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鹏
(特克斯县林业和草原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克斯 8355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带动了奶牛养殖业发展。但是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如果卫生清理不及时、挤奶操作不规范、饲料投喂不科学,极易导致奶牛感染乳房炎,对奶牛自身健康以及产奶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奶牛养殖效益。因此,对奶牛乳房炎的类型、病因及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根据奶牛乳房炎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2种。感染临床乳房炎的奶牛,乳房会出现疼痛、发热、肿胀现象,乳汁内含有脓液、血液或脓块。根据患病奶牛炎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出血性乳房炎、浆液性乳房炎、脓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等类型;感染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房及乳汁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其乳汁经实验室检测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变化,并且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会对其他健康奶牛造成感染[1]。
微生物感染是引发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因,大肠杆菌、链球菌、棒状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细菌病菌均可引发奶牛乳房炎。这些细菌病菌主要通过乳房管径进入奶牛乳房中,造成奶牛乳腺感染。
接触感染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牛舍卫生清理不及时,牛舍灰尘过多;挤奶器卫生消毒不及时;同块毛巾擦拭多头奶牛;牛舍拥挤、牛床潮湿等,均会增加奶牛感染乳房炎的概率。
在人工挤奶过程中,如果挤奶员操作不当或技术不娴熟,会对奶牛乳房皮肤及黏膜造成损伤,极易导致奶牛感染乳房炎;在机器挤奶过程中,如果抽动过快或负压过高,也会对奶牛乳头黏膜及皮肤造成损伤,导致奶牛感染乳房炎。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投喂高蛋白质、高能量的饲料,虽然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但也会降低奶牛疫病抵抗力,增加奶牛的乳房负担,提高奶牛感染乳房炎风险。
2.5.1 乳房形态
乳房的形态也会对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乳房小而结实的奶牛相较于乳房大而垂的奶牛发病率相对较低。这是因为乳房小而结实的奶牛,接触病菌及污物的概率相对较低。
2.5.2 年龄
随着奶牛年龄的不断增加,其乳房炎发生率会随之提高。这是因为奶牛每经过一次泌乳期,其乳房管则会扩张,使更多病菌、污物进入乳房,对乳腺细胞造成损伤,大大增加了奶牛乳房炎患病概率。
2.5.3 产前产后疾病
奶牛产前、产后的许多疾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乳房炎发病概率。例如,奶牛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胎衣不下、产后瘫痪、难产等现象,可能导致奶牛感染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天气炎热的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温度较低的季节发病率相对较低。奶牛乳房炎发病具有明显的乳区差异,主要体现为右乳区发病率低于左乳区,后乳区发病率低于前乳区。奶牛乳房炎发病在不同年龄之间也有些许差异,随着奶牛年龄的不断增加,乳房炎患病率也会随之增加[2]。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要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从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规范挤奶操作、做好疫苗接种等方面着手,对乳房炎进行有效预防。
饲养环境不良会加速细菌病菌滋生,加大奶牛感染乳房炎概率,为了有效预防奶牛乳房炎,必须做好饲养环境创设工作。一是运动场、牛舍要及时清理泥泞、积水、粪便,时刻保持干燥、清洁状态;二是要定期更换垫草,保持垫草新鲜、清洁、干软;三是根据养殖规模,结合季节变化,确定合理的清洁消毒频次,定期对牛舍进行清理、消毒、通风,保持牛舍干净卫生、空气清新;四是要定期对奶牛体表加以擦拭,使奶牛乳房时刻保持清洁,针对下垂严重的乳房要加强护理;五是要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保暖御寒措施,减少外界不良刺激,保持奶牛生活环境安静、舒适。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饲料,要确保饲料粗细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全面,严禁给奶牛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为了更好地促进奶牛生长,增加奶牛产奶量,常年为奶牛供给青绿饲料。秋冬等严寒季节可以用青贮饲料代替。另外,在对奶牛投喂过程中,按牛给料、因奶定料,根据奶牛自身情况及产奶情况,确定饲料的具体搭配及供给量,充分满足奶牛营养需求,切实提高奶牛疫病抵抗力,有效降低奶牛感染乳房炎的概率。
一是机器挤奶。在采用机器挤奶过程中,要注意抽动速度及挤奶时间,不能随意加快抽动速度、延长抽奶时间,或是过早套上挤奶杯,以防对奶牛乳头造成损伤。在采用机器挤奶过程中,必须确保挤奶机器正常运行,并且在挤奶之前必须对挤奶机器的内鞘、乳杯、管道进行彻底消毒,防止对奶牛乳头造成感染;二是人工挤奶。在采用人工方式挤奶过程中,不能随意拉扯乳头,以防对奶牛乳头造成损伤。在正式挤奶之前,要先用40℃的温水对乳房进行清理、按摩,然后擦干后再进行挤奶。挤奶完成后,用0.1%的新洁尔灭4 000 mL、0.3%洗必泰5 000 mL、0.5%的碘酒5 000 mL,对奶牛乳房部位进行药浴,通过药浴的方式,可以使药剂在奶牛乳房部位形成一层保护膜,对乳房炎的预防极为有利[3]。
干奶期是预防奶牛乳房炎最佳时期,可采用药物预防奶牛乳房炎。具体操作为:奶牛最后一次挤奶后,向每个乳区注射一定量的抗生素,不仅可以预防干奶期感染,而且可以治疗泌乳期感染。注射前,要采用专用的抗生素软膏,对乳头进行彻底清洁,以防奶牛乳头出现感染。
疫苗接种是预防奶牛乳房炎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养殖人员必须根据养殖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疫苗接种程序,定期给奶牛接种疫苗。当前较为常用的奶牛乳房炎疫苗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苗、大肠杆菌疫苗、乳房炎多联疫苗等。注射时,要根据需求合理选择。但是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必须注意疫苗接种的规范性,科学保存疫苗、配置疫苗、使用疫苗,确保疫苗接种的成功率,降低奶牛感染乳房炎概率。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饲料发霉变质、恐吓、严寒、酷暑等多种因素均会引起奶牛应激反应,而奶牛一旦出现应激反应,会对正常生理机能造成影响,极易使奶牛继发感染乳房炎。因此,要做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生概率,必须做好防暑、保温、降噪措施,降低外界刺激对奶牛的不良影响,有效减少奶牛应激反应发生概率。
为了增强奶牛机体免疫力,降低奶牛感染乳房炎概率,可以每天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0.74 mg维生素E、2 mg硒或适量几丁聚糖。添加几丁聚糖可以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概率,显著提高奶牛产乳量。除此之外,在奶牛分娩前1个月或泌乳期间,按照7.5 mg/kg的比例,为奶牛服用盐酸左旋咪唑,帮助奶牛尽快复原乳腺功能[4]。
外伤刺激也会在一定程度增大奶牛乳房炎患病概率,因此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例如,要防止台阶、踏板或高,过道、地面过于光滑,牛舍过于拥挤,围栏过于破旧,以免奶牛剐蹭或摔倒。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许多疾病都可能继发感染乳房炎,如产后败血症、乳头外伤、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因此,为了防止继发感染乳房炎,在奶牛感染上述疾病时必须及时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是治疗奶牛乳房炎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亚急性、多发性、急性奶牛乳房炎治疗具有显著功效。氟诺酮是一种新型的抗菌药物,与传统抗菌药物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等优势,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运用抗菌药物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时,首先对术者手部、奶牛乳头以及乳头管进行彻底消毒,然后将奶牛乳汁挤净,用乳头管将抗菌药物导入患处,治疗效果显著[5]。
与抗菌药物治疗等西药疗法相比,中药疗法具有安全、无残留等优势,不仅不会对奶质造成任何影响,而且会增强奶牛体质,调节奶牛代谢功能。中药方剂:板蓝根、当归、黄芪、金银花各100 g,丹参、蒲公英各150 g,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煮好放凉后,为患病奶牛灌服,1 d用1剂,连用3 d[6]。
奶牛乳房炎物理疗法以消炎止痛、加快炎性渗出物吸收、减少炎性渗出物分泌为基本原则。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一是热敷法。运用热毛巾对奶牛乳房部位外敷,每30 min外敷1次,外敷2~3次/d,可加快奶牛乳房炎性渗出物吸收,促进奶牛乳房部位血液循环;二是紫外线或红外线疗法。运用“维康灯”对奶牛乳房部位进行照射,每次照射5 min左右,照射2次/d,促进奶牛乳房部位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加快新陈代谢;三是按摩法。对患病奶牛的乳房部位进行按摩,促进乳房部位的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帮助奶牛尽快将乳房内容物排出。如果奶牛感染的为乳房坏死、出血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则要禁止对其进行按摩。遵循从上到下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注意力度,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0~15 min,按摩2~3次/d[7]。
综上所述,乳房炎是奶牛高发的一种疾病,虽然不会造成奶牛死亡,但是会对奶牛产奶量及奶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对奶牛乳房炎加强防范,通过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挤奶规范等举措,切实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生概率。奶牛发病后,要立即采用抗菌疗法、中医疗法、物理疗法对其进行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