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锂离子电池是最常见的移动电源。然而,在某些应用中,这种技术达到了极限,对于电动汽车尤为突出,轻量化和紧凑型汽车希望有更大的续航里程,锂金属电池或许是一种选择。其能量密度高,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材料中能储存更多的能量。但稳定性仍然是个问题,因为电极材料与传统的电解质体系会发生反应。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和乌尔姆亥姆霍兹电化学储能研究所(HIU)的研究人员使用富镍正极和离子液体电解质的组合作为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发表在《Joule》杂志上。
低钴富镍层状正极(NCM88)能达到很高的能量密度,但在常用的商用有机电解质LP30中不稳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容量会逐渐减小。其原因为:在电解液LP30中,离子会导致正极开裂,在这些裂缝中,电解液与电极发生反应,电极结构被破坏。此外,在负极上还会形成一层厚厚的苔藓状锂层。因此,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不易挥发、不易燃的双阴离子离子液体电解质(ILE)。在ILE的帮助下,富镍正极上的结构变形程度显著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以活性材料的总量计,采用NCM88正极和ILE电解质的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560 W·h/kg。初始容量为214 mA·h/g的正极材料,经过1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平均库仑效率(即放电与充电容量之比)为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