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园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的策略

2023-01-09 22:03常州市邹区中心幼儿园汤智英
早期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园运动幼儿

常州市邹区中心幼儿园 汤智英

当下,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导致很多孩子足不出户且乐此不疲,他们不仅失去了与自然、社会接触互动的机会,还失去了许多应有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积累,甚至失去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不仅要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部大家共同创造并形成的有着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独特环境[1]。我园将体育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多途径营造全员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环境氛围,一方面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另一方面逐渐形成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实现我园办园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一、给足体育活动支持力度,创造校园体育文化条件

要想让体育活动与校园文化互促成长,必须要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空间时间、活动器材等),给足力度,既要满足师幼个体和集体性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又要达到《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要求。为此,我们一方面利用园内8 名男教师的优势,开展“有效提升户外体育活动质量的策略研究”项目并成功申报了常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积极参与创建江苏省足球特色园;另一方面,我们在全园的公共场所创造条件,支持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改造活动场地,拓展体育活动空间

1.贯通绿化,串珠成链。受活动场地限制,幼儿的投掷、跳跃、追逐等活动常常因密厚的绿化带隔离而中断。为了活动开展得更通畅,我们根据幼儿的活动需求,降低绿篱、挖沟搭桥、堆坡架梯、铺管拉索,并将不同软硬度、宽窄度、平整度的水泥地、塑胶地、泥草地、鹅卵石路、轮胎软路、斜坡砖沙等多种材质的路面串珠成链。这样既丰富了幼儿对不同材质地面的感知,也提升了体育活动内容的挑战性,还使幼儿在运动的同时,能更好地亲近自然。

2.“画刻三度”,纵横拉伸。幼儿跳得有多高、投得有多远、拎得有多重……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数字”,积累经验,我们在墙面、地面、树干上刻了长度、宽度和高度,在一些器物上标注了重量,使幼儿在运动中能直接进行自我判断,更加努力、专注地投入运动,挑战自我。我们还在路面上画了迷宫、线路图、棋盘格等,赋予了运动情境与游戏角色。“画刻三度”使冷冰冰的墙地面有了温度和色彩,也使幼儿能够直接感知自己跳得有多高、投得有多远、拎得有多重。

(二)调整一日活动作息,保障体育活动时间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会有很多次的排队和等待,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参与兴趣,更使活动因时间隔断而乱了心绪,给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活动目标的达成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现象,一方面,我们将幼儿的作息时间化零为整,把晨间接待、生活整理与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统整,使幼儿的活动既有一定的自主性,又能拥有足量的运动时间;另一方面,我们将班级幼儿分成A、B 两组,实行一组室内、一组室外的错时交替作息办法。这些措施不仅让幼儿能够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资源,还保障了活动的安全和秩序,同时也增加了平行班级间的竞争与合作。

(三)广集体育活动器材,丰富体育活动内容

只要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作为运动器材。我园属于乡镇园,村里拆迁后有一些废弃的缸、瓮等,我们将其收集起来作为孩子们“投壶”“打地鼠”“游击战”等游戏的新型玩具;油桶成了滚轮、支柱、伏击栏;棕绷床成了蹦蹦床、爬坡、壕沟网、游戏屋……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了扁担、箩、篮、筐、瓶、盒、桶、罐等废旧物品,这些都成了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器材。这些活动器材唾手可得,远比市场上的玩具贴近生活。

二、拉伸体育活动参与广度,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运动能力会在有玩伴、观众、裁判的集群式活动中相互影响、提升[2]。为此,我们利用亲子运动会的形式拉伸体育活动参与广度,吸引家长对幼儿运动的关注。我们在开学之际就公布了亲子运动会方案,要求人人参赛,每人至少2 个项目,让孩子和家长能够提前根据运动项目制订运动计划,拥有充足时间投入运动练习,确保学期结束时能顺利举行运动会。

不仅班级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日常的体育活动,家长也会利用每天的放学和节假日陪伴的时间,督促孩子坚持运动,并给予安全保护、示范、记录成绩等帮助。亲子运动会上,家长和孩子一起轮流参赛、当裁判。他们既是参赛者,也是校园体育活动的有力组织者、支持者。

三、力探体育活动实施深度,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

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还具有趣味、竞技等功能,能促进个体的社会交往、意志品质、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发展[3],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这是我园校园文化内涵的基本内容,也是校园与师生发展的精神追求。

(一)大探“一物多玩”,玩出运动之风

为了激发幼儿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形成校园运动之风,每年三月份我们都会组织“一物多玩”全园大探索活动。各个班级选择球、绳、轮胎、板凳等任意一种常见材料作为活动主材料,探索多种玩法。如废旧轮胎,常见的玩法有滚、跳、跨、拖、拉、抬、钻等,看似玩法很多,但仅仅是单一的运动形式,缺乏体育价值的深度发掘,如体力上的锻炼、材料间的组合、同伴间的合作意识等。为此,我们有意识地启发幼儿:除了往前滚,还能怎样滚?除了在平坦的地面上滚,还能在哪里滚?可以和谁(人和物)一起滚?能不能带上东西负重滚?尝试跟着音乐节奏滚……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孩子们的进一步深入探究。

“一物多玩”既提升了孩子的体质体能,也拓展了我园体育活动内容,如个人独行、闯关旅行、器物伴行、同伴同行、诗歌唱行等富有趣味的体育活动创意,吸引着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挑战,校园探索运动蔚然成风。

(二)增加“运动营养”,动出创意之风

个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滋补,运动的持久同样需要营养的补充来助力,因为长久不变的运动形式容易使幼儿厌倦,达不到运动效果。为了确保幼儿运动的效能,我们需要创新活动方式,持续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早操是孩子们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我们利用“三高”“三长”“三结合”“三变化”等创意方式提升早操质量。“三高”是指“看谁的脚踢得高、抬得高、跳得高”,使幼儿做操力度到位;“三长”是指“胳膊抬起臂伸长、胸部挺起腰拉长、头部抬高脖伸长”,使幼儿做操动作到位;“三结合”是指“音、诵、操”三方面结合,即动作能合拍,能根据音乐旋律的特征与歌词内容一起诵唱出来,使肺活量得到锻炼,心情得到释放,身心由内而外得到舒展;“三变化”是指“变队形、变动作、变难度”,变化频率每月一次,使幼儿始终保持好奇之心,感受并学习各种体育活动创意。这些方法有效提升了孩子们早操运动的精气神,高效发挥了早操促进幼儿体育活动高质量开展的重要作用。

(三)尝试“人擅一技”,擅出精进之风

就幼儿对某项运动缺乏持久性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的问题,我们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体育器材或一项运动项目进行探索与挑战,从而获得个性化发展。为了激发幼儿“人擅一技”的运动探索热情,我们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一方面利用亲子运动会、升旗仪式等时机给予幼儿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动员家长在每日入园接送时段与幼儿一起参与有氧运动,增加观众效应,提升幼儿的运动效能感。

四、提高体育活动持续热度,增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动力

幼儿对体育活动的认知还不足以使他们自觉锻炼,加之一种体育项目运动时间久了,幼儿的运动兴趣逐渐减退也很自然[4]。为催生幼儿长期坚持各种运动的动力,我们利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促进每一位幼儿保持对体育活动的持续参与,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强发展动力。

(一)设置体育活动光荣榜单,激出全体幼儿的运动热情

根据《指南》中健康领域各年龄段的动作发展指标与教育建议,我们在每个班级门口都设置了体育活动光荣榜单,将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各类相关运动项目列成进度光荣榜。每天运动结束后,幼儿都会围着老师或家长志愿者,期待他们在光荣榜上记录自己的成绩。“鲶鱼效应”告诉我们,打破常规,加入一个有吸引力的因素能“满盘皆活”[5],这种吸引力能激发人的内部潜能。光荣榜单既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也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聚焦运动品质过程性评价,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能更全面地发现幼儿的优点与个体差异,有利于他们维持学习和挑战的兴趣,满足情感需要,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对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起到促进作用[6]。因此,每天户外体育活动时,我们都会以视频、照片等形式记录幼儿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参与活动的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活动结束,我们会用15 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幼儿一起参与运动品质评价,如“今天你发现谁最厉害?为什么”“今天你有了哪些进步”“你遇到问题了吗?是怎么解决的”……围绕这些问题,幼儿在自评、互评、共评中不断获得进步,养成拼搏、团结、坚持、不断探索与解决问题等品质,并逐步内化成自觉行为。

因为体育活动有了参与人员的广度、环境支持的力度、功能探究的深度、活动持续的热度,全园的体育活动都充满了儿童应有的精神朝气,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校园特有的体育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校园运动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不正经运动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