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凤庆县勐佑镇文化山完小六(2)班 吴泽柔
我的家乡勐佑在云南的西部,没有叫得响的名山大川,一条小河从村旁向东流去,留下两岸还算宽展的农田。我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喜欢火把节的欢歌与篝火,更喜欢这里历史悠久的土陶技艺。
说起土陶,我立马就会想到李文灿,他是勐佑土陶的创始人。一块泥土,在他的手里摇身一变,就成了碗、水杯与煮菜的器具。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许多生活用具就是土陶制品,爷爷盛酒的酒缸、奶奶腌酸菜的罐子,还有用于捣碎作料的盐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陶制品渐渐淡出了家乡人的生活。原因是人们觉得它们用起来有些笨拙,而且玻璃、不锈钢以及塑料制品渐渐多起来,人们图轻巧,就不再添置土陶制品了。勐佑土陶窑的烟火渐渐变得微弱。
看着古老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政府主动牵头,在多方合力下,成立了“流金岁月土陶专业合作社”。2020年,勐佑镇在文化山重修了“勐佑土陶传承体验馆”。如今的土陶传承体验馆分为6个区域,即体验中心、制坯专区、陶艺创作区、土陶晾晒区、土陶展示中心、龙窑。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我的一位做田野调查的叔叔到勐佑镇习谦村进行考察,知道勐佑的土陶还在生产,便带着我到文化山完小附近的土陶馆参观。刚到停车场,我们便看到几个一人高的土罐像迎宾人员一样站在门口,上面的纹理与雕刻的花朵甚是精美。
进入土陶馆,满眼都是土陶制品,小到只能盛一小口茶水的陶杯,大到能装百十斤大米的陶罐,产品种类十分丰富。这些物品有的上了釉彩,有的添了花色,有的刚刚出泥车正在晾晒。
参观完成品展室,来到体验馆,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制陶。泥车在他手里走走停停,不一会儿,一团泥巴就变成了一只碗。一问才知道,这位老人年轻时入行,做了近30年制陶工作,真是与一团泥巴纠缠了半生。在他的建议下,我体验了一把土陶罐的制作过程。
师傅给了我一团泥巴,交代了泥车的操作技法与制陶的简单流程后,就忙他的事情去了。我以为制陶很简单,结果一只罐子让我吃尽了苦头。泥车快了,泥巴到处乱甩;泥车慢了,泥巴怎么也无法拉伸。过了一会儿,泥巴就干了。我又给它加水,结果导致初步成型的陶罐又被打回了原形。师傅告诉我,每个前来体验的人基本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制陶技术很难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最后,他替我重新做了一只陶罐,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如果你对土陶感兴趣,不妨来我的家乡体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