺气,加之长期熬夜,情志不畅,耗伤大量阳气,长期应用抗生素耗伤阳气,嗜食肥甘,以酒为浆,进食生冷消耗阳气,阳气亏虚,不能化气行气,导致经络不通,卫阳不足,不能驱邪外出;认为本病阳气亏虚是发病之本,同时外感风、寒、燥、浊等邪气伤肺气导致肺失宣降而发病。若只祛邪虽可缓解症状,但易反复,因此必须扶正与祛邪标本兼顾。

3 辨证治疗

依据《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理论,结合本病阳气亏虚为本,感风、寒、燥、浊气之标的发病特点,执简驭繁,一以贯之,以扶阳医学之扶阳枢转法治疗本病,本法以四逆理中法为本扶助阳气,佐以麻杏竹甘法枢转外邪,标本兼治,外邪伏邪一网打尽,使阳气足,驱邪外出,永绝后患。方剂组成:制附片、辽沙参、炙麻黄、杏仁、肉桂、补骨脂、白术、陈皮、防风、小茴香、鲜竹沥、生姜、炙甘草。方中制附片、生姜、炙甘草为四逆汤补阳气,对于不耐附片剧烈之药性者,可应用鹿角片替代,鹿角片合辽沙参法于孙思邈的任督汤,以任督二脉之气带动六经之气运转,填精透邪,祛邪而不伤正;肉桂、补骨脂合辽沙参、白术、生姜、炙甘草意为理中汤以补脾阳,使先、后天得补;炙麻黄、杏仁、鲜竹沥、炙甘草法于麻杏石甘汤之意,清肺邪、镇咳喘,化顽痰为水,因石膏大寒伤胃气、耗损阳气故以鲜竹沥替换;白术、陈皮意为扶阳医学桂枝法之意调和营卫;小茴香温胃暖肝。辨证加减:(1)风邪为主,酌加黄芪,合白术、防风意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2)寒邪为主,去生姜,换干姜,酌加巴戟天、菟丝子等药物;(3)燥邪为主,酌加油厚朴、木蝴蝶等药物化燥;(4)肺热为主,酌加黄芩等药;(5)肝气犯肺为主,酌加郁金等药物。

4 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外治法对本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外治法中穴位贴敷对本病治疗效果显著,外治法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穴位贴敷不仅在呼吸系统疾病应用广泛,其他疾病也可用之。本病应用穴位贴敷,药物多选择:细辛、白芥子、干姜等,通过温阳辛散药物刺激与肺经相关的经脉,辨证选穴,起到激发经气、阳气,达到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力而改善患者症状,也体现出外用扶阳的理念,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症状。

5 验案举隅

病案1:患者赵某,女,36 岁。2019 年10 月12 日初诊:间断咳嗽、咳痰半年。半年前新房装修后出现咳嗽、气短、痰少、咽喉不适,接触特殊气味后上述症状加剧。近因工作加班劳累后咳嗽加重、白痰、气短不适、夜晚较重、怕冷、平卧时可听到哮鸣音。查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腻,脉细。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西医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咳嗽病。治以温阳化痰,祛风解痉,宣肺止咳。处方:制附片45 g(先煎2 h),辽沙参20 g,炙麻黄15 g,杏仁20 g,白术30 g,陈皮20 g,防风15 g,白僵蚕10 g,干姜30 g,炙甘草15 g,鲜竹沥液90 mL兑付。水煎服,7 剂。嘱患者禁食寒凉水果,注意休息。患者反馈服药后3 d 咳嗽加剧,电话嘱其继续服药,5 d症状好转,7 d 症状消失。且再接触特殊气味没有不适症状发生。随访1 个月未再发作。

病案2:患者李某,女,56 岁,2019 年2 月3 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1 月余。患者1 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干咳,呈阵发性,夜晚尤甚,有喘鸣,遇冷空气加重,就诊当地医院查血液分析、肺炎支原体未见异常。肺部CT 未见异常、肺功能提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口服顺尔宁片、雾化可必特等药物治疗后略有缓解,药停仍反复。为求进一步治疗求诊中医药,刻下症见:阵发性干咳无痰、气短、夜间尤甚,平卧加重,遇冷空气加重,纳可,夜寐差,小便可,大便溏。舌体胖大,苔薄白,脉细无力。西医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哮病。治以温阳化痰,祛风解痉,宣肺止咳。方药组成:鹿角片60 g,辽沙参20 g,炙麻黄25 g,紫苏子30 g,炒白术30 g,肉桂25 g,陈皮20 g,防风25 g,白僵蚕10 g,地龙15 g,厚朴20 g,筠姜30 g,炙甘草15 g,鲜竹沥液120 mL兑付。7 剂。日1 剂,水煎服,早晚各1 次。穴位贴敷(大椎、肺俞、定喘、膻中、天突穴),每日3 次,每次20 min,注意观察皮肤,若出现发红则停止贴敷。嘱患者禁食生冷寒凉水果。2 诊(2 月11 日):服药后干咳明显减轻,对冷空气及刺激性气味无反应,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有力。效不更方,继服7 剂。3诊(2 月20 日):服药后干咳基本消失。随访1 个月未再复发。

6 结语

咳嗽变异性哮喘为现代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若久病不治,或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甚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中医药对本病治疗优势明显,根据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特点,本病以阳气亏虚无力驱邪为本,治疗以扶阳枢转邪气为大法,应用扶阳医学扶阳理中法联合麻杏竹甘法加减治疗本病,在临证中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肺失伤肺扶阳
扶阳解毒法联合免疫营养治疗对Ⅲ-Ⅳ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观察
吃梨润肺能止咳吗
兔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 04:37:54
肺癌燥邪之燥热属性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学病机的探讨∗
形寒饮冷则伤肺
父母必读(2019年6期)2019-07-25 08:52:40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热哮45例临床观察
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
急性咽喉炎中药方剂
中老年健康(2014年7期)2014-05-30 1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