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朋
(永济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永济 044500)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核心地带。全市辖7镇3街道,19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56×104hm2,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两茬轮作为主,是国家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山西省的产粮大县。小麦是当地主要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超过3×104hm2。近年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小麦生产,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小麦的增产途径唯有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从而增加总产。但是,由于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的频发,小麦产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当地2019年小麦倒伏面积133 hm2,受旱面积587 hm2;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1 200 hm2,其中成灾面积133 hm2;受冻面积1 087 hm2,其中成灾面积20 hm2;2021年倒伏面积200 hm2,受冻面积66.67 hm2,影响了小麦产量。为保证农户收益,针对当地影响小麦生产的各种不利气候因素,制定一套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与防灾减灾技术,对提高小麦单产、增加总产十分必要。
选用冬性、半冬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倒伏性强、株型紧凑、抗逆性强的良种。本地小麦主推品种有:烟农999、山农22、济麦22、良星99等,优质强筋品种有济麦44、石优20、舜麦1718等。
1.2.1 精细整地
播前进行精耕细整,深翻或深松后进行秸秆还田,增强土壤肥力,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
1.2.2 播前播后镇压
播后镇压可以让种子与土壤接触更加紧密,促进种子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苗期抗旱能力。
1.2.3“三适”播种
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进入越冬期的时间比以往有所推迟,因此小麦播种时间也应该做适当调整。适期:本地小麦适播期10月5日—15日。适量:小麦条播适播量12.5~15 kg/0.067 hm2,宽幅播种可适当增加播量。适墒:整地质量差或表墒差的地块,应每0.067 hm2增加播量1~2 kg;高肥力地块可每0.067 hm2减少播量1~2 kg,早播或晚播的小麦应适当减少或增加播量,按照每天0.25~0.5 kg减增。
科学施肥按照“高氮中磷低钾、补中微量元素”施肥或选用复合肥;减施按照“少量减氮、中量减磷、大量减钾,增施中微量元素”,优化氮磷钾及微肥的配比,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推荐有机肥替代化肥,即每0.067 hm2施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 kg或商品有机肥150~200 kg,可替代20%~30%化肥用量。
播前应采取种子包衣、拌种或土壤处理的办法,严禁“白籽”下种。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可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程度将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相结合。拌种应该随拌随播,不可以曝晒和久置。
1.5.1 冬季管理
(1)保证全苗。在出苗后应及时查苗,缺苗严重的麦田要进行补苗。
(2)浇好冬水。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应于小雪前后浇冬水,大约在11月底—12月初。群体偏大的麦田,可适当晚浇;适当早浇的情况下,可不追冬肥。
(3)适时化学除草。冬前化学除草应选择日均温高于5℃无风晴天进行。日均温降至5℃以下,禁止进行化学除草,以防药害发生。
(4)加强病虫害检测防控。冬前要做好白粉病、锈病和地下害虫、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监测,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防治,压低越冬基数。
(5)科学预防冬季冻害。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果遭遇强降温天气,应尽量提前浇水防冻。
1.5.2 春季管理
(1)返青起身期划锄。在返青期—起身期不追肥、不浇水,及早进行划锄,促进根系发育,达到提墒保苗的目的。弱苗田不适宜耙耱镇压,可在土壤解冻后采取划锄措施,提升地温,并视天气情况追肥浇水,促弱赶壮。
(2)拔节期追肥浇水。高产田将返青期—起身期的追肥浇水,改为拔节期或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中产田在拔节初期追肥浇水;弱苗田视苗情墒情二次追肥浇水。
(3)预防冻害: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早做好冻害的预防措施以及灾后补救措施。
1.5.3 后期管理
(1)肥水管理。抽穗扬花期浇水追肥,保花增粒。浇水尽量避开小麦开花期,如果确实需要在开花期浇水,最好在下午时浇。浇水切忌在大风天气浇,以防倒伏。
(2)预防晚霜冻害。严密关注天气预报,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或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预防和减轻小麦生长后期低温冻害的发生。
(3)一喷三防。在小麦生产后期一次性使用杀虫、杀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剂进行“一喷三防”,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确保小麦增产。
2.1.1 小麦冻害类型
(1)冬季冻害。根据受冻植株症状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是指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经拔节的麦田,对小麦后期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冻害是指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冻死,对产量影响较小。
(2)倒春寒。3月—4月气候逐渐转暖,突然遭遇寒潮,所以早春冻害也被称“倒春寒”。因为此时小麦已完成春化和光照阶段发育,抗寒能力大大降低,当寒潮来临时,地表温度忽然降到0℃以下,便会发生早春冻害。
(3)低温冷害。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以后,组织幼嫩、含水量较多,抗低温能力大大减弱,此时遭受接近零度的低温危害称为低温冷害。尤其是小麦幼穗发育至四分体形成前后,对温度和水分极为敏感,如果突然遭遇降温就会受害。受害麦叶没有异常表现,受害部位是穗部或者部分小穗,严重时会影响小麦产量。
2.1.2 小麦冻害预防及灾后补救措施
①选用抗寒性强的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②提高整地、播种质量。③控制麦苗旺长。早春镇压可以抑制麦苗发育太快,避免过早拔节,在遇到强降温天气时较易受冻;起身期喷施壮丰胺等生长抑制剂,适当控制麦苗过快生长,同时可提高抗倒性;寒潮来临前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以防止产生药害从而使小麦发生冻害;寒潮来临之前及时浇水,合理追肥,提升地温,促进麦苗生长发育,培育壮苗,防止因肥力过高或者麦苗脱肥使小麦发生冻害。麦苗受冻后立即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和浇水,以促进小麦早分蘖、多分蘖、小蘖赶大蘖,从而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
2.2.1 干旱发生时期
(1)播种期干旱:小麦播种时,如果墒情不好,则影响适时播种或者影响播种质量,进而影响分蘖的发生,造成冬前弱苗,影响冬前分蘖,从而影响成穗率。
(2)拔节期—抽穗期干旱:此时小麦生长量较大,营养生产和生殖生长并进期,需水量较多,若遇干旱,小穗数和小花数减少,影响穗粒数的形成。
(3)灌浆期—成熟期干旱:灌浆期是小麦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如果此期遭遇干旱,将严重影响千粒质量,从而影响产量。
2.2.2 防灾减灾技术
一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加深耕层,精细整地,促根下扎;三是因地制宜,选用节水抗旱品种;四是适时适量浇水,确保麦田墒情。
2.3.1 小麦白粉病
(1)症状:白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都可能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粉状霉点,后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粉状霉斑。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为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2)防治方法:应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或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结合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每0.067 h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兑水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注意同剂量、同一药剂用水量不少于30 kg,防治效果明显,间隔7~10 d再喷1次,以增强防治效果。
2.3.2 小麦全蚀病
(1)症状: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主要特点是黑脚白穗:黑脚是指茎基部l~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形成黑色菌丝层,后期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有黑色小粒点;白穗是指灌浆至成熟期病株早枯,形成白穗,黑脚病根易于拔起。
(2)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禁止从病区引种。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增加土壤拮抗作用;实行与棉花或蔬菜等作物轮作,可明显降低发病。药剂防治可用2%立克锈或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小麦播种后20~30 d,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加水喷施,第2年返青期再喷1次。
2.3.3 小麦锈病
(1)症状:小麦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3种类型,共同特点是在被害处产生黄色、橙黄色或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后期在病部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
(2)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适当晚播;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灌溉,有效降低田间湿度。选用三唑酮粉剂或立克秀药剂拌种;小麦拔节后,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丙环唑乳油等药剂兑水喷施进行防治。
2.3.4 小麦赤霉病
(1)症状:从幼苗到穗期均可发生,可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其中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田间潮湿时,颖壳缝隙和小穗上会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后期会出现蓝黑色的小颗粒。受害籽粒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的霉层。
(2)防治方法:一是深耕灭茬;二是追肥不可太迟。追肥太迟会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加重病菌的流行;三是用多菌灵胶悬剂或甲基硫菌灵进行药剂防治。
2.3.5 小麦蚜虫
(1)症状:小麦蚜虫在苗期为害时,被害处呈浅黄色的斑点,严重时会造成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时,会使灌浆受阻,千粒质量下降,品质降低。蚜虫还是传播病毒病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严重。
(2)药剂防治:注意防治适期和保护天敌。防治适期:麦二叉蚜要抓好小麦苗期、返青期和拔节期的最佳防治时间;麦长管蚜以扬花末期防治最佳。选择药剂:用乐果乳油或辛硫磷乳油或抗蚜威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
2.3.6 小麦红蜘蛛
(1)症状:被害叶片出现黄白色的小点,后来变为黄色,严重时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抽穗,甚至干枯而死。
(2)防治方法:可采用合理灌溉,轮作倒茬,或麦收后浅耕灭茬等方法降低虫源。或用阿维菌素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或用乐果乳油做成毒土撒在田间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