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琪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获得行业内的优势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文化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随着我国文化企业竞争格局越来越明显的显现,文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专业性程度逐步上升,但是在广阔的市场竞争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才能进一步构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文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文化企业需要在经营发展中,通过自身的经验与组织能力对一定的资源和业务进行整合与发展,文化企业综合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所能获得的地位。文化企业承担着传播信息与价值的社会责任,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文化企业要想争取到市场中更多的资源,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力量,享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将会逐渐被时代潮流所冲刷,最终脱离行业发展的队伍。
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文化企业所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为特殊。首先,文化企业要具备对一定类型受众的价值。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宏观角度上是一个巨大的几何体,微观上由各式各样的人所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将特定人群需求转化为触摸可见的文化产品。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具有一定战略性质的资产,但是这种资产往往是无形的、难以测算,且需要时间积累形成竞争壁垒的。文化企业只有通过深刻认识受众需求,并不断有效进行“供给侧改革”,才能在高度竞争环境中突围。而对于受众来说,好的文化产品一定是能够给其带来某种心理或物质上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这种感受恰恰也是文化企业需要研究和创设的重要文化内容。
其次,文化产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不易模仿的独占性。这种不易模仿可以是一种品牌优势,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能够深深烙印上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殊经历,逐渐成为一种品牌优势。还可以是文化企业所独具的资源能力与制度能力,例如文化企业拥有较为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了行业内不可多得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占用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产品制作设备等,提高了优质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门槛,使得自身在资源配置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1]。文化企业通常还会涉及上下游的产业链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资源整合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带来更大的利润。
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文化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基本战略手段。随着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进入到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可以以新媒体的形式快速流传与互联网平台当中。在数字化革命技术潮流冲击下,文化企业与其他行业兼并整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大量的文化产品充斥在网络平台中,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如何摆脱产品内容同质化也是文化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同质化的文化产品会给文化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困境,产品内容千篇一律,受众难以从中寻求到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内容,文化企业也难以留存受众资源,导致自身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文化企业还应当关切海外市场对自身文化产品制作与销售的影响。部分国家文化产品领域较为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我国的文化产品建设。文化企业要考虑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作用,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部分文化企业不重视自身品牌建设,对于文化产品的资源选择存在一定问题。以传媒为例,传媒通过媒介传播一定的信息,起到了传递文化内容的作用[2]。但是互联网传媒中,大部分受众层次较低、传播文化速度快但文化价值较低,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互联网传播渠道建设程度较低,一度影响传统媒体对于舆论的正面引导。随着新型传播方式的业态更迭,更将对传统媒体提出新的考验与挑战。
文化企业需要寻求转型,而不是固守传统思维。一些传媒企业积极寻求全媒体建设,铺设相关的品牌宣传战略,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部分企业仍然难寻发展动力,缺少文化品牌建设的能力,自身的产品建设缺乏深度性,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资源管理、人才管理、受众管理等竞争要素上不具备竞争能力,导致品牌逐渐被市场和受众淡忘,使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传统的文化企业在产品生产与竞争力塑造上都已经不符合当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状,同时缺乏相关人才的建设,导致文化企业的产品建设不能与时俱进满足新时代多元化的文化诉求。从整体上说,我国文化企业缺乏理念上的建设。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导致员工平时的工作效率不高。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本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将员工个人能力的培养与高效的长期激励相结合。
部分文化企业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在日常的运营中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认识。同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相比,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实际的产业发展水平,甚至部分文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在相当程度上拖了文化企业发展的后腿,影响了文化企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我国相关部门对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支持政策,文化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进行有效的产品生产和传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文化产品可以以图片和视频等形式上传到平台中,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无限传播”。但是,部分文化企业的运营管理机制不成熟,缺乏一定的经验总结,导致尚未掌握有效的盈利模式。部分文化企业虽然舍得成本进行新业务的拓展,但是自身实力较弱,缺乏发展的先进性。
当前,文化产品越来越需要“包装”,否则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态势。但是我国相当程度的文化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口对口”传播推广方式,缺乏一定的公关与推广,对于文化产品的宣传技巧较为传统生硬,导致其整体的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为了实现跨越发展,文化企业应当积极探索与新兴战略产业的合作,改变当前政府资源利用不充分的劣势情况,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切实把握自身对于文化产品的话语权。
建设特色品牌是文化企业提高核心竞争的重要优化策略之一,我国许多文化企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缺少独特品牌的塑造加持,导致文化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文化企业应当针对这类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地整治,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品牌特色,从企业内部提出一些发展策略,逐渐形成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目标受众群体的文化产品需要,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栏目与模块,打造并塑造本土化的品牌内容,立足本土特定文化优势,吸引受众群体放大影响力。
文化企业可以利用新兴的大数据技术,对群众文化需求进行分析,加深出相关产品的垂直化和分类化,再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改造。同时了解互联网平台中各项文化产品的趋势走向,主动了解受众的阅读习惯与偏好。此外,文化企业还应当立足于正能量内容,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增强自身的社会公信力,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让文化产品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生活需求,逐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是提高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文化产品作为向社会展示的最前端,是社会公众直接了解相关文化企业的最直观途径。我国文化企业应当注重提升社会效益,不能将自身发展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上。如果一个文化企业过于注重利润和营收,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以利益为导向,盲目追逐风口、热点,最终消失在同质化的产品海洋中。企业应当认识到,只有提高生产社会效益的能力,才能稳步获得经济效益,如果一味地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产品质量与独特性,那么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失衡,会降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品同样具备时效性,对于涉及新传内容的文化企业来说,需要重视产品的时效性。但是,企业不能过度追求时效性,这样做较容易出现工作差误,导致自身收益得不偿失。此外,企业应当做好受众反馈渠道的建设工作,深度倾听受众的声音,提高文化产品内容在受众群体中的情感共鸣,根据受众需求不断改进自身产品质量。
本土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产品的本土化改造会提高文化产品在市场内的适应能力。近年来,我国文化自信程度不断加强,人民群众越来越愿意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产品中的体现,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文化企业应当关注这一现象,注重对于国家、民族精彩文化内容的开发与传播。一些内容生产领域,诸如报纸、杂志等,更加应当注重在产品中体现地域价值。人们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都具备一定的接近性,不仅表现在心理上的接近,更表现在距离上的接近,相关文化企业要注重全面调查本地文化特色,立足于本土文化设计文化产品内容,让更多的外来群众可以通过文化产品了解到一定的地域性文化。
文化企业更要立足于创新创意,不断挖掘文化中的创新部分,制作新颖独特的文化作品。当前,网络平台中充斥着大量的流行词汇与文化现象,文化企业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融入到文化产品创造中,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的网络群体参与到文化交流中,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与被认可度。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与文化内容,文化企业能够逐渐摆脱自身对网络资源的依赖,而逐渐变成文化现象的生产者与传播者,这样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平台的认可程度,同时体现文化产品中丰富的乡土味和人情味。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流量就是财富,如果文化企业持续缺乏热度,那么就会失去一定的优势地位。因此,文化企业应当思考如何保持一定的热度,打造爆款产品。通过持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可以有效巩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且能够在新媒体如林的时代形成良好的口碑,对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文化企业应当树立精品意识,杜绝生产不具备文化内涵的产品,不断推出精品力作,让优秀的文化产品成为自己的代言,有效发挥出文化产品的动能。相关文化产品设计人员应当加强精心谋划思维的建设,让文化产品的路子越走越宽。对于不断涌现的优质文化产品,企业要注重进行优奖重奖,可以对公司进行混改,将员工与经济效益进行捆绑,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创造优质文化产品的积极性,根据相关的奖励办法,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从而培养一批具有战斗力和持久性的优质团队,从而将员工作为文化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文化企业通过一系列高效的制度创设,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发展关键,才能够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我国的文化企业建设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文化企业品牌建设不突出,缺少复合型人才,没有对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导致自身缺乏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本文主要从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强化本土特色和创新创意、持续输出精彩文化产品几个方面为文化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议,能够有效加强文化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企业整体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