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这“四个必须”是做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经济工作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是有其规律性的,而规律性认识是实践出来的、是总结出来的。“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仅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总结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经验、从中探索规律性认识,接续推进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特别是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断深入提炼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规律性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正确指引。2021年以来,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概括为“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这“四个必须”是做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必须立足大局、深刻把握并切实用以指导经济工作。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首要原则和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坚持党的领导,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党的领导”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首要历史经验。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必须遵循的第一位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深刻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首要原则和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成功推进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经济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不断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及时制定重大方针和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使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
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经济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风险挑战。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年前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主动性,全力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域中观和基层微观落地,主动塑造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来看,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铺摊子的做法,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工作的重要使命,深刻回答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问题,指明了当前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之道。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长期不动摇的根本体现,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全局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长期不动摇的根本体现,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全局问题。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突出了发展是首要任务和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而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才能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给人民群众带来普遍的、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发展从来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做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必须统筹协调好经济增长中的质与量、总量与结构等关系,既需要一定的增长速度,更需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保证发展质量,这样才能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新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聚精会神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关键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事关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22年春季学期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包括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需要不断深化对新经济现象的认识,不断提高对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分析了“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要做到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要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在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社会的稳定程度、资源环境的可承受度之间找到平衡,把遵循经济规律的“稳”和科学有序的“进”辩证统一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重要原则和科学工作方法,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高超智慧的全新总结。“稳中求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8年,而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和要求,则是由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把“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此后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内容,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中。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确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长期坚持。2018年、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先后提出了“六稳”工作方针、“六保”新任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工作方针。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稳中求进工作内涵和政策内容的不断丰富、拓展,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在经济改革发展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规律性认识,提高了宏观调控的科学性、经济治理的有效性,有效避免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
当前,受国际局势演变和疫情跌宕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更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挑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更为突出,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新形势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资源,如何积极应对超预期变化,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是一场重大考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引人注目的地将“稳字当头”置于“稳中求进”之前,说明政策的重心已经转向稳增长。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稳中求进”侧重于防止经济过热,那么今天“稳中求进”则已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稳住经济”需政策发力且适当靠前,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以政策的确定性来应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形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强大合力,进而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进一步增强稳经济的紧迫感,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稳进提质”要求,强调要把稳住经济大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提升政策时度效。当前,要全力以赴强化政策集成落地,聚焦研究政策、争取政策、用好政策,以政策的“实”和“效”实现发展的“稳”和“进”。
新形势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资源,如何积极应对超预期变化,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是一场重大考验。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稳中求进”侧重于防止经济过热,那么今天“稳中求进”则已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经济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行战略谋划时提出的,是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坚持系统观念”上升到原则层面和高度阐述,作为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加以突出强调。这些年来,系统观念在推动各领域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重大部署片面理解、机械执行、过度执行等问题,简单化、运动式发展经济的做法仍时有发生,进一步凸显出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为进一步完善经济治理指明了方向。
随着经济发展向更高形态、更复杂结构的阶段演变,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经济运行的机理更趋复杂,经济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特征和要求更加突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方法论。系统观念遵循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强调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整体地而不是零散地把握发展规律,分析内在机理,处理发展矛盾;强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思考,以系统思维和方法谋篇布局、推进各项工作。新发展阶段所处历史方位的重要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使命任务的艰巨性都前所未有,只有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有效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政策设计的整体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才能完成好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在浙江,数字化改革是统筹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和数字化技术推动重大改革的生动实践,浙江以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的重大需求为导向,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体系构架,推动系统重塑、高效协同,实现数字化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任务整体贯通、一体推进。坚持系统观念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原则,围绕主要目标和战略定位,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不断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
坚持系统观念,关键要强化问题导向、做好统筹协调文章,不断增强高效统筹的能力。经济问题始终是复杂且相互联系的整体,随着经济发展向更高形态、更复杂结构的阶段演变,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经济运行的机理更趋复杂,经济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特征和要求更加突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研究解决具体现实问题、制定出台政策和改革时,要增强政策协调和制度衔接,切实防止顾此失彼,防止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防止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各地区各部门在化解多重压力、提升发展绩效、加强多元目标统筹中,确立、贯彻系统观念和统筹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重要的前提。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对理念、机制、工具、手段、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这是体系化创造性推动经济工作质效提升的题中应有之义。