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荣乐
(台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台山 529200)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是常见的神经外科常见疾病[1],通常是由于外力原因引起的,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后可能会引起机体颅内出血、内压增高等表现,进一步表现为患者意识障碍、癫痫、瘫痪等神经损伤症状[2]。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迅猛、进展快、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3]。去骨瓣减压术通常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手段之一[4]。CT 检查和重症超声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手段,二者各有优点[5,6]。本研究旨在探究重症超声评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血管反应性、血流状态的影响,以期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台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 年3 月-2021 年11 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0 例,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55~75 岁,平均年龄(67.24±3.55)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4~8 分,平均评分(6.01±1.92)分;从受伤到入院时间为1~14 h,平均时间(6.13±2.18)h;收缩压(94.01±10.32)mmHg,舒张压(63.22±4.11)mmHg,心率(94.33±20.43)次/min。纳入标准:①入院时GCS 评分4~8 分[8];②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指标[9];③入院前没有开颅手术病史;④符合去骨瓣减压治疗手术指征[10]。排除标准:①伴有开放性颅脑损伤者;②伴有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③伴有严重感染、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本研究已取得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转入ICU 进行监护,监护内容包括一般生命体征、GCS 评分。手术后第1 天行头部CT 检查及重症超声检查。重症超声采用迈瑞M9 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M9)进行检查,平均中心频率为4 MHz 凸面相阵探头,涂抹少量耦合剂于骨窗表面,于耳框线轴平面并开始扫描,脑干部为定位点。
1.3 观察指标
1.3.1 超声检查与CT 检查结果评估 观察患者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中线结构移位、脑室改变、硬膜下积液情况,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记录结果。
1.3.2 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状态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依据术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评估血流状态,平均MCA 血流速度<40 cm/s,舒张期末MCA 血流速度<20 cm/s,搏动指数>1.4 则判定为脑缺血。检测颅外段颈内动脉(eICA)平均血流速度,计算Lindegaard 比率(LR),LR=平均MCA 血流速度/eICA 平均血流速度,eICA平均血流速度<120 cm/s,LR<3 为脑充血;eICA 平均血流速度<120 cm/s,LR>3 为脑血管痉挛[11]。
1.3.3 血管反应性 分别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段心率。同时,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血流速度和CO2分压计算CO2反应性,CO2反应性=MCA 血流速度增加百分比/CO2分压增加数值。CO2反应性>30%提示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增加,<17%为脑血管反应性降低,17%~33%为脑血管反应性正常[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F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头部CT 检查与重症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通过头部CT 检查共发现56 例病灶,通过重症超声检查发现共发现57 例病灶;重症超声与头部CT 的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中线结构移位、脑室改变、硬膜下积液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头部CT 检查与重症超声检查结果比较[n(%)]
2.2 重症超声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脑血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重症超声监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重症超声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脑血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2 重症超声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脑血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2.3 重症超声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流状态比较重症超声监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脑充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脑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重症超声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流状态比较[n(%)]
2.4 重症超声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反应性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心率、CO2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重症超声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反应性比较()
表4 重症超声监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反应性比较()
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的颅脑创伤之一,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其占颅脑创伤总体的20%左右[13]。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暴力因素引起的脑组织损伤,脑损伤后患者昏迷6 h 以上或者出现二次昏迷者则认为是重型颅脑损伤[14,15]。通常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有认知意识障碍、昏迷、头痛、血压降低、瞳孔扩大等症状,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而骨瓣减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可快速降低颅内压,预防因颅内压升高引起的脑疝、出血等并发症[16-18]。头部CT 是临床评估颅脑损伤病情的重要手段,但是该检查便捷性差,尤其是重症不宜移动的患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重症超声是针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的检查方法,可由医生独立完成。但目前关于重症超声评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血管反应性、血流状态方面的研究存在差异,具体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究[19]。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头部CT 检查共发现56例病灶,通过重症超声检查发现共发现57 例病灶;重症超声与头部CT 的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中线结构移位、脑室改变、硬膜下积液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20-22],提示采用以上两种手段检查重症颅脑损伤病灶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病灶检出率均较高,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超声监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超声监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脑充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脑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症超声监测骨瓣减压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血流速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进一步提示血管反应性下降。血管反应性是评估血管调节血流能力的重要指标,而脑损伤后脑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进一步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23,24]。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心率、CO2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术安全性良好,手术对患者心率影响较小,可确保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同时提示去骨瓣术后行CO2反应性检查相对安全,不会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重症超声可在床旁连续监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病情,实现与颅脑CT 基本相似的检查效果,同时可及时发现脑血管动力学、血流状态、血管反应性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