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六,潘转霞,李朋波,兰刚,夏芝,曹彩荣,吴翠翠,侯保国,丁霄
(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 运城 044000)
运H171 是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常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该品种于2016 年取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获准在黄河流域棉区进行生产应用,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18)第315 号。运H171 于2019—2020 年参加山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20 年同时参加山西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同年8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完成了棉花品种审定要求的所有试验程序; 于2021 年7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晋审棉20210001。
运H171 的亲本组合为140644×运H13。母本运140644 是由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遗传育种室选育的中早熟棉花品系,株型为塔形、较松散,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单株结铃性强,铃重高,吐絮畅,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父本运H13[1]是由山西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棉花品种,株型紧凑、筒形,果枝较短,抗病性突出,在2017—2018年黄河流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为高抗枯萎病(枯萎病病情指数4.5)、抗黄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17.4),是一个兼抗枯萎病、黄萎病的优良种质材料[2]。 2012 年配制杂交组合,同年冬季将F1南繁加代;2013 年在F2中选择铃重5.5 g 以上、 衣分42%以上、单株结铃15 个以上的单株;2014 年种植株行,进行产量、纤维品质测定,冬季在海南加代;2015-2016 年进行所内品系比较试验, 在参试的13 个棉花品系中,运H171 表现早中熟、产量高、抗病虫性强,纤维品质较好。 2019 年申请参加山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
运H171 属早中熟品种,在晋南种植生育期为122 d。 植株呈筒形、较紧凑,出苗快,前期长势较强,全生育期长势稳健;株高102.4 cm,果枝较上举,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淡绿,后期叶功能较好;第一果枝节位7.0,单株结铃15.3 个,铃卵圆形,铃重6.7 g,衣分41.7%,籽指12.1 g;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易采摘,高抗棉铃虫,对脱叶剂较敏感(参见封三彩版)。
在山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运H171 产量表现突出, 综合性状优良。 2019—2020 年平均666.7 m2籽棉、 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14.35 kg、132.60 kg, 较对照中棉所41 分别增产7.40%和9.05%。
在2020 年山西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中,运H171 平均666.7 m2籽棉、 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19.00 kg、132.25 kg, 较对照中棉所41 分别增产7.71%和8.89%。
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HVI 校准棉花标准校准),2019—2020 年平均结果:运H171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9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6.1%,断裂比强度31.0 cN·tex-1,马克隆值5.3,断裂伸长率6.8%,反射率80.1%,黄色深度8.2,纺纱均匀性指数150.5,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Ⅲ型标准,符合纺织业用棉要求。
2019—2020 年运H171 经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室进行抗病性鉴定,平均结果枯萎病病情指数7.98、黄萎病病情指数32.3,综合评价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适于山西南部中熟棉区春播种植。
晋南植棉区一般于4 月中下旬播种,不宜晚于4 月底;若采用地膜覆盖方式可适当提前播种。
一般肥力棉田种植密度为75 000 株·hm-2,肥力较差的棉田可适当增加密度。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一般窄行40~45 cm,宽行80~100 cm,适当增大行距能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减少后期烂铃。简化整枝过程,通过化学调控抑制赘芽生长,省去抹赘芽的工序,仅保留“捋裤腿”和打顶环节[3],减少人工投入。
一般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适时适量追肥。 在初花期,随水每666.7 m2施尿素15 kg;在花铃期,可根据棉花长势每666.7 m2追施尿素5~10 kg,促使多成铃,成大铃。
化学调控可以塑造理想的丰产株型,使棉花整个生育期生长稳健,壮而不旺。 根据棉花的发育情况和天气条件灵活安排使用缩节胺进行化学调控的时间,一般在蕾期用7.5~15.0 g·hm-2,在初花期用22.5~30.0 g·hm-2,打顶后5 d 用45.0~60.0 g·hm-2。
运H171 抗虫性较强,一般年份无须防治2 代棉铃虫, 可根据实际发生情况适当防治1~2 次3代和4 代棉铃虫; 全生育期应注意防治棉花蚜虫、蓟马、红蜘蛛、盲蝽等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