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豫东棉花生产恢复性增长的思考

2023-01-09 10:53王舜轩青霞王伟
中国棉花 2022年10期
关键词:植棉套种棉花

王舜,轩青霞,王伟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河南商丘 476000)

河南省棉花生产在黄河流域棉区中占有重要位置,豫东地区是该省的棉花主要集中产区,常年植棉面积占全省棉花总面积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周口、商丘、开封3 个市。 20 世纪90 年代这3 个市棉花种植面积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棉花生产中都位居前列。 近年来,受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频发、植棉效益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和黄河流域棉花面积均呈波动下滑状态,其中河南省棉花生产下滑严重[1],豫东地区植棉面积更是呈断崖式下滑,目前已降至20 年来最低值。 如何利用国家产棉大县奖励资金等扶持政策,制定有效措施,实现豫东地区棉花生产恢复性增长,对提升河南棉花生产能力,助力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恢复性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 豫东地区棉花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植棉面积严重下滑

2004 年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为95.18 万hm2,为历史最高。 同期,豫东地区的周口、商丘、开封3个主要植棉地市棉花总面积约为56.99 万hm2,也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频发、植棉效益低等多种因素影响,植棉面积逐年下降,且呈加速下滑态势(表1)。

表1 2001—2020 年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 万hm2

2020 年,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只有1.62 万hm2,较2004 年下降了98.3%;周口、商丘、开封3 个地市棉花总面积降至0.96 万hm2, 较2004 年同样下降了98.3%,均创2001—2020 年最低值。

1.2 棉花总产持续减少

《河南统计年鉴》数据[2]显示,2001 年河南省棉花总产为82.77 万t,2002 年为76.49 万t; 之后逐年 快 速 下 降,2010 年 为44.72 万t,2015 年 为6.77 万t,2020 年只有1.77 万t。 2002 年周口、商丘、开封3 个地市棉花总产为58.9 万t,为2001—2020 年最高值;之后随着植棉面积减少,棉花总产快速下降,2010 年为26.9 万t,2015 年为5.81 万t,2020 年降至1.44 万t,降幅巨大。

2 豫东地区棉花生产下滑的原因分析

2.1 农资价格上涨,物化投入居高不下

以商丘市为例,据商丘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市场调查,2005 年3 月份当地国产尿素平均价格为1 760 元·t-1,复合肥价格为1 800 元·t-1,农用地膜价格为9 600 元·t-1。2020 年商丘农资市场价:国产尿素为1 960 元·t-1,复合肥为2 720 元·t-1,农用地膜为12 100 元·t-1。 3 项农资2020 年 价格较2005 年分别上涨了11.4%、51.1%、26.0%。 农资价格的上涨,导致种棉物化投入成本增加,直接影响了种棉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但棉花生产主要依靠人工的现状依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用工数量近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维持在每公顷300个左右。 以商丘市为例,2020 年商丘市睢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调查显示: 每公顷植棉用工为307.5 个, 工日单价为80 元, 每公顷用工价值为2.46 万元,远远高于棉花的可替代作物,分别是小麦的4.1 倍、玉米的4.8 倍、花生的2.9 倍。 用工成本成为除棉价以外影响棉花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2.3 棉花种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以前豫东地区棉花种植方式主要为麦套春棉,这种模式表现出诸多弊端。一是加剧了粮棉争地矛盾。 河南是国家粮食主产区,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麦套春棉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小麦实际种植面积,影响了小麦总产,要实现粮棉双高产,难度很大。 二是该模式下棉花种植费工费时,需要人工育苗移栽或大田人工直播地膜覆盖,用工成本高。 三是对小麦机械化收割也有一定影响。 综上,麦套春棉模式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已不适应当前和今后棉花生产机械化的要求。

2.4 棉花产后服务体系功能衰退严重

20 世纪90 年代,每个植棉县,甚至不少乡镇都有棉花收购加工厂,棉花收获后能及时销售。 目前豫东地区许多县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已经关停或转产,农民生产的棉花大多由商贩收购,价格低且不能随时销售,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棉积极性。产后服务体系功能的衰退,反过来又加剧了棉花生产下滑。

3 建议

3.1 优化种植模式

3.1.1推广春棉与其他作物高产高效间套作模式。棉田间作套种在三大棉区均有广泛应用,主要有棉粮、棉油、棉瓜、棉菜等模式。 棉田间作是以提高棉田整体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体系[3]。 就豫东地区而言,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田间操作方便、高产高效、适宜大面积示范推广的棉田间作套种模式主要有3 种: 一是棉花- 西瓜套种。该模式在豫东地区较为常见,棉花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效益高,特别是棉花与早熟西瓜套种,效益更好[4-7]。 二是棉花-荷兰豆套种。 该模式共生优势明显,可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增加植棉效益, 是理想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之一。近几年,通过在豫东地区不断试验,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在当地推广的棉花- 荷兰豆套种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8]。该配套技术田间管理方便,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三是棉花-春花生间作。 该模式下间作的矮秆作物花生对棉花生长空间影响较小,棉铃发育好、铃重高[9];且棉花、花生均可采用机械化播种,省工省时,效率高。

3.1.2改麦套春棉种植模式为麦后直播短季棉种植。 目前,豫东地区小麦在6 月5 日左右成熟开始收割。 由于都是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作业,收割速度快,6 月10 日前,小麦收割基本结束,这就为麦后短季棉适时早播提供了保证。应运而生的麦后直播短季棉模式是在6 月上旬小麦收获后,及时贴茬机械化精量播种短季棉品种(种植密度为9 万~12万株·hm-2),或麦收后先粉碎秸秆、翻耕平整土地后再机械化精量播种。该模式和麦套春棉种植模式相比, 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棉花育苗及人工移栽,省工省时。

3.2 强化产后服务

有计划地分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方便农民销售棉花,特别是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建设好一批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动植棉基地,实现区域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从而稳面积、增产量、提效益。

3.3 认真落实棉花扶持政策

一是搞好政策宣传。 要通过广播、电视、会议、微信、印发宣传单等方式,将国家和地方棉花生产扶持政策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抓好政策落实。要通过植棉补贴、物化投入、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 将棉花扶持政策兑现给种植农户,并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棉农切实得到实惠,进一步调动群众的植棉积极性。

3.4 制定相关价格政策,保护棉农利益

棉价是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供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棉花价格波动明显,给棉农收益、纺织行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也不利于棉花生产[10]。 豫东地区乃至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棉花市场价格不稳定,种棉效益没保障。国家应根据市场规律,制定出台相对稳定的棉花价格政策,稳定市场,保护种棉者利益,提升其植棉信心。只有这样,这些区域的棉花生产才能实现恢复性增长,进而稳定发展。

3.5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植棉家庭农场等形式,吸纳更多的群众,流转更多的土地,实行订单化生产、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工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使豫东棉花生产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植棉套种棉花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棉花是花吗?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棉花
2019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下降2.7%
美国国家棉花总会预测美国棉农2019年植棉面积达585万hm2
美国2018/2019年度植棉预测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