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万祥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要求企业单位在管理中必须做到最优。内控管理作为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资产效益的有效手段,逐渐被中国企业单位所推崇。在财务领域也同样如此。但是,受我国国情影响,已经十三五规划的不断推进,全球疫情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在此背景下,企业只有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的内控管理,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企业资源的科学分配,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做好管理,依据科学的财务经济计划让企业行为最优化。但是,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市场经济导向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要想优化财务内控制度,解决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对财务内控有深刻的认知:财务内控就是对企业内部所有的资金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确保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有效开展。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高驰高度一致,通过企业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进行合理的把控,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与使用高效性。财务内控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企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不能深入到各个岗位及企业各环节中去,企业无法实现财务内控管理在管理程序的全面贯穿,且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不高,促使内控管理往往变成了形式主义,财务内控制度成为企业的负担和摆设。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日趋繁荣,法律建设越来越完善,社会分工的细化,要求企业单位必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这给内控管理制度的发展又带来了机遇。
企业各项活动中都产生了财务行为,财务管理也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当中,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引进、日常采购和投融资行为中都与财务息息相关。只有对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产核算、报销制度管理、财务管理评价导等一系列的内控管理活动,才能保障企业单位的资产安全,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规避企业贪腐问题的发生,才能保障企业单位的经营合规性,在税收优惠政策下实现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强化企业的市场综合实力,才能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内控管理仍处于发展初期,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企业经济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在完善自我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环节中仍有所欠缺,促使企业内控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单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比较重视,对内控管理却不怎么重视,单纯的认为财务就是用来报账的,缺乏宏观的、战略性的财务内控规划以及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对财务制度的涉及内容不够全面,对财务开支的审批流程不够科学,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内控培训工作,部门之间的财务合作意识也比较淡薄,促使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益无法得到保障,财务内控管理成为一纸空谈,没有落实到一线工作上去。同时,组织结构上的不合理,促使财务岗位中的权限与职责划分存在不明确的现象,一位财务身兼数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财务决策人员与会计人员都是由一人兼职,财务的核算与监管职能没有被分开,相互制衡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会存在,财务漏洞频频发生,财务贪腐问题也无法杜绝,使得内控管理的执行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企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不仅包括了会计控制,还需要进行管理控制,需要从企业战略规划角度对企业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管控。但是,很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只能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使用情况和资金支付环节进行监督,并不能从企业战略规划对企业资金等财务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层的内控意识不够深刻,导致企业内部缺乏强有力的财务内控执行力,经营人员也会对财务内控制度忽视,违规使用资金、挪用资金等现象非常多,给贪腐问题的发生带来了可乘之机。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有针对性的财务内控管理方法与措施、评价体系和及时更新企业内控管理体系也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内控执行力低。
由于企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内控管理意识低、内控执行力差,促使企业单位中各部门的财务信息流动效率差,财务信息有严重不对称的现象。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程度不高,各部门之间的员工不能就财务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对流,业务运营数据无法及时传递给财务部,促使财务部门的数据报告存在滞后性,甚至存在数据存在虚假信息,企业单位最终的财务分析报告真实度低,可靠性差,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支撑,促使企业单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无法形成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商战逐渐变成了信息战,传统的财务信息记录、传递工具已经过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和整合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财务数据分析的要求了。需要运用专业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软件一线运营数据及时进行记录,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统计与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企业单位财务内控优化的指明灯。依据该文件,企业单位可以从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优化内控管理环境、引入财务内控管理人才、强化风险评估意识和内控信息传递这几个方面来予以优化。
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单位财务内控执行力的保障,因此,企业需要基于市场变化需求,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对企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中的岗位分工制、仓管制度、货币与票证管理制等进行完善,特别是对企业单位的财务岗位职责权利予以明晰,分离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与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审计岗位的监督职责,把好企业财务关口,对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制约。为了避免企业财务贪腐现象的发生,企业单位需要对财务仓管制度和货币与票证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强化对企业内的资金与货物出、入的监管,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也需要加强管理。同时,基于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市场反馈,对现有的财务制度不断进行查漏补缺。比如,针对贪腐问题对财务收支构建相应的审批制度,对重大资金和资金费用的审批予以重点关注,制定详细的规程制度,要求各项目活动的资金使用必须符合企业单位的财务要求,要求大额支出必须符合企业战略要求,规避无审批支出,降低企业成本。大型的企业单位可建立起定期核对制度与检查分析制度,对名下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资产进行清查与盘点,对各单位的财务账目真实性予以核查,及时复盘企业内的财务信息管理活动,确保企业内控管理的真实性、有效性。
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深化,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疫情的发生,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发展机遇,就要求企业具有高内控管理能力、高竞争实力。首先,企业单位的领导层应该加强自身的内控管理意识,认识到内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仅仅跟住国家发展的步伐、紧贴国家政策改变的方向,对企业单位的内控管理环境予以优化,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内控制度,对经济业务进行高监督,加大对内控管理制度违法行为和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排除行政部门及领导层对财务的干预,确保财务内控管理岗位的独立性,财务的审计、会计、战略功能都能得到发挥。
当前,我国企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要求财务人员从会计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发生转变,对内控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此,企业单位需要积极引入财务内控管理方面的人才,对财务岗位的准入门槛予以提高,以此提高财务团队的文化水平,也引入更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内化培训工作,邀请行业专家来进行政策解读、知识培训,确保企业一线业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法律的角度、专业的角度对财务内控管理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加强对财务软件使用的培训力度,促使一线工作人员对财务软件及内控软件的操作流程比较熟悉,能够及时将一线财务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及时传递到财务部及管理层。且加强员工与员工之前的信息传递效益,让业务部、技术部全员参与到财务内控管理活动当中,实现企业的全员内控,促使企业日常工作中的财务行为得以规范,内控环境也得到优化。
内控管理是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而强化企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意识也是优化企业内控的有效途径。企业单位可通过借鉴优秀的内控管理案例及制度来强化企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意识,对企业高层领导人员的内控工作进行跟踪与检查,确保内控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到位。加强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企业各部门的财务行为正确性,对企业单位的整体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财务风险点。同时,对企业单位内的风险评估体系予以完善,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基于市场变化方向、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予以预测和风险识别,且制定相配套的风险应对措施。
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状况,构建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搭建大数据平台对企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庞大数据进行实时存储、自动存储,且通过指标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点进行提醒。比如说,通过购买市场上已有的财务分析软件金蝶、财务员、SGL等进行企业财务数据存储,以此来替代传统的手工记录和Excel表格记录的方式,将企业财务数据自动化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高财务数据的可读性,也加保障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速度。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专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财务管理的软件系统功能予以完善,实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模块和功能设置,对营销管控、研发系统、运营成本控制和FRP等板块进行财务控制编制,以此符合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
总而言之,企业单位的内控优化是市场发展的趋势,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步。企业单位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中存在的内控管理问题予以分析,查漏补缺,对企业单位的内控管理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深化企业内控管理意识和风险把控意识,积极引进内控管理方面的人才,加大企业对财务人员的人才投入,确保企业的财务审计职能和会计职能都能得到发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企业运用中的大数据进行自动化存储,为企业财务内控战略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最终确保企业的内控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企业综合实力能够有所增强,推动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