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智绘未来
——全面推动四川林草高质量发展

2023-01-08 14:55
绿色天府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林草四川

省林草局成功举办四川林草科技论坛

省林草局召开四川林草科技需求座谈会

省林草局数字林草与科技处省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属全国第二大林区、第五大牧区,林草面积超过全省幅员的70%,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由于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作为全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重点的生态修复区,四川林草肩负着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全省林草系统坚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激活林草资源存量、提升产业发展增量、积蓄创新驱动能量,全面支撑林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大林草科技创新力度

一是坚持主抓重点项目。坚持以重大成果、重点项目、重要工程为引领,瞄准林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关,切实解决林草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保护的质量和发展的效益。十年来,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部省级项目500余项;“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项目300余项,为国家重大工程落地和地方发展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植物新品种——木芙蓉“锦绣紫”

二是坚持培育实用成果。在全省林草系统科技人员的不懈奋斗下,培育了一批符合发展实际、具有长远意义的科技成果,初步构建出四川林草科技体系。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政府科技进步奖160余项;入选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423项,其中15项成果入选国家林草科技重点推广100项成果清单。成功培育核桃、杨树、槭树、芙蓉等35个植物新品种,审定登记88个草新品种,为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驱动力。

三是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吸引各类科研资源和市场主体共同致力于林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十年来,四川林草牵头建成国家林业局四川森林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实验室等部级平台27个,建成森林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17个;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创新平台体系,并在长期科研基地与创新联盟上,实现国家级零突破;合理布局省级行业创新平台,组织建立西南竹类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省级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长期科研基地30个,为四川林草科技创新提供条件支撑。

四是建设培育科技队伍。加强关键领域和紧缺专业的科研人才引入,加快年轻科研人员的科研积累和培育速度,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截至2022年,全省林草科技专兼职人员共4400余人,其中林草四院专职科技人员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超过30%,高级职称近40%。通过各层次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林秀才”,培育“国家林草乡土专家”25名,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9名。在团队方面,全省已探索组建大熊猫保护与野化放归、森林生态与经营、草种质资源等方向的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培养示范团队,青藏高原特色草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应用、西南区草种质资源创制利用、大熊猫种群安全体系建设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4个创新团队先后入选国家级行业序列,为四川林草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提升林草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科技服务助力林农增收。 科技服务是林草科技支撑的重要形式,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保障。在全省组织开展“千村万村送林技”、林草扶贫“百千万科技春风行动”等科技服务活动,整合省内涉林(草)科研院校、高校和市、县林草科技力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农民需要,组织编印林业实用技术资料共9大类45种,针对藏区和彝区实际,编写藏汉、彝汉双语技术手册,录制了汉、藏、彝语版的四川林草科技扶贫系列科教片,组织200余名专家深入88个贫困县、1750个乡、5900余个涉林贫困村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指导服务。2018年以来,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科技扶贫(下乡)万里行”“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精心选派林草专家375人次组建75个服务团,形成调研报告150余篇,针对各地林草事业发展需求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展林草科技精准帮扶。

二是科技推广助力乡村振兴。以提高林草科技水平为目标,以林木良种、新技术为手段,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围绕逐步建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林草科技推广体系,全省林草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3%、林草标准采用率达到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1%。“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58个,集中推广了核桃、花椒、油橄榄、油茶、竹子等树种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标准、新品种、新模式100项,建设示范基地400个,建设示范林面积67万余亩,辐射带动面积418万亩,培训林农和乡土专家49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94万份。通过实施林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各种形式的科技扶贫服务,带动110000户、28000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充分发挥林草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全省林草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三是检验监测助力林草安全。多年来,先后认定省级森林食品基地92个,总面积1.7万公顷,2020年修订并印发《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办法》;建立林产品质量监测站27个,形成“省—片区—县级”林产品质检网络体系,年均完成监测样品6000批次,2020年,建设“四川省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并开展试运行,初步实现野外样品的可溯源性,保证对监测结果的全流程监控和追溯;每年定期发布《四川省林产品质量监测报告》《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资源及效益监测报告》,为林草绿色产业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标准化建设助力林草发展。十年来,编制印发《四川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四川省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四川林草2025年规划》《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方案》等各类规划、方案440余项;积极开展林草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17项、省级地方标准260项。四川省林产品及家具监督检验站、四川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和国家林草局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成都)三个检测机构获得了国家认监委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CMA资质,培养了4名行业标委会委员,完成了全省各片区和县级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的技术指导工作。

增强林草产业发展效益

一是科技创新助推中草药产业稳定发展。抓住新冠疫情下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组织开展林草中药材种植技术攻关、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利用研究,建立中藏药科研基地200亩,收集红景天等20余种高寒中藏药资源。审(认)定黄柏、银杏等的良种24个,“杜仲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等3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编制印发《四川省林草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制定了林下黄精种植等7项省级地方标准。2020年以来,连续3年从中央财政科技推广项目中安排780万元,开展林下白芨、红景天、乌梅、杜仲等11个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为我省中草药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二是科技创新绘制四川竹林美丽风景线。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我省在竹子资源优势,系统开展竹种质资源选育、定向培育、竹产品加工等技术研发,提出适用于现代竹产业链需求的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技术体系,选育良种14个,制定行业/省级标准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支撑全省建设有竹材、竹笋初加工点2000余个、精深加工企业400余家,竹材制浆产能达180万吨、约占全国70%;2021年,全省实现竹产业总产值887亿元,比2017年增长2.4倍。今年1-9月,全省实现竹产业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10.4%,为全省竹林风景线描绘科技色彩。

三是科技创新助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动森林粮油产品生产,利用我省资源多样、物产丰富的优势,先后围绕核桃、油橄榄和油茶等木本油料植物开展科技攻关,在优良种质资源选育,良种繁育、高效培育技术方面取得系列突破,选育出良种72个、新品种35个,获批知识产权275个,制定行业/省级标准2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7项。支撑我省油橄榄实现亩产量过千,亩产值过万的突破,支撑全省生产核桃干果56.32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为我省构建“天府森林粮库”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为区域粮油安全提供科技保障。

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析

全省林草科技工作暨数字林草推进会

林业科技扶贫技术提升行动朝天站技术培训现场

探索与展望

迈步“十四五”,奋进新时代。林草科技创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四川林草人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建设林草经济强省”两大目标,发挥突破引领作用,支撑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强化技术研发。林草科技工作,应该在准确把握社会、林农、企业对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找准主攻方向,突破关键技术。二是以做活为导向,强化机制创新。近年来,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科技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基本成形,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实施符合我省林草实际的实施办法,形成充满活力的林业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制度活力。三是以应用为导向,强化转化推广。推动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协同发展,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资金链的有效对接。四是以创新为引领,强化数字建设。按照省级“1123”数字林草体系,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四川林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林草四川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A gift I treasure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四川移动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现代农业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策略
阿拉善生态建设中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