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金贵 邱银忠 胡 华 郭羽丰
随着《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1](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实施,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顺应新的时代要求,寻求创新和提升的帷幕已经拉开。《规划》紧紧抓住实体科技馆在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对有效构建高质量科普公共服务核心阵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是整体上拉动我国公共科普服务体系发展、大幅度拓展公共科普服务覆盖面的有力抓手。根据此前对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有关研究成果,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是实体科技馆展览展品小型化的产物。因而,加大力度推进科技馆展览展品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有助于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建设与未来发展。
要充分发挥科技馆体系的科普能力“助推器”、效益“倍增器”和发展“加速器”等作用,实体科技馆需要为众多基层公共科普设施提供充足而稳定的资源和技术支撑,因而,应该高度重视实体科技馆在科技馆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切实规划和落实科技馆的建设。
《规划》在序言中开宗明义指出,“现代科技馆体系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协同发展。”
这既体现了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各重要组成成分,也明确了实体科技馆居于核心地位,是科技馆体系人才、资源、组织和机制的依托和保障。因而,根据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应该将实体科技馆的建设和未来置于关键的发展位置,以促进科技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支持各地科技馆核心作用的建立是现实需求,也是促进我国科技馆体系形成的必然要求。进入“十四五”时期,尽管我国科技馆体系建设总体态势良好,但是国内实体科技馆建设和发展存在不平衡等问题,亟需有关规划和举措的支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提出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的精神,也为加强国内各地实体科技馆建设提供了依据。
为此,《规划》提出推动和支持地市级、县级,以及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等科技馆建设,并积极创新科技馆建设模式、鼓励专题特色科技馆建设等,对促进全国科技馆均衡发展,进而支持我国科技馆体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为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实现我国公共科普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体科技馆需要为科技馆体系的各重要组成成分不断提供新的科普资源。因而,科技馆在展览创新等涉及科普资源开发方面,《规划》必然要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
《规划》指出了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提出实体科技馆要“提高展品的原创性、探究性和生动性,策划推出高水平的常设展览及短期展览。”
结合现有科技馆存在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弘扬不够充分、科技馆有效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以及《规划》指出的要“突出科普资源供给的引领性、精准性、服务性,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无疑是对科技馆展览创新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要求。
《规划》提出了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在展览展品研发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馆打牢基础。评价世界一流科技馆,会涉及诸多重要方面的高质量高水平表现,如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创新的教育活动和优质的科普服务等;同时,作为世界一流科技馆,不能不提到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展览展品高质量创新方面,必须具备高水平能力。
建馆以来,广东科学中心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坚持把科普展览创新能力建设列入优先事项,长期致力于展览展品创新探索。通过积极开展展览研发协同创新、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探索跨界融合创新、注重行业标准的规范引领,形成了具有广东科学中心特色的展览研发创新路径,实践证明有较好成效。
近年来,广东科学中心采取“馆政”“馆企”等跨专业/行业协同合作方式,打破科技馆、高校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不同行业部门等各类社会力量之间专业壁垒,实现了各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探索了展览展品研发协同创新模式,建成了全国首家大型食品药品科普主题体验馆、全国首个低碳新能源汽车主题科普馆,取得了良好创新效果和社会效益。
广东科学中心与广东省发改委、广汽集团合作,引进低碳发展基金和企业资金,建成低碳与新能源汽车科普体验馆(简称低碳科普体验馆),于2019年11月16日建成并向社会开放[4];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广东省食药监局)合作,引入政府宣传资金,于2020年8月28日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5]。上述两个展馆都以社会协同创新方式进行建设,即广东科学中心负责提供项目研发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营管理;合作方提供项目建设、运营经费,并提供科学支撑。通过专业互补,有效提升了创造力。
1. 寻求目标协同
科技馆的目标,在于围绕“四个面向”,坚持需求导向,着眼于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其展览选题选取比较宽泛;合作方秉承其机构宗旨、社会责任和市场需求,会有特定目标和战略考量。但两者的科普社会责任,让双方可以达成目标共识。如广东省食药监局需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宣传“健康中国”和“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成果等目标需求,广东科学中心则肩负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的科普使命,因此双方在建设目标及主题内容方面一拍即合。
2. 加强研发协同
广东科学中心始终把握展览研发主线,以科技馆教育理念和展览设计流程,推动项目协同研发。而合作单位在政策把握、前期策划、内容研究、需求导向等方面进行指导。双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做到既以展览专业设计团队把关,又充分调动合作方资源等,协同保证项目取得成功。如在低碳科普体验馆展览内容规划阶段,广东科学中心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低碳协会的支持和协调下,组建了科学内容研究团队。该研究团队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负责提供专业知识点,同时提供可借鉴的内容资源、展品资源、相关媒体内容和装置等,为展览内容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
3. 协同创新成效
通过协同创新,合作双方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一方面,广东科学中心获得了新的资金来源、新的科普资源、新的科普展览,新展览内容与形式都呈现出创新性和丰富多样性;另一方面,展览设计队伍研发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锻炼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众多行业及相关单位看到协同建设成效后,纷纷提出展览建设协同合作要求。如2021年底,广东科学中心与云南白药集团开展合作,设计、建设白药未来沉浸式体验中心。
多年的展品研发协调创新实践证明,探索科技馆及其展览建设发展模式,尤其是依托协同创新模式,合作共建展览、联合宣传推广,让公众了解更多科普知识,全面提升科学素质,将会是科技馆寻求开辟新科普阵地、提升社会影响力的有效突破口。
当前大量科技资源尚未转化为可供科技馆利用的科普资源,科技资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通过内外合作机制,推动科技资源的科普转化。
1. 内部研发团队+外部内容团队,形成合力
通过多年探索,广东科学中心形成了内部研发团队与外部内容团队的合作研究机制,保证为展览内容提供学术支撑的同时,还使展览内容具备充足的展示转化支撑基础,更有力地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如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就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例证。内容专家团队承担资料收集与研究工作。在广东省食药监局积极协调下,依托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领域的专家资源,组成了“四品一械”科学内容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严谨浩大的知识点收集编撰工作。
2. 围绕展示创新,科技知识点转化为展示点
内部研发团队与外部内容团队合力开展科普知识的收集与编制,最初形成的知识内容与具体可用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为此,研发团队根据内容专家团队推荐的科技资源,认真论证、筛选,结合展示创意将知识点逐步转化为展示点;同时,依据展示点的科技成果、科研场景、实验模型等资源组织创意设计,有效完成相关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转化。
广东科学中心本着“全面渗透、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理念,利用跨界融合创新的要素重组、互相渗透、边界消融等特点,大力实践科普教育的跨界融合,有效拓展科普教育新途径。
1. 将不同场馆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有机融合
2012年,广东科学中心将历史博物馆内容引入科技馆,采用科学技术史叙事框架,融入通识教育理念和 HPS(历史、哲学与社会)教育理论,建成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岭南科技纵横”展馆;2017年,又引入“创客教育”理念,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的创新方法和途径进行解析,并将其装置化、可视化和互动化,建成“创新空间”展馆。
2. 将不同场馆的展示方法进行有机融合
在“岭南科技纵横”展馆中,将科技馆的互动展示手法与博物馆的静态陈展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场景化、艺术化、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段,开发出“南海科考”“最早的舵”“广济桥”“红模铸造法”等有历史文化价值且具互动体验效果的科普展品,让博物馆题材展示内容不再仅是静态陈列,而是赋予其体验感和互动性,从而提升了展示教育效果。
1. 制订科普展品及布展通用规范,指导科学中心建设实践
由于科技馆展品属于非标定制类产品,国内外科技馆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展品存在质量不稳定、易损坏等问题。广东科学中心在建馆之初,就依据调研成果、国内实际状况等,前瞻性地提出制定有关科普展品及布展的通用规范,用于指导广东科学中心展览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随后,还进一步制修订为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科普展项及布展通用规范》(DB44/T 1422)。
2. 参与国家、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为行业创新提供标准遵循
广东科学中心一直非常支持全国科普服务标委会和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随着科普业务发展以及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广东科学中心积极制订新的广东省地方标准,如近期在全省并扩展到全国征求意见的《科普展览设计规范 第1部分 内容设计》《科普展览设计规范 第2部分 形式设计》;同时还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服务标委会的标准预研和制订工作,如近期正在开展“健康科普内容指南研究”的调查、研讨等工作。
3. 高度重视科普标准贯标工作,推动科普展览规范化发展
广东科学中心非常重视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标准制定后,可推广应用于科技馆科普展览项目的建设,如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和广州市科普联盟众多会员单位的展览建设中,广东科学中心制定的地方标准得到了响应和借鉴应用。随着日后贯标工作开展,将有助于解决科技馆展览建设不规范、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为行业创新与展览开发提供标准遵循、制度保障及技术支持,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普展览专业能力建设,推动科普展览事业走上科学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广东科学中心将继续推动广东省和区域内科技馆的建设,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建设和未来发展。2011年以来,广东科学中心先后牵头创立了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广州市科普基地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积极引领广东省实体科技馆的建设、创新发展和行业技术交流,促进了地区科普资源有效整合和共享共赢等。同时,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下,积极推动形成广东省内科技馆体系。如近年积极推动省内极少数没有地市级科技馆的城市(如云浮市)规划建设科技馆,牵头省内有关校园科技馆建设方案的规划设计等。
广东科学中心愿意进一步与国内同行交流分享科技馆发展及其展览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经验教训,积极助力《规划》的实施和落实;相信在《规划》指引下,随着国内卓越科技馆的成长、各级科技馆布局的优化,以及科技馆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等,现代科技馆体系一定能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成为国际上具有一流辐射能力和覆盖能力的公共科普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