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擎,吕岩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组织人事科,山东 济南 250001
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截至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 030 935个,其中医院36 570个,占3.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 790个,占94.8%,较上一年增加7 754个。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84.7亿人次,医院38.8亿人次(占45.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5亿人次(占5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增加1.3亿人次,县级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5亿,总体来看,分级诊疗之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逐年增长,接诊能力和就诊人数不断增加,分级诊疗初见成效[1]。但从制度落实效果和进展来看,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统计表明优质资源主要集中三甲医院[2],出现了高级别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择医现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改变不合理的就医格局,达到医患匹配、精准服务的目的,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最大化,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医疗机构中,人力资源是核心资源,对于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确保医院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公立医院及整个卫生系统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有密切联系[3]。
所谓分级诊疗,指的是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难易程度实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对应不同的疾病治疗,体现各自特长,能够推进从全科到专业化发展的医疗过程进程[4]。分级诊疗总的来说就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完善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然选择,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实现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家主要从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医疗联合体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呈现“倒三角”结构,无法实现各层级医疗机构应覆盖的人群及应实现的功能[5]。医疗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是如此。主要体现在地区、空间上的不均衡和医疗机构层级上的不均衡。一方面优势医疗人力资源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上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越多,对医疗人力资源的吸引力越强。2021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847.8万人(占60.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3.2万人(占31.7%),且近几年医院卫生人员数量年增长率远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个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有很多基层医院、卫生院在医疗设施、医疗人员数量、医疗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有的基层医院和卫生院的医疗卫生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医用房间面积有限,很多还是租房经营的,很难有效满足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6]。一些基层医务人员因为薪资少、待遇差、晋升机会少等原因,不愿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纷纷涌入大城市、大医院,这样长期发展,就导致基层社区、乡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基层医务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服务效能低下,造成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不高,向高层级医院聚集的恶性循环,加剧“看病难”的困境。
现阶段,人民的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升,特别是医疗保健等需求逐渐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诊疗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力资源方面将面临医务人员紧缺、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与“保基层、强基层、建机制”的基层卫生服务建设理念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储备不完善。又受诊疗经验及学历双重限制,导致了目前基层全科医生需求量日渐增高,供给量严重不足[6]。而对于不同层级的大医院来讲,针对急难重症诊疗的高层次人才规模和数量上偏少,没有形成长期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特别是一些县市级医院,没有从医院战略层面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在吸引和培养拔尖人才上力度不够,限制优秀医务人员的能力发展,导致优秀医疗人才向上级医院集中,造成本机构人力资源的流失,也影响医疗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需要采集医院的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统计医院人力资源总体质量信息、人力资源流失率、人力资源储备等等,这是构建智慧医院中的重要一环[7]。但是从目前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情况来看,其中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基础不完善,信息化的技术设备、软硬件设施等建设滞后,导致医院在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中,面临很多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措施的执行,也很难构建全面、一体化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这对于互联网时代分级诊疗模式下的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化目标实现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互联网时代,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使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平台、信息互联互通等“互联网+医疗”举措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可行性手段,也是解决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水平。
互联网时代,在分级诊疗制度下,要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必须要明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定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一方面要从医疗人力资源增量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促进优质医疗人力资源存量的合理流动。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①注重医疗人才的培养。针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医疗人力资源在数量上仍存在较大缺口,人员结构配置不甚合理。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人员全科化发展,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给予人才有效的施展平台,通过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现有的医疗人力资源向全科化培养、全科化转换。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激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全科医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实现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角色分工和业务互补[9]。提高全科医学水平,增加全科医学学生的招收培养数量,从而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医疗卫生人员数量和质量。
②要完善薪酬激励机制。薪酬和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有效留住人才[10]。首先深化薪酬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医疗卫生人员薪酬结构,通过绩效奖励等方式激励基层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在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要给予基层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于高学历、高职称的医疗卫生人才给予直接奖励,发放岗位津贴,对于发展有突出贡献、领军人物等,也要合理提升他们的薪酬待遇,让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价值和他们的薪酬相对应,并关注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善,让他们有工作的拼劲[11]。
③要促进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下沉。鼓励优秀人才去基层工作[12]。通过医联体建设将区域内的医疗人资资源整合共享。鼓励和引导高层级医院医疗专家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以缩小居民对各级医疗机构间服务水平感知差异性,逐渐引导居民向基层社区分流,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整体效能提升[13]。推进实施高层级医院医疗人力资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轮岗制度,落实医师多点执业,允许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建立医师执业信息数据库并向公众提供在线查询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推动医疗人力资源的双向合理流动。
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指的是医院通过对其内部劳动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实现医院相关活动的人力资源配置。医院人力资源体系指的是包含临床、教育、管理、科研、营销、法律、对外交流等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体系。从目前医院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来看,人力资源的规划不科学,人力资源结构层次单一,人力资源构成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个性结构差异突出等,人力资源互补性有限,导致高层次创新人才总量较少,人员岗位匹配度差,全面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和培养机制不足等。
对此,在互联网时代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人力资源配置中,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人力资源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基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远期愿景和近期目标出发,从开发人才潜能角度,制定符合医疗卫生机构未来发展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制度性和规范性,提升职工绩效考评体系及激励制度科学性,有效利用人的创造力促进医院和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在分级诊疗制度下,要统筹不同地区人群对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对需求后,通过对人口规模、人口构成、患病指标及患者的交叉流动等因素衡量人群对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相对需求情况,结合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发展需要,针对职工需求数量及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制定有效、合理性的人力资源整体规划,确保服务功能相匹配,制定人力资源统筹规划目标,促进人力资源规划和医务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促进人力资源潜力的不断挖掘。
互联网时代,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切实完善信息化管理创新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和水平。在优化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把各个软件融合在一起,形成可行性强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针对软件加强数据信息管理,要确保数据全面、真实、有效,为开展决策和管理计划提供科学指导[12]。同样,在促进分级诊疗下人力资源合力配置,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硬件及技术,将原本没有关联的医疗人力资源通过业务纽带联系起来,使由基层向大医院流动的现象转变为医疗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良性状态。医疗卫生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远程诊疗、电子病历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建设等方式,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分配和分工协作,从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高层级医院的合作水平和深度,促进医疗人力资源服务的共享[13-15]。
新时期,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和应用能力培训,充分发挥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应用水平,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目前,很多基层医院已实现从HIS系统到电子病历、LIS、PACS、输血管理、院感传染病管理、手术麻醉管理、体检系统、心电网络、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系统的分步建设,覆盖医疗卫生机构运营、临床与管理。要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切实把握好信息化技术操作应用,必须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使医疗卫生人员了解卫生信息技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前沿动态,开拓视野,为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应用新型医疗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互联网时代,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是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各自所长,解决好患者看病难问题的有效举措。从目前分级诊疗制度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工作不到位,无法实现高质量医疗服务,也不利于医院人力资源潜力的有效发挥。从目前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来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医院需要积极改革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和方法,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注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还要加紧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促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