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望霞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湖北 咸宁 437000)
传统粗放式生猪养殖模式下,会出现滥用兽药和添加剂的现象,同时,缺少对粪污的合理利用,引发严重的水源、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违背了新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推动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猪肉品质量安全,推广应用生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下,滥用抗生素、添加剂的现象极为常见,严重影响猪肉品质,极易造成药物残留现象。猪生态化养殖背景下,要求科学规范使用抗生素和添加剂,禁止使用违禁兽药和添加剂,减少药物残留,从而保证猪肉品质。
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下,粪污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会对水源、土壤、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应用猪生态化养殖模式,通过搭建沼气池等方式,即可无害化处理猪粪便和污水,减轻环境污染[1]。
生猪养殖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尤其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对肉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可提升生态肉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市场经济稳步增长。
生态猪养殖对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高度重视场区选址、布局等工作。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猪场选址应远离风景区、水源保护地。优选地势高、背风向阳,水电资源充足、运输便利的位置,或将猪场建设在坡度<20°的丘陵地区亦可。需远离各类污染源,如:屠宰场、化工厂、畜禽交易场、居民区等等,避免相互污染。
要科学布局,保证生活区、生产区相互独立隔离,避免相互影响,场区内应实行净污分离,生产区内种畜禽区、保育与生产区分开,清洁道和污染道分开,避免两者污染。科学控制圈舍朝向,以坐北朝南为宜,控制好圈舍间距,避免过于靠近。最后,要配置完善的养殖设备、消毒设备、清洁设备、喂水喂料设备等,满足生态猪养殖管理工作需求[2]。
生态猪养殖时,保证规模适度非常关键。首先,应科学选用良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养殖生长快、肉质好、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强的生猪品种;其次,繁殖时建议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防止生殖道系统疾病的传播;再次,要结合场区面积、资金情况控制生态猪养殖规模。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区域猪场年出栏量应达到2 000~5 000头,经济欠发达区域猪场年出栏量应超过1 000头;最后,要控制好饲养密度,结合生猪日龄、性别、用途等诸多因素灵活调控饲养密度。一般情况下,断奶仔猪每头占地0.3 m2,保育猪每头占地0.6~0.8 m2,育肥猪每头占地1~1.5 m2,种母猪每头占地1.5~2 m2,种公猪每头猪应占地2 m2,哺乳母猪每头占地3~3.5 m2。
生态猪养殖管理,对养殖方式有较高的要求,养殖方式是否先进,将直接影响生猪生长发育速度和养殖效益。首先,生态猪场严格落实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原则和制度,提倡人工授精、仔猪早期断奶;其次,要配置完善的标准化生产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猪栏设备,提高生态猪场生态化养殖水平;再次,要配置专门的兽医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落实管理工作,保证猪群健康生长;最后,要推广应用高架发酵床养殖技术,用垫料、微生物菌快速发酵分解粪便,减少粪污排放量,获取到更高的养殖效益。高架发酵床由两层结构组成,其中一层为垫料,二层养猪,要控制好垫料厚度,一般在70 cm左右,定期添加或更换垫料,保证达到理想的分解发酵效果,提升生态化养猪水平[3]。
应科学配置日粮,结合生猪日龄、品种、用途等因素,科学配置日粮,保证粗饲料和精饲料比例合理,提高日粮营养价值、适口性,保证饲料转化率。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满足生猪生长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促进生猪抗病力的提升。
要重视并推广对中草药的应用,如:黄芪多糖、蒲公英、马齿觅、艾草等。以马齿觅为例,其具有丰富的二羟乙胺、葡萄糖、苹果酸、维生素E及钙磷营养物质,将其拌料喂猪,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抑菌等功效,可降低猪肠炎下痢、仔猪白痢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减少对西医兽药的使用量,避免兽药残留。
猪场要高度重视制度制定和档案记录工作。首先,养猪场要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包括:防疫消毒制度、责任制度等,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养殖管理规范、标准;其次,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内容和要点,养殖档案要准确标注:生猪品种、养殖数量、繁殖次数;饲料、兽药、添加剂的来源和使用时间、次数;明确生猪免疫接种情况、防疫消毒情况;针对病死猪的患病名称、治疗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也应完整记录在档案中,并妥善保管档案资料,防止档资料丢失,便于后期查找利用[4]。
生态猪养殖,对各类投入品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要规范使用投入品。第一,禁用国家禁用的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如:氯霉素、喹乙醇、呋喃唑酮、盐酸克伦特罗等,避免造成药物残留;第二,要保证饲料质量,从正规途径采购饲料,妥善储存饲料,防止饲料出现发霉变质等,否则禁止喂食;第三,要严格按照兽医指导使用兽药,合理控制用药量,保证用药方法适宜;第四,禁止用泔水喂猪,禁止喂食冰冻食物,禁止饲喂垃圾场中的食物;第五,要取得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证书,定期检验畜禽产品、饲料,保证所使用的投入品和所生产的肉品符合生态猪养殖标准要求。
防疫是生态猪养殖工作的重点内容,尤其是近年来生猪疫病高发的背景下,更要意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防疫工作落实到实处。首先,应健全防疫制度,包括:卫生消毒制度、休药期制度、免疫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各项工作,为生猪健康生长奠定有利的基础;其次,要做好消毒工作,设置相应的消毒池、消毒通道、消毒盆,轮换使用高锰酸钾、过氧乙酸、氢氧化钠、新洁尔灭等消毒剂对道路、槽具、器具、墙面、地面全面彻底的消毒,建议每周消毒1次,疫病高发期和发生疫病后需每天消毒1次;再次,要落实免疫工作,制定可行的免疫程序,重点接种猪瘟疫苗、伪狂犬病疫苗、猪圆环病毒疫苗、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猪口蹄疫疫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等,严格控制免疫时间和疫苗剂量,确保免疫密度达100%,免疫耳标佩戴率应达100%;最后,要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如:猪布病、链球菌病、弓形虫病等,养殖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并尽早治疗[5]。
3.1.1 粪污全量还田
粪污全量还田,是指统一收集生猪粪便和污水,将其贮存于氧化塘内实施无害化处理,经过处理后的粪便污水可应用于农田。应用该技术时,需建设或购置相应的粪污收集设备、处理设备、贮存设施,但建设成本、处理成本并不高。粪便和污水实现全量收集,减少了粪污排放,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但需要注意,粪污全量还田技术模式下,猪的粪污至少需贮存6个月以上,经过处理后的粪污运输时需投入较高的运输费用,因此仅可短距离使用。
3.1.2 粪便堆肥利用
生猪粪污堆肥利用模式,常见的包括:槽式、高低架发酵床、异味发酵床、条垛式等,将生猪的粪便经过好氧堆肥处理后,即可应用于农田中,或者可再加工制作成有机肥。生猪粪便堆肥利用模式下,粪便能够达到有效的处理效果,处理效率快,周期短,较大地提升了粪便附加值,但是在好氧堆肥时会产生臭气,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3.1.3 粪水肥料化利用
粪便污水肥料化利用,是指将生猪的粪污贮存在厌氧化塘内进行发酵,需要使用时将发酵的粪污、灌溉用水充分混合后施于农田内,提高粪污资源利用率,减少粪污浪费和污染。应用该技术时,猪场需设施较大容积的贮存设施,并且应靠近农田,便于运输发酵处理后的粪污资源,或可搭建粪水输送管网,满足粪污运输需求。
3.1.4 粪污能源化利用
粪污能源化利用,是指将生猪的粪便和污水经过专业化的处理后形成可利用的能源。养猪场户依托粪污处理企业,投资建设专门的沼气工程,收集周边猪场的粪污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形成沼气、沼渣、沼液等,沼气可发电、生火做饭,沼渣可用于农田,沼液经过深度处理后可排放,或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应用该技术时,需统一处理生猪粪污,建设沼气工程,提高粪污资源利用率。沼气工程建设需投入较高的成本,沼液处理成本高,对于后续处理配套工艺有较高的要求,否则无法很好的保障粪污的处理和利用效果[6]。
3.2.1 粪便基质化利用
将生猪的粪便、污水、菌渣、秸秆充分融合后堆肥发酵,生产制作成基质盘、基质土,并将其应用于水果种植或蔬菜栽培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减少了粪污污染和浪费,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有机循环农业发展体系。生猪粪便基质化利用模式下,整个生产链较长,并且对生产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否则将会对粪污利用率和处理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3.2.2 粪便饲料化利用
猪的粪便具备较高的利用价值,将生猪养殖时所产生的干清粪和蚯蚓、蝇蛆等动物蛋白实施堆肥发酵,生产制作成有机肥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经过发酵处理后的蚯蚓,是可制作动物蛋白饲料,然后再应用于生猪养殖中,可促进生猪生长发育。粪便饲料化利用模式下,可集约化管理生猪粪便,并不需要付出较高的处理成本,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可显著提升粪便资源利用率。粪便饲料化利用操作处理难度较大,并且动物蛋白饲料的制作对温度湿度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后期动物蛋白分离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3.2.3 粪便燃料化利用
生猪粪便燃料化利用,指的是充分搅拌生猪粪便后脱水加工,挤压造粒,最终制造成生物质燃料棒。该处理技术模式下,所制造的生物质燃料具备较高的环保性,可替代煤炭等燃料饲料,具有价格低且燃烧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优点。粪便燃料化利用需脱水处理,此环节能耗较高,并且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7]。
粪污达标排放技术,指的是将生猪所排出的粪便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好氧处理技术深度净化处理,制作成沼液、农田灌溉水、达标排放水等,针对固体粪便,经过腐熟发酵处理后即可还田。该处理模式下,将粪水进行深度处理后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无需占用相应的土地建设相应的粪水贮存池,降低了处理成本[8]。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是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要充分意识到生猪生态化养殖的重要性,积极推广应用生态猪养殖技术,完善生态猪养殖管理措施,掌握生态猪养殖粪污处理技术要点,减轻粪污污染,提高粪污资源利用率,在保证猪肉品质量的同时,减轻生猪养殖污染,助推生猪生态化养殖与发展,保障畜牧经济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