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冕 孙焕
据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我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经突破15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另据《2020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亿人,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5.52亿吨。受到外部大环境、内部调控机制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铁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工作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应制订一套可行性高、实效性好、针对性强的组织管理方案,进而为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与航空、水运、陆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铁路交通运输体量大、安全性高、时间跨度小,因此,它已成为人们出行和搬运货物的首选交通工具。但是,在组织和管理铁路运输时,不仅仅需要考虑安全因素。因此,在开展组织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铁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不仅涉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包括各种流通货物的安全。目前,在铁路交通运输领域,为了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铁路运输部门常常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以及内部培训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2 经济性原则。铁路交通运输在保障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应当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量,以货物运输为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渐频繁,货物运输总量也持续增长,但是,由于铁路运输距离远,能量与动力消耗量大,据调查数据表明,能源与动力消耗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例达到50%以上,因此可以说,货物运输费用具有较大节约空间,发掘潜力巨大,这就需要铁路运输部门在开展组织管理工作时,应当精心谋划、精细管理、高效组织,进而在保障货物正常流通的情况下,节省更多的运输费用[1]。
1.3 环保性原则。基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考虑,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也逐步向绿色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仅2020年,我国铁路折算标准煤能耗比2019年下降5.3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9年下降5.6个百分点。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在组织和管理铁路交通运输工作时,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与环保意识,并将铁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指标纳入到管理计划当中,使火车真正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与货物流通工具。
1.4 高效性原则。铁路交通运输的高效运营是区别于其他运输工具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高铁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出现以后,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期。目前,我国高铁总里程从2015年的1.98万公里增加到4万公里。其中,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以后,时速高达350公里,这一运行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由此可以看出,铁路交通运输的高效性特点也逐步突显出来。
2.1 缺乏竞争机制。目前,铁路交通运输的组织管理形式由上至下的隶属关系是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其中,铁路局与铁路分局之间是上下级管理关系,而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这种隶属关系导致各铁路系统之间并不存在商业竞争,而且与其它运输方式之间也没有竞争关系。
2.2 铁路运价机制不健全。相比于陆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交通运输方式,铁路交通运输的收费价格相对较低,并且由国家统一定价、统一批准,而受到运输乘客数量的影响,在铁路运输高峰时段,铁路的盈收水平能够保持均衡,比如以春运为例,仅2020年春运期间,铁路旅客发送量就高达13亿人次以上,是平时旅客发送量的数倍。一旦过了高峰期,旅客发送量将直线下滑,这就给铁路部门的经济利润造成严重影响。
2.3 信息化进程滞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交通运输单位均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受到人为因素以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依然落后,尤其对基层站段的财务管理系统来说,主要担负着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以及动态跟踪任务,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这些单位仍然采取过去的人为操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数据统计准确率也大受影响[2]。
2.4 维修保养机制不完善。对于铁路交通运输单位来说,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机车、动车组、钢轨等关键设施,如果使用年限过长,则极易出现设备老化现象,这就给铁路运营安全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
2.5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滞后。专业型人才是铁路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从目前铁路交通运输单位的用人机制、培训机制、人才录用机制来看,仍然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管理岗位,常常安排一些缺少实战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差、个人综合职业素养低的“内部人员”,以致于在实际工作当中,错误漏洞频发,这也增加了铁路运营风险。
3.1 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管理机制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约束各级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使其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另一方面,对于铁路交通运输单位来说,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是推进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程的坚实保障。
3.2 完善设备维修保养机制。铁路交通运输涉及的设备设施包括机车、钢轨、道岔、电缆、牵引变电设备、接触网设备等,一旦这些设备出现老化现象或者运行故障,将给铁路运输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铁路交通运输单位应当现有的设备维修保养机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对设备保养的时间跨度进行适当调整,尤其对于钢轨、机车、道岔、通信电缆等关键设备设施,应当增加保养频次,以确保铁路交通运输能够高效顺畅展开。因此,维修人员应当加大日常巡查与保养次数,一旦发现受损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以避免事态扩大。
3.3 有序组织乘客流线。所谓乘客流线主要是指专门为乘客提供的“买票、进站、检票、乘车、下车、出站”的行进路线,如果这一路线组织无序,那么将严重影响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因此,铁路交通运输单位针对进站、出站、换乘流线,应当予以合理部署,以保障乘客的乘车安全。比如进站流线的有序组织线路是:站外、进站安检、集散区域、售票区域、候车区域、检票口、天桥通道、站台,出站流线的有序组织线路是:站台、出站地道、出站检票口、集散区域、换乘站内交通通道、出站口,而换乘流线的有序组织线路是:站台、出站通道、集散区域、换乘交通通道、目标站台。组织管理人员只有明确每一个流线的组织线路,乘客才能有序乘车、有序下车、有序出站,这样既缓解了车站的容纳空间的压力[3]。
3.4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作为服务保障机构,不仅担负着乘客安全出行的艰巨任务,同时,也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铁路交通运输单位的硬件实力与配套服务保障能力,在实际工作当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树立信息意识,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铁路交通运输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以提高终端服务质量与乘客的满意度。
3.5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在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专业管理型人才利用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能够精准地判定出哪一个管理环节存在问题与不足,然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这种高效管理模式对推进铁路交通运输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专业技术型人才利用自己的从业经验与所学的专业技术,能够快速排除因技术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风险隐患,因此,铁路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铁路部门可以同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往来关系,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来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铁路部门应当结合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制订一个切合实际、可行性高的内部培训方案,并将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涉及的各项内容纳入到方案当中,然后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各级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个人职业素养。为了验证培训效果,铁路部门应当及时对各级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各岗位人员难以胜任该岗位角色后,应当采取继续教育或者转岗、待岗等方式对本人进行严肃处理,进而给一些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铁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种精细化内部组织管理模式,既需要实体机构的支撑,也需要各级人员的鼎力配合才能高效实施和开展,因此,铁路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利用一些新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管理绩效,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进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