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莉,何顺,梅正鼎,李彩红,何叔军,刘冰蕾,巩养仓,谭军
(1.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湖南 常德 415101;2. 常德市安乡县经济作物工作站,湖南 常德 415600;3. 南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益阳 413299)
湖南省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区,2021 年棉花播种面积为6.02 万hm2,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5 位[1]。 棉花-油菜(棉-油)一年两熟制是湖南省乃至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种植制度,一般采用双育苗双移栽的种植方式[2]。然而,随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加剧、青壮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双育苗双移栽的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棉花产业发展形势。笔者团队针对传统棉油双育苗双移栽种植模式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用工多、产投比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轻简化高效种植模式[3-5],通过用棉花、油菜双机械直播栽培技术替代传统的精耕细作棉- 油种植技术,有效缓解茬口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用工投入,节本增效明显,有利于形成以棉促油、棉油双稳的发展格局。
适于湖南棉田一年两熟种植生产区。
棉花于油菜收获后机械直播,播种时间不晚于5 月30 日。 油菜于棉花收获后机械直播,湘北不晚于10 月20 日,湘南不晚于10 月25 日。
3.1.1秸秆还田。 油菜收获后秸秆还田并翻压,翻耕深度不超过20 cm。 表层土壤干后,视情况旋耕1~2 次。
3.1.2播前除草。 旋耕完毕后,用草甘膦水剂+乙草胺类芽前除草剂进行全田喷施,以封闭除草。
3.1.3品种选择。 棉花品种要求:生育期≤110 d,株型紧凑,抗倒伏,第一果枝节位高于地面20 cm;抗虫性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对脱叶剂敏感,喷施脱叶剂后15 d 的脱叶率≥95%。
3.1.4选种晒种。播前选种,剔除破碎、病虫侵害的种子;播前7~10 d,选晴好天气晾晒2~3 d。 确保种子发芽率≥85%。
3.2.1种植密度。 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10~220 mg·kg-1、8~19 mg·kg-1和80~155mg·kg-1的中等肥力棉田[6],种植密度为7.5 万~10.5 万株·hm-2。
3.2.2播种方式。 选择晴天,用棉花专用旋耕施肥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起垄、开沟、播种、施肥、压实作业。 垄宽1.52 m,行距为76 cm,每穴播种1~2 粒,覆土厚度为1.5~2.0 cm。
3.2.3清沟排水。 播种后及时清理水沟中的杂物,保证水路畅通。
3.2.4免间苗定苗。 棉花出苗后缺苗率≤10%时,不补苗、不间苗、不定苗。
3.2.5播后除草。 播种后25 d 左右,视田间杂草种类和长势进行科学除草。针对禾本科杂草,可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等药剂进行喷施;棉田出现阔叶杂草或杂草种类较多时, 可选用草甘膦等药剂进行防治。注意草甘膦药剂不能喷施在棉花叶片上。
3.3.1种肥。 采用种肥同播技术,种与肥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5 cm,施肥深度为10~15 cm。 中等肥力棉田, 每公顷施纯氮180~225 kg、 五氧化二磷75~105 kg、氧化钾150~210 kg[6]。
3.3.2根外追肥。 8 月上中旬,视棉花长势可用含1.0%~1.5%(质量分数,下同)磷酸二氢钾、1.0%~2.0%尿素的混合溶液进行1~2 次叶面喷施, 时间间隔为7 d,可结合病虫害飞防进行。
3.4.1蕾期。单株有2~3 个果枝时化控1 次,缩节胺用量为5.5~13.0 g·hm-2。
3.4.2初花期。 田间见第1 朵白花后7 d 内化控1次,缩节胺用量为22.5~30.0 g·hm-2。
3.4.3化学封顶。 单株有9~10 个果枝时或立秋前, 每公顷可用250 g·L-1助壮素水剂540~810 mL兑水喷雾封顶;若封顶效果不佳,可于7 d 后每公顷补施该药剂270~540 mL,将株高控制在100 cm以下。
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苗期立枯病等。其中,立枯病防治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或霉灵等药剂兑水喷雾,枯萎病、黄萎病防治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氨基寡糖素等药剂兑水喷雾。
主要害虫有蜗牛、地老虎等。 蜗牛防治可在垄面撒施四聚乙醛或聚醛·甲萘威; 地老虎防治可选用高效氟氯氰菊酯等药剂,兑水后灌根或喷雾。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确定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时间。 一般在棉花自然吐絮率≥50%时,每公顷施用50%噻苯隆450~600 g+40%乙烯利水剂900~1 200 mL 进行脱叶催熟。
棉花脱叶率≥95%、吐絮率≥90%、籽棉含水率≤12%时,即可进行一次性机械采收。
4.1.1秸秆还田。 棉花收获后,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棉花秸秆粉碎还田并翻压。粉碎后棉秆长度不超过10 cm,棉秆切除遗漏率不超过0.5%,翻耕深度为20 cm 左右。
4.1.2播前整地。使用旋耕起垄机进行旋耕、开沟、起垄,垄宽1.8~2.0 m,沟深30~40 cm。
4.1.3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200~220 d、适应性广、抗性强(抗病、抗倒伏)、丰产性好的油菜品种。
4.1.4播前晒种。播前5~7 d,选晴好天气,将待播的种子置于背风向阳干燥处,晾晒1~2 d。
4.2.1种植密度。 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45 万~60 万株·hm-2。
4.2.2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免耕直播或无人机飞播,每公顷用种量为4.0~4.5 kg。
4.2.3播后除草。播种后及时进行封闭除草或在苗期进行选择性化学除草。
4.2.4开沟清沟。 播种后,开好“三沟”,确保厢沟、腰沟、围沟配套。 其中,厢沟的深度不低于15 cm,围沟和腰沟的深度不低于20 cm。 并及时清理沟中杂物,确保水流通畅。
4.3.1推荐肥料配方。中等肥力田块每公顷施纯氮150~180 kg、五氧化二磷45~60 kg、氧化钾45~75 kg、硼砂11.25 kg。
4.3.2施肥方式。 氮肥、钾肥总量的60%和全部的磷肥、 硼肥用作基肥施入;20%~30%的氮肥用于冬前提苗;10%~20%的氮肥和40%的钾肥用作薹肥于2 月中旬施入。
主要病害有菌核病等。其防治方法是在施药前摘除病老黄叶,然后选择多菌灵等药剂,兑水后喷施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
主要害虫有蚜虫、菜青虫等。 可选择啶虫脒或阿维菌素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
全田90%以上的角果变黄, 部分角果呈浅褐色,分枝抬起,主干顶端角果用手能轻易捏开,全株籽粒变色时,采用机械一次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