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先达
(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昌 300010)
从结构上讲,道路结构可以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是主要的承重结构,在工程设计时,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保证路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能够满足要求,避免材料、结构等问题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路面设计也至关重要,材料选用、防排水设计等方面都会对交通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直接影响。
在工程建设中,常常会遇到特殊土质,比如,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等,这些特殊土质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对质量、工期、安全、造价、环保等目标实现均存在负面作用。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这种土质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低、压缩性强、抗剪强度低等特点,表现出明显的蠕变性和触变性。湿陷性黄土在遇水后,很容易导致地面下沉,局部可能发生严重坍塌,许多道路工程发生严重沉降都是由于湿陷性黄土所致。而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点,而且胀缩变形过程能够往复可逆,当含水量骤然加大时,土体强度会陡然下降。在这些不良地质路段,常常会由于地基处理不到位发生沉降,影响行车安全和交通正常运行。
道路工程建设需要跨越一定的区域,难免会存在高填方路段,即回填土方超过20 m、石方超过30 m 的路基,高填方路基具有自重大、不稳定等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填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素填土具有较好的工程性质,能够满足一般工程建设需求,杂填土则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而冲填土则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点,如果运用到路基施工中,很容易形成沉降路段,尤其是在某些山坡路段的填方路基,如果加固处理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沿坡下滑,导致局部沉降[1]。
半挖半填路基也比较常见,通常运用在陡峭斜坡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主要难点在于路基与斜坡如何有效结合。为了提高路基的稳固性,通常会采取基底挖台阶的设计方式,这样可以增加路基与山坡的咬合面积,防止顺坡下滑。然而,如果台阶开挖后回填压实效果不佳,那么很容易出现沉降错动的问题,甚至产生严重滑塌事故。
道路与桥梁是公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2 种工程结构不同,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路桥结合处自然而然就成为薄弱部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随着自然环境的侵蚀,以及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路桥连接处两侧路面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形成错位。当车辆通行时,很容易导致跳车,甚至引发爆胎翻车危险,而且桥梁受力逐渐偏移,容易损坏支座、破坏梁体结构,进而诱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2]。
在工程建设中,地下水的作用不可小觑。地下水能够软化土体和岩体,降低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导致岩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下降,如果降水设计不合理,会使周围土层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且地下水的流动能够带走细小土颗粒,从而破坏土体结构,导致路基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加。另外,如果过水设计不合理,或者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不完善,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那么会有大量水侵入路基,软化路基土,长此以往,也会导致道路沉降。
根据岩土勘察报告,全面核实现场情况,避免因资料不准确导致设计偏差。道路选线要尽可能经济合理,同时,兼顾生态性,减少土方开挖工程量,对于一些高度较高的路段,可以设计为桥梁过渡,对于一些挖方边坡深度较深的路段,可以通过隧道设计方案加以解决,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安全隐患。路基设计要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土地占用面积,科学设计边坡坡率和防护形式,做好道路排水和景观绿化,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同时,创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
路面设计需要着重关注各连接部位和薄弱部位,防止出现结构性破坏,导致受力不均衡,引起路面沉降。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工程地质、交通通行量、气象水文等综合因素,根据相关规范文件和已有设计经验,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积极调研材料市场,使用性能更优的工程材料,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路段的设计需求,同时兼顾行车舒适度,保证路面平整顺畅,减小局部冲击力,保证道路整体性。
在道路选线时,应该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减少不确定性因素,降低沉降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面对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必须采取合适的加固处理措施,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法,利用砂垫层、反压护道、土工聚合物处置等方式,提高路基承载力,也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软土进行换填。另外,高填方路基需要一定的沉降时间才能趋于稳定,可以采用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稳定剂处置法、振冲置换等多种方法,改善不良地质条件,降低路基的压缩性,使其获得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4]。
由上可知,高填方路基容易出现沉降,主要是由于填方材料具有较强的压缩性,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填方材料,比如,填土路基应该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并且保证同类土、分层填,填石路基一般不容易产生沉降,但也要选用坚硬不易风化的石料。砌石路基需要合理设计顶宽、高度及倾角,在面对地质条件变化时,应该分段设计,科学留设沉降缝。在山坡路段的填方路基,需要做好加固措施,比如,设置护脚,使其能够阻挡填方路基沿斜坡下滑。路基填方材料应该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不会因水量的增多减少出现较大的变化,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半挖半填路基通常出现在陡坡上,上部分需要挖方,而下部分需要填方。在地面自然横坡度大于1∶5 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时,路堤基底应设计台阶,并且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 m,台阶底部应设有2°~4°的向内倾斜坡度。在坚硬岩石地段陡山坡的半挖半填路基,如果填方量不大,边坡伸出较远,不易修筑,可以设置护肩作为支撑阻挡结构,护肩应该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砌筑,而且高度不宜超过2 m,基底面设置1∶5 坡度的内向倾角,让护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路桥结合处应力比较集中,很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这个问题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方面,优化道路与桥梁结构,保证地基处理到位,能够为上部结构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连接处设置桥台搭板,用以防止连接部分的沉降,能够随着填土的沉降而转动,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即便台背填土沉降,也不至于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5]。
路面主要包括面层、基层、垫层,这3 个层次是路面结构的基本组成结构。垫层位于路基之上,应该满足强度和水稳定性要求,否则在水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沉降变形。而基层是主要的路面承载结构,需要满足强度、抗冻性、水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要具备扩散荷载的能力。为了保证荷载的传递和扩散,下层结构应该比上层结构宽出适当距离。根据相关标准,可以将路面划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低级路面4 个等级,不同等级路面对面层和基层的用料都有一定限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比如,在基层材料类型中,水泥稳定细粒土、石灰稳定土以及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于高级路面,需要在设计时格外注意,在路面面层材料选用上,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适用于各级路面,而出于经济角度,主要应用在高级路面,其他的像砾石、碎石、土等简易材料,则主要应用在中低级路面上。
水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容易使工程的稳定性变差,如果路基路面长时间积水,就会导致沉降的产生。所以,道路的防水排水设计至关重要,选择水稳定性和渗透性较好的路基填料,能够及时将积水排出,对于一些降水量大的区域,可以设置截水和排水沟槽,防止外部雨水流入的同时,及时引导内部积水流出。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路面横坡,通常情况下,如果处于严寒积雪的地区,或者铺装透水路面道路,横坡可以相对较小,宜设置在1%~1.5%,如果设计为快速路,或者位于降雨量较大的区域,则可以适当增加横坡,宜设置在1.5%~2%,与此同时,路肩的横坡度一般要比路面横坡度大1%左右,这样能够保证积水快速流出,防止影响正常通行。对于桥面铺装,同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桥面横坡一般设置为1.5%~3%左右,桥面排水需设计排水管道,保证直径和数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防水层设置在桥面铺装层下面,透过铺装层渗下来的雨水可以汇集到排水设施流出[6]。
综上所述,道路沉降路段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一定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首先阐述了沉降路段的易发位置以及产生的具体原因,然后分析了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从软土路基处理、路基填方材料、半挖半填路基、路桥结合部位、路面施工材料、防水排水设计等方面出发,研究了道路沉降路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充分认识沉降路段的危害性,抓住路基路面设计的重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