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综合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复合优化设计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2023-01-10 04:45陈文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筑与文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门诊空间医院

文/陈文东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生导师 博 士 一级注册建筑师 高级工程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二院 副院长

谢 添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申沁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陈子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相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我国的医院建设规范和相关的设计思想是相对滞后的。面对城市中心区综合医院门诊楼的公共空间内复杂的功能构成和流线系统,建筑师需要有完善的设计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文章通过对城市中心区综合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复合优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城市中心区综合医院的门诊楼公共空间整体优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概念解析

1.1 研究对象

1.1.1 城市中心区的综合医院

按照国家《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14报批稿)》的规定,综合医院等级按综合水平可分为三级十等,其中三级甲等为床位数500以上的综合性大医院,且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区。三级甲等医院是城市大型医院,它们面向多地区服务,承担了国家比较主要的医疗服务任务,这些医院的医疗水平比较高、发展速度快、功能配备比较齐全,因而这些医院所服务人员群体的数量最大。所以文章的研究所界定的综合医院,主要是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1.2 门诊楼的公共空间

门诊楼的公共空间主要指三级S甲等综合医院的门诊楼内,各种不同的使用者均可到达的空间,而且在这类空间内一般不发生直接的医疗诊断活动;门诊楼的公共空间与门诊楼的诊室空间和医疗技术空间以及后勤供应空间等非开放空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它是各种独立的医疗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文章所讨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门诊楼内的公共空间,主要就是指在病患就诊过程中,对患者的就医效率和就医体验产生明显影响的门诊楼建筑的内部公共空间。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门诊楼内的公共空间包括了收费处、挂号处、取药处、候诊区(含门诊二次候诊及医技部候诊空间)、客户服务区等医疗服务空间,也包括了医院街、门诊大厅等相互联系的走道等交通空间,另外电梯厅、楼梯间和公共卫生间等辅助性质的空间以及门诊楼内部的室外庭院等自然景观空间都属于讨论范围。

1.2 概念解析

“复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一般解释为复合在一起,有结合起来的意思。例如常见的复合材料,就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合成的产品,复合材料的性能相对优越于单一材料的性能,其适用的范围更广泛。综合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的复合化是指,随着经济、文化、信息、生活观念等的发展,门诊楼公共空间的存在形式趋向多元,具体表现为交通、功能、空间等各方面的复合发展,以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多样化的功能需求的目的。

复合优化主要针对成立时间为21世纪之前的既有综合医院。这些医院广泛存在于发展较好的城市老城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缺乏前期策划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想而导致综合性能低下,已经不适应当前及未来高品质医院建筑公共空间环境的需求。较之于拆除重建,对旧建筑的更新优化为当下既有医院改造的主流做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门诊部设计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综合医院门诊楼的发展有比较详细的研究,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及期刊都有涉及,也能体现时代发展的趋势,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门诊楼进行了研究。

马丽的《大型医院门诊大厅设计研究》[1]、黄印金的《岭南地区医院门诊部等候空间自然通风策略研究》[2]、杨倩的《基于效率评价的综合医院门急诊楼医院街的设计研究》[3]、李慧的《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策略研究》[4]分别从门诊公共空间中的门诊大厅、等候空间、医院街、交通空间出发,从环境行为视角、自然通风策略、效率评价等多方面、多视角地对门诊公共空间的某一部分进行了研究。

曾建松的《当代医院门诊楼设计的新观念初探》[5]、吴道民的《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6]、王旭光的《基于综合效率评价的大型医院门诊楼的设计策略研究》[7]、丁熙的《结合标识导向系统的大型医院建筑空间设计研究》[8]、傅琳的《信息化背景下医院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研究》[9]以及石婧的《基于流线组织的深圳综合医院公共空间改扩建设计策略》[10]则部分或全部以门诊楼整体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医疗建筑设计新观念、人性化、综合效率、标识导向、信息化、流线组织等多方面、多视角对门诊楼进行了研究。

曹雪姣的《广东地区医院门诊部公共空间自然采光设计策略研究》[11]、邹亚的《基于患者体验的综合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设计研究》[12]、张声扬的《大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实践与探索》[13]、吴铮的《基于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的门诊楼公共空间设计》[14]、刘婷婷的《综合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环境研究》[15]则与本文研究对象综合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大体相同,分别从现代医学模式、公共空间环境、人性化、自然采光、患者体验、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多方面、多视角地对门诊楼进行了研究。

2.1.2 复合化设计相关研究

笔者以“复合化、设计”为关键词,在国内学术期刊网的“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做模糊检索,得到有参考价值的期刊文献14篇,从2008年至今相继有学者提出不同类型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研究。在何欢的《社区体育中心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16]、李雨楠的《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社区体育中心复合化设计研究》[17]中,对体育建筑在空间的复合以及功能的复合还有文化的复合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思考。童敬勇的《基于复合化理念的高校教学区规划设计研究》[18]从规划层面提出校园建筑布局、功能、空间复合的若干要点;曹韫烨的《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企业大学校园设计研究》[19]则强调了校园建筑在社区融合与资源共享上的复合化设计;王怡静的《基于复合功能理念的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策略研究》[20]、吴思蒙的《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图书馆阅览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21]则分别强调了研究对象在功能、空间上的复合化设计;唐含一的《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22]从城市的复合化提出了会展建筑功能、空间、交通同城市相复合的观点;陈卓宇的《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优化策略研究》[23]立足于医院外部公共空间,提出了相关复合优化的建议。

纵观国内期刊文献“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复合化设计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目前对复合化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且上述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博览建筑和体育建筑以及会展建筑等领域,在医院建筑的复合化策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此类研究所涉及的功能、空间、规划、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复合化,对城市中心区综合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复合优化设计研究方法和思路具有探索和指导意义。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门诊部设计相关研究

国外对门诊部的设计研究开展较早。20世纪50年代,“技术至上”思想在医院建筑中盛行,医疗建筑的功能需求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普遍倡导不断优化医院内部繁琐的功能和复杂的流程模式,忽视关于医学治疗所依托的医院建筑设计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机变论”的提出明确了医院建筑的弹性应变与扩展,注重未来发展使用的可持续性。英国建筑师李维尔·戴维斯和约翰·威克斯主张将分散的各栋医院单体连接起来,从而创造出可持续扩展并能机动调节的医院联接体,提升医疗救治的高效性。

20世纪80年代,医院建设开始进入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美国学者恩格尔(Engel)指出医学模式应该更多地考虑医院内包括患者、医生、护士等在内的众多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关注以人为本的医疗环境建设,满足人们在医院环境中所产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样化的人性需求。

进入21世纪,随着绿色建筑、人工智能在建筑学界的深度普及与发展,医学模式开始转向更高人本需求以及全生命周期下的生态型及智慧型医院建设。医院公共空间的营造变得更加人性化、富有活力和生机。

2.2.2 国外复合化设计相关研究

国外对复合化理论的研究相较成熟,涉及城市设计、规划、建筑等多个方面。美国建筑师、设计师约翰·波特曼(John Portman)提出“协调单元”的思想,在城市旧中心区办公、居住、消费等功能单元间置入开放、共享、交流性的功能空间进行协调,使原本缺乏生机的城市空间重新激活[24]。波特曼设计的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大量供人休憩、娱乐和交往的“协调单元”同巨大的建筑体量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并促进交流的活跃场所。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在其著作《疯狂的纽约——一个追溯既往的曼哈顿宣言》(Delirious New York)中以纽约为背景,阐述了城市空间“拥挤文化”的现象,通过建筑空间多变使得同一建筑拥有更多不同内容,来达到使用者行为模式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其另一本著作《S,M,L,XL》则论述了不同尺度下城市建筑复合空间的多种设计理念与策略。

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在其《杂交建筑》(Hybrid Buildings)一书中论述了美国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城市、建筑的不同功能与空间在土地稀缺、经济利益、社会需求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相互杂交、共生,相互渗透并达到共享利益一致性的状态,城市空间和社会功能融入建筑内部达到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复合。

伦纳德·贝奇曼(L.R.Bachman)①在其《整合建筑——建筑学的系统要素》(Integrated Buil dings——The Systems Basis of Architecture)一书中深刻地阐述了“整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对各类型建筑系统技术与整合思想的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演绎推理,并总结了若干复合化的建筑设计方法。

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师、作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指出了绝对功能分区的不足并提出了功能“混合使用”的城市多样化理论。紧凑城市的功能混合通过在功能社区置入不同属性的其他功能类型并“混合使用”,以实现该地区文化、阶层等多方面的繁荣与发展。

结语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通过对城市中心区综合医院门诊楼公共空间复合优化设计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的整理,了解基本的和最新的研究动态,以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带来启示和借鉴,为城市中心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门诊楼公共空间的整体优化提供一些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注释:

①伦纳德·R·贝奇曼:休斯敦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也是该学院模拟模型实验的主任。他是一名注册建筑师,也是得克萨斯州很多建筑公司的技术顾问。

猜你喜欢
门诊空间医院
门诊支付之变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萌萌兔医院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认一认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