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珺
糖尿病为我国第二大慢性疾病,中老年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需积极提升其防控水平[1]。2 型糖尿病为临床高发的糖尿病类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功能障碍等表现,可导致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常累及多脏器和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若不及时治疗,致死、致残率较高,需尽早干预治疗[2]。口服降糖药物是2 型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可有效发挥降糖效果,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状态,但其疗效有待提升,必要时应联合其他治疗药物[3]。甘精胰岛素(insulin,INS)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可改善胰岛素不足状态,成为糖尿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相对缺乏状态,补充甘精胰岛素可提升胰岛素水平,提升降糖效果,但口服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具体效果有待明确。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3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口服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2月本院建档且接受治疗的13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甘精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各68 例。非甘精胰岛素组男39 例,女29 例;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5.91±4.89)岁;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3.42±1.49)个月。甘精胰岛素组男38 例,女30 例;年龄53~78 岁,平均年龄(65.53±4.41)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85±1.9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中关于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②全程可配合治疗;③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并发症者;②近1 年内存在严重创伤史、手术史者;③失访者;④使用其他降糖药物者。
1.3 方法 非甘精胰岛素组口服阿卡波糖胶囊降糖治疗。阿卡波糖胶囊(四川绿叶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91,规格:50 mg/片)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50 mg/次,3 次/d,持续用药3 d。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最大剂量≤300 mg/d。
甘精胰岛素组在非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甘精胰岛素治疗。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来得时,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201001,规格:3 ml∶300 U]每晚睡前皮下注射治疗,初始剂量为10 U/d。监测血糖水平以调整胰岛素用量,增加剂量为2~3 U/(d·次),持续治疗12 周。两组均暂不使用其他降血糖药物。
1.4 观察指标 ①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及胰岛素相关指标,血糖指标包括FBG、2 h PG、HbA1c,胰岛素指标包括FINS、HOMA-IR[5]。②动态血糖波动监测。采用美国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仪测定两组MAGE,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DBG 变化情况[6]。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胃肠胀气、腹痛、疲倦乏力、腹泻及其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BG、2 h PG、HbA1c、FINS 及HOMA-I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FBG、2 h PG、HbA1c、FINS 及HOMA-IR 水平均低于非甘精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比较()
注:与非甘精胰岛素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MAGE、SDB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MAGE 显著低于非甘精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B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比较(,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比较(,mmol/L)
注:与非甘精胰岛素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近年来,2 型糖尿病患者群体逐渐庞大,严重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需积极提升其防治水平[7,8]。2 型糖尿病可导致血糖、蛋白质及血脂代谢紊乱,导致脑卒中、心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9];临床治疗时需尽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状态,避免累及脏器或系统,降低并发症风险[10,11]。
口服降糖药物可改善患者胰岛素功能障碍,其中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应用较多,可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糖状态,但其常存在血糖控制不佳等问题,需优化治疗方案[12,13]。甘精胰岛素是人胰岛素类似物,降糖的生物学活性较好,且可长时间停留于人体血液中,缓慢释放胰岛素,具有长效降糖作用[14]。2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可降低膜岛素抵抗,有效保护胰岛B 细胞,维持其残存功能,促进其功能恢复,有助于提升患者降糖效果,并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有助于改善机体代谢状态[15,16]。临床研究显示,给予2 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作用得到优化,可抑制肝糖原分解,提升目标组织对糖的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功能[17,18]。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FBG 水平为(4.36±1.36)mmol/L、2 h PG 水平为(7.52±1.06)mmol/L、HbA1c 水平为(6.30±1.23)%、FINS 水平为(6.23±1.52)mU/L、HOMA-IR 水平为(1.45±0.85),均低于非甘精胰岛素组的(5.41±0.98)mmol/L、(9.80±2.01)mmol/L、(7.49±0.86)%、(8.76±1.73)mU/L、(2.04±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MAGE(3.41±0.79)mmol/L 显著低于非甘精胰岛素组的(4.42±0.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获得可靠控糖效果,胰岛素敏感性也得到提升,对血糖代谢的调控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代谢紊乱状态的改善。血糖水平调查显示[19,20],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稳定性显著提升,有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性,提升降糖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口服阿卡波糖治疗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提高血糖稳定性调整作用,控糖作用显著,胰岛素敏感性调控效果良好,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