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感知的美术馆建筑开放性特征分析

2023-01-10 01:15郝文璟
四川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参观者开放性美术馆

郝文璟

(中国美术馆,北京 10001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发展,美术馆的建设不仅是国家和地区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而且推动着各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美术馆在改善城市文化环境和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被融入国家“四个自信”建设,而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正是文化自信最重要、最集中的体现。美术馆是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或一种文化在特殊历史条件和特定发展进程的浓缩与表达,美术馆经历了从以各时代艺术作品的收藏为核心,逐步发展到以公共教育为中心,进而发展为以观众欣赏体验为中心,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职能逐步显现。这种核心职能的转变不仅反映了美术馆自身的文化意义,而且通过艺术创作推动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复兴。

正如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在这一进程中,美术馆的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美术馆要建设以观众体验为中心,增强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这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其集中体现则是美术馆建筑的开放性问题。开放性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关注美术馆建筑中人的视觉体检、心理感受和行为活动,并以此为支撑,使人能更好地感受艺术个魅力和文化的熏陶。

1 视觉体验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视觉是人民感受外界事物,认知世界的重要形式。人们日常获取的有效信息有近八成来自于视觉,视觉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入人脑,人脑经过信息处理形成每个人特有的意识和经验,进而形成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这即是视觉体验产生的过程。

美术馆建筑作为人们欣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熏陶的场所,一直以来就是人们“饱享眼福”、享受视觉体验之处。对于绝大多数展品,人们对其的感知基本来自于视觉,通过对展品的观赏完成认知、学习的过程,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精神的一部分。同展品一样,美术馆建筑也是视觉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人们无法一次性完成对建筑视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是需要将其各个部分的视觉信息集中起来,通过大脑的处理,获得完整的空间视觉体验。要有意识地把握这种体验,可以从3个方面展开。

1.1 整体性

在美术馆建筑空间中,人们获取的视觉信息来自多个方面,如颜色、机理、轮廓、光影等等,这些因素给人传递的视觉感知体验也各有不同。当人们在建筑中逐渐获取这些信息时,就会将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美术馆建筑空间整体的感知,这也是所谓的视觉第一印象[1]。 可见,想要给参观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通过光线的变化,结合建筑材质、机理等因素,使光线投射于不同材质时,产生富于变化的阴影对比,这也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于美术馆空间的认知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一个综合叠加的有机整体。

1.2 动态性

人们在美术馆建筑空间中的体验,不是简单的静态观感形成的三维印象,而是时间和位置因素结合产生的综合效果。随着人们在建筑空间的移动,结合不同的观察时间,视觉感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在时间维度上,人的视觉体验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空间维度上,人的视觉体验同样是动态的,从而使视觉产生了流动性。参观美术馆的过程,正是人们用各自不同的行走路径,串联起不同的空间区域,并通过参观时间的不同、节奏的不同,使得整体过程形成连续的、动态的综合视觉体验。

1.3 引导性

视觉是引导人们行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其中指示牌的设置就是典型,通过标识告知人们即将发生的事件和可能发生行为[2]。 但是,这并不是建筑空间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引导功能。在美术馆建筑空间中,通过设置视觉的节点、通过空间的尺度感给人们的视觉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性,这是运用建筑手段对人们行为形成的引导。此外,还可以通过光线的控制,因为光是视觉的基础,人们在不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线中,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反应,例如,在较暗的环境中,人们往往具有趋光性。在美术馆建筑的开放性空间设置中,就可以利用人们这一行为特性展开空间布局。所以,通过是视觉的引导,能够丰富人们在美术馆参观过程中的空间视觉体验,为美术馆实现开放性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性支撑。

2 心理感受

美术馆参观过程中,空间体验的丰富性主要取决于参观者的心理感受。美术馆建筑的开放性理应充分考虑观众的这一感受,使其能以最佳的状态融入美术馆整体空间环境中。而人的知觉,诸如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等作为产生心理感受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如上文所述,视觉是人们认知事物最基础的环境体验,但其他几项因素也参与其中,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人们很难明确说出对美术馆空间的感知来自于哪一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对人们心理感受产生的影响。

所谓心理感受就是希望美术馆的参观者在建筑空间体验中,产生整体的感受[3]。 而且,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其体验也不尽相同,这种体验性的信息则需要通过建筑设计或空间设计的手段得以实现。除视觉外,听觉和触觉是人们在美术馆建筑空间中感知最多的2种体验,例如:人们对建筑材料表面材质质感和机理的触觉感受、对建筑内外水景等声景景观的听觉感受等。在美术馆建筑参观中,人们常专注于视觉上的感受,忽略了其他形式的体验,而要让人们开放心理体验,就需要开启参观者更多的感知。

在触觉方面,使用木质材料可以给人以温暖,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式的亲切感;使用光滑的材质,如石材、金属,则给人以触摸的冲动或一种稳重力量之感。可见,激发参观者的触觉冲动,可以让人们更有动力、更主动地体验建筑空间,通过皮肤的感受传达建筑和艺术的气息。在听觉方面,美术馆的开放性体现在通过建筑空间中声音氛围的控制营造一种特殊的听觉体验,例如:互动形式的场景设置,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等丰富观众的听觉感受,以此也能改善传统美术馆给人们形成的安静、无声的固有印象。听觉感知的获取不仅能拉近人们与建筑空间环境的距离,而且能激发人与人之间、人与展品之间沟通交流的欲望,从而增加美术馆空间中的互动场景。

由此可见,心理感受的开放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参观者多种感官的积极性,增加体验的感受,有效地表达和传递美术馆展品或展览主题的精神内涵,这种感受是因人而异的真实体验,是美术馆场景下建筑空间内化为个人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展览主题本身带给参观者最好的精神体验。这也正是当下美术馆建筑开放性特性需要赋予观众的。

3 行为活动

行为活动的开放性可以从2个角度理解,一是从美术馆建筑空间功能的角度,建筑空间功能的丰富和拓展,使观众来到美术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单一的参观某一个主题展览或欣赏某一件心仪的作品,而是可能以来访者的角度进行无关于参展的活动,比如在咖啡厅里交谈、在长凳上休息、在纪念品店中信步或者家长带领孩子互动玩耍等等,从而使观众到美术馆的目的性行为变得多样化。二是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开放性是建立在空间对人行为的引导上,通过空间的设计和变化,激发参观者不同的行为模式[4]。 例如:美术馆的外部空间提供给人们引导性的、自由活动的空间设置,通过室外景观、雕塑等设计给参观者更多接触美术馆、感受艺术氛围的机会;美术馆的入口空间可以通过引导性设计,激发人们进一步接近艺术的欲望和兴趣;美术馆内部则通过对序列空间的塑造或鼓励、或抑制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人们的心理因外现的行为而得以滋养,这也是建筑空间本身应该给予观众的。

可见,行为活动的开放不仅仅是建筑空间功能的开放与拓展,在某种意义上,其也是参观者心理感受开放性的升华,是心理感受外在的展现,同时也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建筑和艺术本身给予人们的综合性感受,进而更好地促进空间的开放性和引导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视觉体验、心理感受和行为活动是美术馆建筑开放性的3个递进层次,3个层次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当今的美术馆不再是从前一个存放展品的容器,而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交流平台,一个集合了收藏、展览、公共教育、受众体验、休闲乃至娱乐等诸多因素的社交场所。美术馆的建筑空间组织也从传统的、封闭的、固化的“方盒子”发展成为开放的、包容的、自由的展现城市文化和促进交流的场所,参观者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变成了文化参与的主导者[5]。 随之,美术馆出现了更多开放性更高的商业功能、公共服务功能、餐饮功能、商务功能等等。美术也被人们当作城市中别具一格的高档、高雅休闲之处和各地网红打卡地,甚至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娱乐氛围中提高观众的艺术修养,展现城市的文化自信,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参观者开放性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最美的蝌蚪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去美术馆游荡
脑洞大开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