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光 郑永武
(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案例教学法构成了MBA各课程教学的核心方法,通过引入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能够强化学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由于案例教学法对于MBA教学如此重要,所以针对案例教学实践的研究性文献十分丰富,但针对MBA教学案例写作的相关讨论却略显不足。就教学流程而言,教学案例写作一般处于备课环节,并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资料准备、问题域设计,以及对案例资料融入价值判断。显然,教学案例写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案例写作时需关注这样4个要件:案例教学的对象、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的功能,以及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承担的职能。其中,在以上4个要件中往往被忽略之处则为:教师所承担的职能。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以自我的价值判断来人为引导学员对案例材料的价值取向,所以这需在教学案例写作中得以体现。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有研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围绕MBA案例教学的目标,提出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的概念,论证了不同境界案例教学与培养目标的匹配性,给出了简明的第三重境界案例教学方案,分析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的层级关系,总结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效果及推广应用情况。[1]有研究分析并指出了现行MBA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理论从重视案例的收集与编著、运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新案例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控制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2]有研究立足于MBA学员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MBA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点评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前因,学员对案例质量的感知和课堂参与均直接正向影响学员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课前准备、教学环境、案例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四个因素均通过影响课堂参与间接作用于案例教学效果。[3]有研究剖析了国内高校MBA案例教学实践在教学环境、教学主客体、课程设置和案例质量等方面与案例教学内在需要的不适用问题,并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案例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生源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4]为进一步提高分层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研究认为:对课堂案例的设计可以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员分别有所侧重,对于非全日制学员应考虑适当减少作业案例教学的比重。[5]有研究认为,选择合适的MBA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与解决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6]有研究从促进大学管理学教育与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度整合视角,探讨了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案例库的“内容-平台-教育”的三维度开发问题。[7]
上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构成当前学界和业界的主流思想,其中不乏值得本文的借鉴之处。正如开篇之处笔者所提及的那样,当前主流研究更偏好于探讨案例教学法在MBA课程中的应用问题。为此笔者指出:(1)教师作为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主体,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首先需在教学案例写作中下功夫。(2)有研究已经指出,教师对案例的点评直接影响学员的价值取向,所以在教学案例写作中应尽量克服不必要的价值批判和情感宣泄。(3)有研究将MBA学员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类,笔者则认为需以学员的前置性专业背景和职业背景为分类标准,因为这对于识别学员的案例认知优势和短板具有指导价值。
具体而言,MBA教学案例写作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主流研究在探讨案例教学时,偏好于在案例与所在课程间建立紧密联系,如有研究特指工商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案例写作时应首先界定案例所适用的对象,这与MBA课程的生源结构相关。在对样本高校的MBA学员结构所做的调研中发现,占比为53%的学员拥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背景,占比为24%的学员拥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同时,占比为43%的学员在体制内单位工作,剩余部分则分属于非公企业就业和灵活就业人群。这就表明,在MBA学员具有工作经历,且职业背景相对复杂的情形下,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发挥各学员在案例认知中的比较优势,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培育出学习效应,以获得知识外溢的效果。
主流研究并未关注教学案例的导入目的,然明晰导入目的可理清教学案例的写作思路。经验表明,MBA学员拥有相对独立的专业意识和职场风格,这就使常态化的案例教学无法满足其学习要求。所谓“常态化”是指,以碎片化的案例素材为载体,从中解构出商业运维中的现实问题,并试图客观公正的评价当事方的商业行为成效。笔者认为,针对MBA学员的教学案例,其导入目的首先应帮助其完成对职业经验、已学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并在案例分析中产生对经验、知识展开反思与批判的效果。
相对于教学案例的导入目的而言,教学案例的应用功能处于教学案例写作的浅层价值,即具化课程知识以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即使这样也需重视这样的议题:课程知识具有客观实在性,如何在教学案例中形成以课程知识为内核,以商业事实为线索的主题探讨。如,在MBA相关课程中讲授了“高管团队3.0”的相关知识,学员已经能从理论层面区分“高管团队3.0”与“高管团队2.0”的内涵差异。但在以案例教学具化“高管团队3.0”的知识时,还需以恰当的商业事实为线索,使学员在案例启示下深化对“高管团队3.0”的理解。显然,这就需要得到案例写作的支撑。
梳理主流研究可知,当前已有同行提出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职能定位问题。将其转移至MBA教学案例的写作之中,则可为教师在案例写作中的价值客观性问题。显然,“价值客观性”本身就属于假命题,即教师在案例写作中融入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且教师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性又根源于教师对案例背景的认同度,以及其在学生时代所受到的学术训练所致。笔者认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职能应定位于:组织者和倡导者的角色。通过案例写作勾勒出开放性的议题,并在发挥学员对案例认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学员个体结论间的公知与牵制效果。
将以上所需注意的问题贯彻到教学案例写作中时,还将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
已知MBA学员拥有差异化的职业背景,也存有形态各异的职业经历,这些都为他们对案例的认知提供了预设性经验。正是由于他们的预设性经验存在个体特征,便可能在案例素材的选择上面临挑战。案例素材能否激发学员的参与兴趣,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1)案例素材对于学员而言是否具有新颖性;(2)案例素材是否超出了部分学员的认知范围。显然,若是案例素材属于“公知”,因已有商业实践已经证明了该案例所呈现出的事实真相,便难以激发出学员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而且也极易受到主流舆论的引导。若是案例素材缺少本土化背景,超出了大多数学员的认知范围,那么就会增加学生解读案例信息的成本,进而抑制其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
面对MBA学员,案例教学需完成对其职业经验的整合,这样才能提升学员的商业实战能力。然而,由案例素材所决定的案例信息能否满足这种整合要求,在当前仍面临着挑战。若是案例信息不及大多数学员职业经验所达到的格局,则在案例教学中难以引发学员反思与批判的意愿,进而也就无法完成对职业经验的整合。若是案例信息与大多数学员职业经验存在结构性偏差,则在案例教学中又会使他们的职业经验转换为认知下的沉没成本。其中,案例信息所存在的经验结构性偏差需得到足够重视。
从上文的表述中可知,案例教学需实现课程知识具化的功能,但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能简单的模仿本科教学模式,而是需使学员能围绕案例线索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从中逐步实现知识的具化效应。然而,在案例线索的编排中如何包容探究式学习,这在当前仍面临挑战。挑战的形成归因于:(1)教师在教学案例写作中忽略对案例线索的再造工作,使得所呈现出的案例线索与新闻线索类似;(2)部分教师固然重视了案例线索再造,但其中的问题意识还略显不足。而且,这种问题意识并不能从线索本身中去寻找,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预设。
这里与教师的教学职能相联系,即在教学案例写作中能否建构开放的问题应答效果,将有助于教师对组织者、倡导者角色的扮演。由于在案例素材选择中需以商业实践事实为依据,那么随着商业实践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也决定了案例问题的落地。从而,这就对建构开放的问题应答效果形成了挑战。另外,若是跟踪目前正在发生的商业实践事件,又存在着“一叶障目”的困境,使得教师在充当组织者、倡导者时误导学员对案例线索的认知。可见,还需从已有的案例定论中创设开放的问题应答平台。
根据以上所述,MBA教学案例的写作策略构建探究如下:
MBA学员群体拥有丰富的职业背景,这也为教学相长提供了可能。首先,教师需对学员开展职业背景调研,为案例素材的选择寻找切入点。由于学员的职业背景含有私密信息,所以在调研时可主要搜集:所处的行业领域、前置性专业背景等信息。调研的方式可以为问卷调查,建议采取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着问卷调查工作的结束,教师应概括出班级MBA学员的行业和专业背景信息,以求并集的方式为案例素材的选择理清思路。如上文所给出的样本高校数据,那么在案例素材选择时应重点搜集相关领域的经营管理信息,以此来兼顾拥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学员的需要。在对学员所处行业领域的调研,可以收敛对制造业相关经济管理信息的搜集工作,并能最大化的涵盖学员的预设性职业经验。
教师在教学案例写作时应避免无中生有,而是基于真实发生的行业经济管理事件为依据,在对案例内容的设计中应融入学员的通识性职业经验。所谓“通识性职业经验”,即可部分职业所处领域和专业背景,学员在职场中都应具备的商务能力。笔者将这类商务能力归纳为:对文本信息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完成任务时的人际沟通与共情能力、非程序性决策能力,以及对任务完成过程的权变管理能力。当然,由于MBA课程教学拥有特定的专业属性,所以在教学案例写作中可选择性的融入以上通识性职业经验。接下来需解决所融入的环节问题,笔者建议,教师可在案例问题的设计环节融入学员的上述经验,以引起学员的共鸣。经验表明,在案例教学中努力突破学员观念中的舒适地带,才能促使其对已有经验展开反思与批判,也才能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如上文所述,教师在教学案例写作时应对案例素材进行文本再造。那么如何进行文本再造呢?笔者认为,为了使学员产生共鸣,并且在融入职业经验时获得共情,可以质疑性言语再造案例文本信息以呈现问题域。[8]案例文本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由案例背景资料、商业实践事件发生经过构成;第二部分主要由问题域构成,那么以质疑性言语再造案例文本则属于第一部分至第二部分的过渡地带,并起到聚焦学员的思维将其导向对问题的思考之中。如,以四川某公司的企业转型为背景开展案例写作,针对某公司引入房地产开发以推动多元化发展视角这一事实,教师可用质疑性言语表述: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过,某公司如此的多元化发展视角,大家是否认可。由此可引出多个问题:对某公司主业的冲击问题、对某公司“护城河”的侵蚀问题、对某公司国企功能的背离问题等。
正如四川某公司的多元化发展视角正在路上,当前时点并无法对其未来的发展绩效做出精确研判,所以这就为建立开发的问题应答模式创造了条件。对此进行推广,教师应以发展观围绕“反思与对策”构建开放的问题应答模式。需要强调是,教师可主导对案例所呈现出问题的反思,但在对策设计部分则应充分听取学员的观点。为此,在教学案例写作中,应重点就案例反思勾勒出提纲。
本文认为,案例教学法构成了MBA各课程教学的核心方法,通过引入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能够强化学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案例写作时需关注这样4个要件:案例教学的对象、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的功能,以及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承担的职能。其中,在以上4个要件中往往被忽略之处则为:教师所承担的职能。MBA教学案例具体的写作策略为,教师需对学员开展职业背景调研,为案例素材的选择寻找切入点。教师在教学案例写作时应避免无中生有,而是基于真实发生的行业经济管理事件为依据,在对案例内容的设计中应融入学员的通识性职业经验。为了使学员产生共鸣,并且在融入职业经验时获得共情,可以质疑性言语再造案例文本信息以呈现问题域。教师应以发展观围绕“反思与对策”构建开放的问题应答模式。最后,本文所形成的结论可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