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公利,徐 波,张 蕾
(1.山东科技大学 党委办公室,山东 青岛 266590;2. 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青少年能否顺利成长成才,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开展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家庭是起始点,主要是启蒙思想和表率教化;学校是主阵地,主要是循序渐进、系统化、理论化的集中教育;社会是大环境,主要是对现实的多元化、复杂化价值观念的再引导和重塑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既互相关联又互为支撑,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立足时代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不断完善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齐抓共管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合力育人格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共同筑牢这项基础性的战略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国际国内局势给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着眼全局谋划,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引导青少年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由此确立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信念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是个人和集体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前行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3]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里,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领青少年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批批觉醒青年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数热血青年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深入基层一线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青年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为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特别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5]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教育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十分迫切。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6]近年来,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学理性研究。马云飞等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意蕴、精神实质以及现实旨归,指出只有教育行政、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多方联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取得成效。[7]李丹等从辩证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等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逻辑理路,提出了对完善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的规律性认识。[8]吴云志、廖小琴从不同维度论证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生成,以及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原则和举措。[9,10]第二,关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性研究。冯刚等提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育人环境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领的实践路径。[11]张磊等建议,要运用具体场所,如科技馆、博物馆、英雄纪念馆等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在参观和学习中,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标杆,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综合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活动。[12]刘晓玲认为,文化激励在培育时代新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发挥凝聚吸引、内在驱动、活力激发三个功能培育时代新人的爱国奋斗精神。[13]第三,关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刘萍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教育、民族复兴梦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多样化新途径以及社会实践的巩固提升教育是新时代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14]李文娟认为,要把握自媒体时代脉搏,合理高效利用自媒体,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15]
西方国家的理想信念教育由于深受宗教传统影响,一定程度上,其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具有一致性,如英国和德国,在中小学课程教育中均设置了宗教教育课程;虽然美国主张政教分离,但也将宗教教育融合到国家精神教育之中。西方国家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紧密结合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而进行的公民教育,其本质上与我们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相比,在核心教育理念、价值追求、实践路径上大相径庭,相关研究成果不具借鉴性。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和启发意义的思想观点,但仍然存在着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一是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学理性阐释,对于现实中存在问题的针对性分析和改进办法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在实践中做深入探究;二是现有研究虽然探讨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但缺少宏观上的整体规划和微观上的理路推进,导致路径建构往往集中于某一层面、某一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建设性,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实践体系。因此,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16]在“大思政”格局理念下,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应该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着力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力量的育人功能,确保主体责任能够更加准确把握,目标能够更加同向同行,内容能够更加符合实际,履职能够更加尽责到位,协同能够更加同频共振,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方式能够完全一体化推进,形成时时、事事、处处都有理想信念教育的氛围和工作合力的机制。当前,受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加速演进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导致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的预设效能没能在实践层面完全体现出来。
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导致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缺失。一是重智轻德忽视理想信念教育。当前家长普遍坚信“唯书唯上”的教育理念,深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商业口号的引导,在家庭教育中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把教育重心放在提高青少年学业成绩方面,热衷于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知识学习条件,却忽视理想信念培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把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二是素养欠缺弱化理想信念教育。许多家长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素养和思想境界,情感教育、美德教育意识不足,侧重于指导孩子追求个人现实利益,缺少从更高的精神道德层面对孩子进行价值教育。三是行为失范扭曲理想信念教育。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度干预、过度保护、强制要求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导致青少年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在集体生活中缺乏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有些家长功利思想严重,奉行金钱至上、贪图物质享受,使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理想信念的形成上产生错位。
学校教育分散化、形式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弱化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预设效果。分散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缺乏互动融合。由于受教育理念、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教育者没有真正关注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和内心需要,忽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参与,在教育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方面缺乏创新,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步调不够一致。二是教育者之间缺乏联动协调。由于专业背景、教学分工的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只顾守好各自的阵地。各学科和专业教师只注重专业课程教学的“三分地”,没有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教育主体缺乏纵向的协调,各守所属的“一段渠”,导致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形式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开设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存在经常被其它课程挤占的情况,这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尤为明显;教育活动中,注重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却忽略了活动的意义指向,参加者思想上的收获与教育活动预设效果大相径庭;教育评价上,重视学业成绩、升学率、就业率等客观指标,缺乏理想信念素养的定性评价指标和有效手段。在信息技术运用上,热衷搭建各类教育平台,却忽视了平台的课程和内容是否真正吸引青少年的关注与参与,使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大于内容,名目多于实效。庸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为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过分追求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趣味化,教学过程中较多设置情境或植入内容,虽能将社会热点融入思政教学中,但往往缺乏热点背后的深入分析,导致教育内容浮于表面,减弱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向性和严肃性。
社会教育受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斗争的冲击愈发突出。一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造成负面冲击。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一直把中国崛起视为对资本主义制度、治理模式和核心价值观的威胁,敌对势力利用我国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问题,通过扶植意见领袖等作为代言人,围绕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以大肆炒作和混淆视听的方式煽动大众情绪,质疑公共权力,造成青少年思想混乱,消解青少年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二是新媒体的多元发展使各类社会思潮的传播影响更加迅捷和全面。全媒体下的社会舆论场内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和意见群体,有的客观公正,有的负面歪曲,不同意见对抗激烈,使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受到极大削弱,甚至存在被边缘化、虚置化的风险。新闻媒体过度追求感官刺激,满足人的感性需求,降低了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严肃话语的关注度,减弱了青少年对重大事件的理性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青少年带来的思想影响远超其他社会教育载体,相关监管框架还未完整建立,网络平台在加强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动力不足,造成网络上的一些负能量给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功效的冲抵影响。
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理性选择的过程。理想信念的确立,根本的力量在于有正确的理论信仰和深厚的实践支撑。所以,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优良的经验传承和坚强的领导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7]。所有人都处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在家庭中建立的亲情关系、在学校中建立的教育与受教育关系以及在社会中建立的广泛的交往关系。由此可见,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生成于现实生活之中。同时,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18]280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根本上明确了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要素的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完善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的关键所在。当前,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主要矛盾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如何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的责任主体和功能定位,把准各自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联动关系,形成一体化推进的工作合力,确保各责任主体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目标一致、价值共生、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百年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列宁干部师范学校、苏维埃大学,成为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19],通过印发标语、传唱歌谣、召开会议等形式宣传党的理论宗旨,启发青少年觉悟,坚定了青少年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在全国范围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用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和激励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了青少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特别是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潮时,发挥多方主体的合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同社会实践相结合,[20]开展全社会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了青少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继承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颁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就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百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丰富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经验启示。在每个历史时期,党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提出明确的理想信念目标,以坚强的领导力引领青少年沿着契合时代主题的方向奋斗。在理想信念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形成工作合力,汇聚起广大青少年强大的理想信念力量,助推各项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完善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更应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背景,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挖掘新的教育资源,采用新的教育方法,促进各方力量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的有机融合,不断守正创新、奋勇前行。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18]277新时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政治上,就是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得到贯彻执行,确保理想信念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想上,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头脑,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思想根基。组织上,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青少年把稳思想之舵、照亮前行之路。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方向不跑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坚定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完善自上而下、各方力量有机联动的齐抓共管机制;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才能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才能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动态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承担,真正发挥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作用。
开展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注重发挥好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作用、家庭的固本培元作用、学校的培根铸魂作用、社会的价值导向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齐抓共管机制。
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发挥好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推动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自上而下、相关部门单位工作联动机制。比如,在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建立健全理想信念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宣传部门牵头,教育、新闻出版、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参与,针对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开展定期会商,联合推出整改举措,加强统一协调,增强联动合力。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必须有章可循,关键是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立法。要立足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重点领域加快立法修法进程,使各项具体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各行各业依法开展工作。
深入调查研究。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离不开对问题的精准把握,需要各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在各自负责领域开展专项调研和对策研究。要注重发现苗头性问题,深入研讨现实突出问题。要及时跟踪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准确把握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调研工作要专业化运作,特别是社科部门、教育部门每年应组织专家针对性设计调研内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类学校对调研数据作出综合分析研究,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参考依据。
加强监督考核。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必须强化监督考核,发挥好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紧紧围绕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任务抓督查、抓推进。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行业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和评优推先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缺失、出现问题的要严格追责并及时督促整改。
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始于家庭,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言行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8]280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通过启蒙思想和表率教化,发挥着固本培元作用,为学校和社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奠定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效果。发挥家庭教育作用,需要着力抓好家风建设。
表率意识带动家风建设。“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日常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关系着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家庭熏陶。为人父母者要有深刻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做最好的自己,为子女做好习惯的表率、爱学习的表率、有修养的表率、善内省的表率。家长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会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影响到孩子。家长希望孩子有家国情怀,自己就不能牢骚满腹、狭隘偏激;希望孩子诚信友善,自己就要善待他人、公道正义;希望孩子勇敢坚强,自己就要不畏挫折、攻坚克难。家长的胸怀和格局会给孩子一种最直接、最绵长的德行激励力量,会在孩子的性格、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并伴随其成长。
优秀文化植入家风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理想信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理想信念的丰富和升华。在家庭生活中要积极践行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不断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同时,通过讲述英雄人物故事和带领孩子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教育基地等方式,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英雄人物和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感悟先辈们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革命气节,加深其对历史发展的理解和认同,指导孩子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科学指导提升家风建设。时代发展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的需求,做合格的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现实生活中,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不断出现,许多家庭对子女教育时常感到困惑,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有必要开辟专门的家庭教育学习平台,比如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信息服务功能,开辟专门的家庭教育专栏,让家长们从中找到关心的话题和权威解读。师范院校有必要开设家庭教育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有必要配备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为年轻家长们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开展相关活动。大中小学要把新媒体社交软件作为家校沟通渠道,增进家庭对学校实施理想信念教育举措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是青少年理想信念形成和确立的主阵地。学校通过开展知识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来建构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理性认知;通过开展价值引领,激发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内在渴求;通过开展实践锻炼,提升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培根铸魂作用,承担着校方向、纠偏差、铸魂魄的重任。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应当遵循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抓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21]351当前,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教育内容要注意层进性。理想信念是有层次的,理想的最高境界是在为实现阶段理想目标而努力的信念支撑下最终升华出的社会理想(政治理想)。理想信念教育要打牢基础,循序渐进,不能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割裂开来,也不能把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等同于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尊重青少年认知规律,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层次的递进和螺旋式上升。小学阶段,主要是播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种子,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养成教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育英雄情结,扣好人生理想信念的第一粒扣子。中学阶段,主要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强化历史知识教育,在对古今中外的比较思考中,培养家国情怀,打好理想信念的认识基础。大学阶段,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史”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 解决好学生“信什么”“为什么信”和“如何信”的问题,指导学生树立并巩固职业理想信念和政治理想信念。
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学校思政教育既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和感悟。要规范开展校园思政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赋予思政活动必要的仪式感、庄严感、神圣感,引发教育对象的共情、共鸣、共识,防止走过场,力戒形式主义。要创设思政教育的社会情境,充分利用校外学习资源,引导青少年通过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方式进行体验式学习。要建好用好“数字思政”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虚拟仿真资源,让学生在网络空间里感受红色文化,实现线上线下实践育人协同并进。
教育评价要强调公正性。评价是指挥棒和风向标,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追求,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不断探索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办法来评出真正的先进。在框架设计上,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理设置二者权重,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纠偏;在操作层面上,要优化定量指标,增加对思想行为自觉主动性的评价,减少对功利性行为的数量考核。对于定性评价,要合理划分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比重,选好学生测评主体。在各类推优评奖中,不能忽视筛查当选者的心理动机,不能让精致利己主义成为校园的宠儿,要及时对不良现象予以纠偏引导,切实将“育人先育德”落到实处。
教师队伍要注重示范性。师资力量是确保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队伍至关重要。要选拔那些真正重视思政教育的干部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确保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确保学生获得正向的引导力量;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四有”好老师标准打造教师队伍。
社会提供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环境。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其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深刻性、形象性、长远性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比,它的功能体现在能够拓宽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认知渠道,明确政策导向,制定行为规则,树立榜样典范,引导价值取向等,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现实的价值导向作用。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21]133因此,社会环境建设要聚焦解决好以下现实问题。
优化政治生态。党风连着政风、民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是培育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现实动力源。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为人民服务本色。要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建设,着力提高政治能力;要狠抓廉政文化教育,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强化宗旨意识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做出表率。
树立良好风尚。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当前,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要着力强化对英雄的崇尚引导。要让英雄形象充满公众视野,在市民广场、交通场站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域,应设置一些宣传中华英模的公益广告,媒体要加大对新时代行业英模人物的宣传力度。要把英雄编入学校教材,要彻底纠正语文教材中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文章的错误做法,教材里不仅要常驻影响深远的中华民族历史英雄,也要适时编入做出巨大贡献的时代先锋。学习英雄人物,要把功夫用在弘扬英雄的精神上,应坚决杜绝把英雄人物商业化行为。社会各界都应创造条件真心爱英雄、学英雄,让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社会环境。
清朗网络空间。用活管好互联网是新时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要坚持党管网络安全原则,从维护网络政治安全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建立完善互联网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互联网监管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发布管理主体责任,提升及时跟进治理网络乱象的能力,全面加强正向宣传和辩证引导。当前,要严格管控网络推送平台,加强自媒体监管,坚决打击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各种“网红”行为。坚决整治娱乐业和粉丝文化的畸形发展问题,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拒绝畸形的饭圈文化,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学习、健康生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完善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发扬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现实问题,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筹制定好规划和规则,精准实施好管控和管理,全面开展好教育和教化,以高质量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少年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真正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