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形成、要旨及基本特征*

2023-01-09 08:01
中州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伦理中国共产党精神

朱 金 瑞

伦理精神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中,在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昭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境界,呈现着能动性与实践性、激励性与导向性的统一,彰显着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的有机统一。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道德理想与精神标杆,伦理精神对激励人们为社会发展努力奋斗不可或缺。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人格,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体现。它集中反映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是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结晶,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围绕与民族、人民、世界、自身等基本关系范畴展开,内蕴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中,外显于中国共产党人道德实践,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而来的伦理精神,其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历史主题而不懈奋斗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形成(1921—1949)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一大上明确自己的根本主张:“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2]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围绕救亡图存的鲜明历史主题和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指导,在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植根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形成了集中反映党的初心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灵魂。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与民族、人民、世界、自身等关系中的伦理要求,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伦理精神。主要包括: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支撑,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主轴,以集体主义为最高行为准则,以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独特伦理气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等,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实践呈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在全国的广泛实践(1949—1978)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并在革命根据地被广泛实践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伦理精神被推广到全国人民之中。对中国共产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忠诚,使孕育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成为广大人民的精神旗帜和自觉追求。在五大社会改革运动、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及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过程中,革命伦理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集体主义被确立为共产党人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准则,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成为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则是全体人民高度认同的基本道德情感和道德义务等。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红色伦理基因、红色血脉在全社会得以内化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集中彰显,激励着整个社会崇尚高尚、健康向上和充满活力。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全面推进(1978—2012)

恩格斯曾说:“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带来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跃进。”[3]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扩展和全面推进。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伦理精神兼具了价值引领和实践形态的两重特性;另一方面,基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内涵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具体说来,实事求是是第一要义,共同富裕是价值旨归,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是精神状态,实践形态则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1981年,共青团中央、中国伦理学会等9个单位发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了“道德建设”;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完整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2001年“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的提出,突出了道德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同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强调公民道德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并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核心、原则、基本要求、着力点等。不仅如此,党中央把公民道德素质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动力支撑,把公民道德建设着力点由三个领域拓展到四个领域,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伦理精神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与此同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同各种精神污染作斗争,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净化伦理生态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集中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时代坐标,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全面推进和立体化实践的生动写照。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守正创新(2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守正创新、立根塑魂、正本清源,突出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基础性意义,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同时,针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问题,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筑牢人民精神信仰之基的同时,针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问题,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推动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1],着力加强对党员干部伦理精神及思想道德领域存在问题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补足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夯实了共产党人政治灵魂的根基。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斗争精神、奋斗精神、钉钉子精神等,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时代展现、全民的精神指向和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二、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之要旨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党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革命性锻造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最深沉的精神标识和独特气质的伦理精神,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伦理精神中崇高政治品格和实践本色的有机统一,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鲜明要旨。

1.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价值主题

为民族谋复兴,扎根于民族独立的历史基座、根植于人民群众的血脉深处,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不懈奋斗的至高道义性和无限生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成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了民族独立和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民族独立和复兴,是人民解放和幸福的前提。党的二大宣言明确提出党和中国人民当前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4],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既是党的工作指针,也是幼年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和基础性内容”[5]。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6]1080围绕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和平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些伦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伦理标识,也是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3“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7]8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自信豪迈地宣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2.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目标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目标和政治伦理的核心。毛泽东同志曾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8]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追求的伦理至善。一百多年来,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牺牲已深深融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基因和血脉。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发表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向全党明确要求:“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6]1004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9]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十大,虽然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所不同,但共产党人深知“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10]因此,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人民幸福为价值尺度,最终形成了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基本准则,作为共产党人奋斗奉献的唯一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1]“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12]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因此,必须“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13]。

3.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价值根本

通过自我改革来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强调指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14]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早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就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现社会革命。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共产党人在社会革命的过程中,把真理成功转化为自我革命的武器,把正义成功转化为自我革命的动力,从而促进了共产党人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良性互动。在历史上,党通过严格纪律、制度监督、学习教育及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从党的一大规定对党员进行“严格监督”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从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习近平的《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守纪律,讲规矩》《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系列重要讲话,从中央苏区开始的第一次反腐倡廉运动、延安时期的黄克功被处以死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案,再到新时代的“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使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培育和实践在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15]的根源之所在。面对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人民民主”,到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找到“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自我革命始终是党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锤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同时也是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不断引领并推进着社会革命的时代需求。“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自我革命精神仍然“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10]。“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

4.胸怀天下、美美与共的责任担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崇高伦理理想和不懈奋斗的道德追求,也是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的三大明确提出:“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更进而加入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16]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17]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的问题,也等于五分之一的世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直面时代挑战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全球视野、人类情怀和开放胸怀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铸造的伦理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共有的伦理宝藏。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中所内蕴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理念,既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1]。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在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中凝聚起共担风险的强大合力,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才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1]。面向未来,从伦理精神的视角,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刻命题,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丰富发展,也是必须回答的紧迫而重大的时代课题。

三、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基本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1]。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历史奋进中,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守望中华核心伦理精神气质中继承创新了“伦理精神”,促进了伦理精神的人民性、民族性、历史性、实践性与时代性的融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伦理精神气质。

1.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先进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奋斗目标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忠实地代表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他劳苦大众、先进分子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秉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等基本的伦理规范,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其他任何政党从来没有过的最高尚的伦理价值追求。刘少奇同志曾指出:“我们的道德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这种道德,不是建筑在保护个人和少数剥削者的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筑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建筑在最后解放全人类、拯救世界脱离资本主义灾难,建设幸福美丽的共产主义世界的利益的基础上,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上。”[18]从党成立之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把为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服务于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事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幸福的价值追求,在此实践中形成的伦理观念也是当时历史阶段最纯粹、最高尚、最先进的伦理精神样态。因此,无论是价值旨归,还是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实现了对其他伦理精神样态的超越,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首要特征。

2.创新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9]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史。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指导,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伦理气质。例如,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秉持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治理中尊重不同诉求、整合多重需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弘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天下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立志为共建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继承创新“为政以德”等道德观,中国共产党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伟大自我革命中实现伦理精神的不断升华。同时,不断创新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形成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在全社会内化的长效机制。例如,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等。以多层次、立体化、多载体的方式方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升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早在1943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就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20]

3.广泛性

广泛性与先进性虽有着严格的界限,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先进性是广泛性的引领,广泛性是先进性的前提。没有广泛性,先进性将失去根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人民利益至上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及先锋模范作用等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先进性的要求,正如刘少奇同志所指出的:“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21]但是,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全社会倡导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先进性的同时,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性的引导,为先进性群众性践行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群众性实践是其深厚的群众根基和先进性的保障,是广泛性的表现样态。一方面,突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引领示范。“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22]395-396“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2]381另一方面,注重广泛性根基与先进性引领的同向发力。“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连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23]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为抓手,既夯实党伦理精神的社会基础,也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先进性引领和群众性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有效结合,为党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也不断提升了人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4.实践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源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实践呈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实践形态。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实践中形成、发展和不断丰富的,同时它又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投入浩浩荡荡的伟大实践中,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明确共产党人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广大工农群众的解放而奋斗;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不断保障和维护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正当经济利益和生活需求,形成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是革命胜利的“真正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放下一切恩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惜牺牲一切,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解放战争时期,“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生动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转折时期伦理精神的高度自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由局部推广到全国。通过制度引导、道德示范和榜样带动等形式,雷锋精神成为新中国公民的理想人格,焦裕禄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道德楷模,铁人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和勇于奉献等伦理精神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了丰富发展和广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2]424“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精神展开,正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被实践检验后得到的正确理论总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核心表述和最新成果。同时,在多层次、多向度的社会性实践中,坚定信念、人民至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绿色发展、共建共享,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等伦理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并广泛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基因密码,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新征程上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伦理中国共产党精神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拿出精神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